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最大單體土遺址保護工程經受歲月“洗禮”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6日 2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西安12月6日電(記者 馮國)唐朝第一大殿是什麼樣?除了研究過大明宮含元殿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之外,如今最直接的方式是來到2004年建成開放的含元殿遺址上,一睹迄今最大的單體土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的“復原”風采。

  據了解,大明宮的含元殿遺址從唐末到上世紀90年代時,歷經千年自然風化及後期生活破壞,其遺址本體早已岌岌可危。通過1995年實施保護工程前的遺址資料照片看,遺址僅存有主殿的殿基、棲鳳閣、翔鸞閣的部分基址,遺址夯土基臺保存已不完整,並在不斷縮小。其周圍大明宮眾多遺址更是長期處於村莊、企業、學校等擠壓下,形成西安市最大的棚戶區。

  為保護唐朝第一大殿——含元殿,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和日本三方共同合作進行含元殿遺址保護工程項目前期準備工作,1995年7月,國家文物局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簽署《行動計劃書》並開始立項實施。

  西安唐大明宮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高本憲説,含元殿遺址保護工程設計凝聚了中外專家的智慧。從1993年至1997年,工程設計方案論證歷經5年,中外專家召開研討會40余次。按照尊重考古資料、參考歷史文獻、保證唐代遺存完整、盡可能再現當年含元殿基臺規模和形式等原則,最終確定了現在看到的模擬基臺保護展示方案。迄今為止,它仍屬世界最大單體土遺址保護展示工程。

  根據當年的工程地質勘測報告和實驗室分析資料顯示,含元殿遺址及周邊屬四級自重型濕陷性黃土,即穩定狀態最差的土質;同時,一條地裂縫從翔鸞閣下斜穿,地質情況較為複雜。按照遺址保護真實可逆的原則,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都未使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等現代建築材料作為支持,而是根據考古成果,採取傳統工藝,在唐代遺址表面上覆蓋3—5公分細沙,再回填約50公分的黃土作為保護層,其上鋪磚進行保護和再現臺面。

  高本憲説,保護性墻體按照文物保護原則,是按照考古的範圍,不下挖基槽,採用3:7灰土夯實到臺面高度,再外包磚而成的。這種保護方式既保護了遺址本體、又從外觀上展示了建築基臺的雄偉氣勢。2004年對外開放後,使含元殿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成為大型高臺夯土遺址保護的示範工程,對中國土遺址保護産生極大影響,推進了大明宮遺址的整體保護和遺址公園建設進程。

  記者現場看到,工程整體上結構穩定,沒有發現大的垮塌和損毀。但由於臺體巨大,持續的雨水造成了不均勻局部沉降,因沉降而導致出現一些裂縫和鋪磚隆起等現象。因地裂縫的存在,2008年受汶川地震影響,棲鳳閣閣臺局部出現下沉,側壁出現多處裂隙並有加大趨勢,鋪磚3處隆起。根據監測,裂縫寬度0.5—2公分不等,裂縫最深處近5公分。

  西安曲江管委會主任李元説,含元殿遺址保護工程的穩定性一直處在系統監測中。發生局部沉降和裂縫等,文物部門的小型維護修補和局部應急性加固工作從未間斷。這些裂縫無論是在側壁還是基臺表面,都屬保護砌體,遺址本體安全。它如今已成為2010年建成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對於近期出現較多的裂縫問題,西安唐大明宮文物局局長吳春認為,今年西安遭遇持續雨水天氣,造成含元殿及翔鸞閣鋪磚裂縫由0.5—1公分的裂縫急速加大,並且隨着降雨的持續,沉降和裂縫還有迅速增加的趨勢。面對災害情況,文物局一方面及時上報災情,一方面積極採取遮蓋措施嚴密監測,邀請土遺址保護專家現場勘探、緊急會診。

  吳春説,目前,對翔鸞閣的局部塌陷已進行應急性搶修,同時正加快編制整體搶救方案,將按程序上報國家文物局批准,然後按相關審批程序開展整體維修工作。

熱詞:

  • 土遺址
  • 遺址保護
  • 洗禮
  • 遺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