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沉思中國社會道德現狀:是“滑坡”還是“爬坡”?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6日 08: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是“滑坡”還是“爬坡”?——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思考

  近段時間以來,媒體頻頻爆出關於道德的種種負面新聞,引起各界人士的極大震動。人們在問:中國的社會道德狀況如何,是不是遭遇了“道德寒冬”,正在道德滑坡?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慎重對待。除了對於每個具體事件都仔細了解,認真處置,汲取教訓,改進工作之外,還必須運用唯物辯證法,以科學和理性的態度,分析我國道德建設的形勢,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促進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發展。

  社會道德聯絡著整個人類社會,從這一池水裏又可以窺見世界風雲。也許當我們縱觀歷史,放眼世界,並且初步地把握了道德進步的規律之後,就能更科學、更理性地看待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形勢。

  人類道德文明發展的道路,從來都不是平坦的、直線的,特別是在每次社會轉型之時,往往都要經歷一番“道德的陣痛”。從原始社會末期私有制的出現,曾經發生過的“從純樸的道德高峰上跌落下來”;到資本主義制度的出現,又一次的道德滑落,都使人體會到了這一點。處於19世紀中期的馬克思感慨地説:“在我們這個時代,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 恩格斯從1844年9月開始,在21個月的時間內調查研究了英國的狀況,包括工人階級的道德狀況。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裏,他揭露當時的英國“到處是騙局”,食品(糖、茶、咖啡、煙、麵粉)、煙草、衣服、磁器,商品的質和量,都充滿了欺騙,秤和尺的不準。社會上出現了“每一個人在追逐私人利益時的這種可怕的冷淡、這種不近人情的孤僻”。“每一個人的這種孤僻、這種目光短淺的利己主義是我們現代社會的基本的和普通的原則”。

  日本也是一樣,從“明治維新”,直到二戰以後,不少有識之士也都在嘆息,“日本曾以君子之國而自居。但戰敗後社會的混亂程度可謂慘不忍睹:黑市交易趨於半公開化;人們對於罪惡之事司空見慣;對盜竊等犯罪行為不足為奇;虛假報告成為政治的依據;偽造的申報單竟然成為經濟指標等等。”“在這種世風之下,即使大聲疾呼‘遵守道義’,又有誰會傾聽呢?”

  一向以重道崇德而自豪的文明古國中國,仍然還是這樣。在辛亥革命之前直到五四運動之後,許多敏銳的知識分子都感受到了這個轉型的道德“陣痛”。從章太炎發現“俱分進化論”,感嘆“知識愈進,權位愈申,則離道德愈遠”,到魯迅等人熱烈討論中國的“國民性”,勇敢地揭露道德上的醜惡,都是這種情況的反映。

  面對社會道德在轉型時期的波折,歷史上的諸多有識之士,特別是馬克思主義者,沒有焦灼、衝動,更不只是嘆息,悲觀,而是清醒地看待,理性地分析,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道路和方法。對於19世紀英國工人階級中的非道德現象,恩格斯指出,那些正是英國“當權的資産階級極端自私自利的政策和全部行為的必然後果”。他堅定地認為,雖然我們至今“還沒有越出階級道德”,但是,“在道德方面也和人類知識的所有其他部門一樣,總的説是有過進步的。”歷史證明了恩格斯的遠見,後來英國的社會道德,儘管由於資本主義制度的病根未除,還有許多道德問題,但是與19世紀中後期相比較,還是有著不小的進步。

  反觀中國,近60年來我們連續經歷了三次偉大的歷史性轉變,這就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性轉變,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在這麼短的時期內,在我們這個有著十多億人口的超大國家裏,進行了如此巨大的轉變,其艱巨性、複雜性、繁重性,世所罕見。而在這些偉大的歷史轉變中,也時時處處伴隨有社會道德方面的轉變。

  而且與物質文明建設相比,甚至與經濟政治等變化相比,人們思想道德的轉變要更為深入,更加細緻,所需要的時間也更為長遠。我們慶倖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我們的這些歷史轉變都非常順利,在思想道德上也沒有出現過像英國、日本那樣的轉型陣痛,但是我們也清醒地意識到,傳統私有制和私有觀念的勢力,特別是幾千年來小生産者思想道德的影響,頑固地盤踞在我們的頭腦裏,不會輕易退去;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道德的強勢侵入,經常花樣翻新,頗具誘惑力。再加之我們國家原來的底子薄,經濟文化不夠發達,尤其是社會轉變出現的大變革中出現新矛盾、新問題,各種社會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者的經驗能力跟不上,這些都會反映在人們的思想道德上,或者以社會道德的形式錶現出來。從這個角度講,道德建設中出現一些失誤和毛病,甚至出現局部滑坡現象,並不奇怪。

  唯物史觀告訴我們:道德只是社會的上層建築,歸根到底要受社會關係決定。不是道德決定社會發展,而往往是社會發展決定著社會道德的發展,決定著它的水平和高下。一個壞的社會,怎麼也不會提升起好的社會道德水平;同樣,一個健康發展的社會,也決不會允許其道德水平長期跌落到它所允許的標準之下,它會採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改善其道德狀況,提升人們的道德水平。

  當前我國各界人士對於各種非道德現象的高度義憤,表現出的這種對於非道德現象的“零容忍”,正是出於對於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高度關注,是一種新的文化自覺;而十七屆六中全會關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議,也正是反映和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意願和要求,採取的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大決策和重要步驟。

熱詞:

  • 滑坡
  • 爬坡
  • 道德狀況
  • 道德實踐
  • 道德失范
  • 社會經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