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30日 13:4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西安晚報
紫宸殿遺址保護展示項目——紀錄片《拯救大遺址》劇照
3月28、29日央視紀錄片《拯救大遺址》的熱播,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於“大遺址保護與城市發展和諧共生”話題的熱議。
大遺址的兩重性在文物保護業界已成共識。作為文化遺産公園,大遺址擁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存在;同時它也佔用著大量土地,而且是可以利用的。但對於兩種資源的利用方式及如何實現大遺址與城市建設“無縫接軌”,多年來一直羈絆著象西安這類城市發展的腳步。
西安市文物局局長鄭育林
大明宮遺址保護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成功則是對這一羈絆的強力衝擊,《拯救大遺址》對此作出了系統且生動的梳理。該紀錄片一經播出,便在引發了當下社會對“大遺址保護與城市發展和諧共”的高度關注與思索。西安市文物局局長鄭育林在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紀錄片呈現出了科學、積極、嚴謹的態度,不回避問題,尊重以前的文物考古原則與經驗。透其本質我們看到的是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在建設過程中關照歷史、重視民生的深層意義。”在他看來,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大背景下,大遺址保護更需要發展的理念來解讀。將大遺址單純作為經濟項目去開發顯然不合適,但如果單純把它當作遺址項目去保護,老百姓也無法深入了解。如今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一路走來,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做到了遺址保護與城市建設的有機結合,文物保護項目同時也成了城市建設項目。另一方面,因為國家文物法規定大遺址上不允許搞建設、開工廠等,造成了遺址區群眾生活水平多年來始終無法提升,儼然與城市發展相脫離。所以説大明宮這個項目把道北老百姓解放了,把大遺址也解放了,做到了一個項目兩個解放。
唐城考古隊隊長龔國強
大明宮遺址保護是一次偉大的探索
在《拯救大遺址》中,考古作為線索之一貫穿始終。片中提到自1961年起,漢長安城遺址和唐大明宮遺址隨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發掘,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為其遺址規模龐大價值極高,而被稱為大遺址,也是從那時起,大遺址便成為歷次城市規劃的保護用地而被長期封存起來。
前些年,隨著大明宮遺址上人口的逐年增加,房屋越來越密集,大量的重要遺址都已經被淹沒在這個城市中的村莊裏,考古工作幾乎處於停頓狀態。對於那段經歷,作為一直從事大明宮遺址考古工作的唐城考古隊隊長龔國強記憶猶新。對於遺址保護與城市發展的關係,他表示:“我國的遺址大多是土遺址,保護起來難度比較大,國內外都沒有成熟的經驗,這麼多年大家一直在探討,怎麼做這個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將遺址保護與城市建設、人們生活有效地結合起來?經過這些年大家的探索,以及大明宮的成功告訴我們,兩者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十三朝”古都帶給西安這座城市無尚榮耀的同時,無形中也限制著它前進的腳步。在鄭育林眼裏,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成功是西安城市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事件,在此基礎上,應該本著科學發展的原則理念,一鼓作氣去探索完成更多的大遺址保護項目。
“西安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每一處遺址都彌足珍貴。”在著名文藝評論家肖雲儒眼中,大明宮其實輻射的是整個大唐,從一座宮殿到一座城市再到一個朝代,及至整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