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成本上升致溫州企業入不敷出 部分轉型電子商務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3日 0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經營困難倒逼産業升級(人民觀察)
——溫州泉州東莞中小企業調查

  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的重要發祥地,眼下,浙江溫州正在合力應對一場罕見的債務危機。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目前,中小企業的總體形勢正在逐步趨於穩定。

  其實,從年初至今,有關沿海中小企業生存艱難的信息就時有耳聞,溫州則是反映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的“晴雨錶”,它折射出的問題,某種程度上帶有普遍性。那麼,沿海中小企業目前的生存狀況到底如何,面臨哪些難題和挑戰,又該如何化解?本報記者近日在溫州、泉州、東莞等中小企業密集的地區,進行了深入調研。

  應對困難,企業信心正在“回歸”

  最近,隨著董事長胡福林從美國歸來,位於溫州市甌海區的信泰集團重新熱鬧起來,這家溫州最大的眼鏡企業重現生機,眼鏡生産線已部分復工,並爭取幾個月內全面復工。胡福林更是每天24小時吃住在公司,夜以繼日地撲在自救上。不僅如此,企業制定了組建眼鏡製造和代理國內外頂級品牌的連鎖經營集團的方案,努力實現勞動密集型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針對溫州市一些中小企業出現的債務危機,浙江省和溫州市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省財政拿出10億元建立中小企業再擔保基金,對符合轉型升級要求的小微企業減免稅費;溫州市迅速設立規模為5億元的企業應急轉貸專項資金,先期撥付到位2億元,大力幫助當地中小企業解決資金週轉困難;市政府還派出25個聯絡組深入銀行、企業,“一對一”服務遇到發展困境和風險的企業……

  “政府這樣鼎力支持,我們一定要立足自救,重整旗鼓,把信心與誠信找回來!”一些從國外歸來的企業負責人重新振作起來。

  在溫州市甌海經濟開發區,記者對沿路的10多家企業進行了隨機走訪,其中兩家因為廠房搬遷而停工,其餘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生産。

  “我們雖然遇到一些困難,但目前情況正在好轉。有人還説溫州打火機正在‘隕落’,沒有那麼悲觀吧?”東方打火機的負責人李中堅説。在生産車間,記者看到,員工都在緊張忙碌。

  溫州市統計局、市經信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溫州市上規模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共計300家,比年初減少198家。虧損面為7.5%,處於歷史正常區間(6%—12%),比上半年縮小1.1個百分點。同時,今年上半年溫州市新設登記內資企業8761戶,同比增長27.9%,其中工業企業新增6%。

  “受世界經濟持續震動和宏觀政策環境變化的影響,一些中小企業遇到了不少困難,但這並不是最壞的時刻。”泉州市經貿委副主任陳德慶表示。

  泉州市95%以上都是中小企業。今年上半年,泉州完成工業總産值3899.5億元,同比增長25.2%。

  東莞市政府有關部門監測顯示,今年以來關停企業的數量處於正常水平。上半年,全市累計關停、外遷外資企業266家,同比減少11家,下降4.0%。而在2008年,全市關停、外遷企業865家,2009年、2010年,這個數字分別是657家、585家。

  東莞市外經貿數據同樣表明,此前“東莞一半企業面臨倒閉”的傳聞純屬無稽之談。今年上半年,全市合同吸收外資19.9億美元,增長78.7%;實際吸收外資15億美元,增長7.52%;進出口624.7億美元,增長14.1%。全市上半年新簽增資項目316宗,同比增加39宗;增資合同金額7.23億美元,同比增長12.8%。

  融資難還是“最頭疼”問題

  總體正常並不表示沒有問題。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中小企業,他們談得最多的還是困難和壓力。讓中小企業負責人愁眉難展的,不僅有眼前的種種困擾,還有未來的種種不確定性。

  從外部環境看,國際市場的波動以及人民幣匯率上升,讓很多出口加工型的中小企業寢食難安。

  “今年歐洲、美國和日本三大消費市場低迷。這一點從訂單上就能看出,上半年訂單減少,下半年可能會更少。以前訂單要排滿一年或一年後,現在訂單減少,3個月的短期訂單多,半年的訂單就少了。因此,估計今年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還要困難。”東莞泰富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文彪介紹説。

  從內部環境看,中小企業貸款難,這個困擾問題,今年尤甚。

  泉州晉江奧金針織服裝有限公司最近一次向銀行貸款還是去年7月份,但直到今年6月份才真正拿到。此前,他們已有七八年沒向銀行貸過款了。“不是不想貸,太難了!”企業負責人表示。

  泉州4萬多家中小企業,幾乎都是靠民間融資發展起來的。“基本沒和銀行打過交道,都是靠自有資金支撐發展。”信和塗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詩榕、永高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宗陽異口同聲。

  “以前我們可能不怎麼需要,但現在對銀行貸款卻十分渴求。”泉州明偉鞋服有限公司副總裁洪欽銘説。明偉公司是一家代工企業。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企業轉變發展思路,不願再給人家“貼牌”,創立了自己的品牌“駱駝”,這一兩年正全速開拓國內市場,現已在全國開設了500多家店面。“一年至少需要貸款1.5億元,前幾年,每年只貸到了四五千萬元,今年貸到了6000萬元,但依然難以緩解資金緊張的困境。”

  在溫州市經信委調查的855家重點企業中,認為當前資金面偏緊的企業佔了48.7%,比一季度提高了5.8個百分點。而溫州市統計局調查也顯示:6月份,約16%的被訪企業認為融資很困難,較上月提高3個百分點。

  東莞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既有企業的內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比如:中小企業缺少可用於抵押擔保的資産;部分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不規範,金融機構出於貸款成本以及風險考慮,不願對其輕易放貸;銀根緊縮,加劇中小企業融資難。

  成本大幅增加讓很多企業“入不敷出”

  用工難、原材料漲價等問題,導致生産成本不斷增加,中小企業不堪重負。

  今年上半年,溫州市外來務工人員平均工資已經上漲了30%以上,但提高工資仍不能解決招工難的問題。隨著勞動密集型企業向中西部的轉移,更多務工人員選擇在家鄉周邊就業。在溫州甌海經濟開發區,幾乎每家企業門口都挂著招聘告示,招工難可見一斑。

  據了解,目前溫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工缺口約6萬人,其中鞋革、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用工缺口較大。

  “生産經營成本越來越高,快要入不敷出了!”很多中小企業主感嘆。東莞調查顯示,今年以來,企業經營成本平均上升11.4%。經營成本上升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其中原材料成本上漲14%,工資成本上漲14.5%。在企業經營成本構成中,原材料成本平均佔64.4%,工資成本平均佔14.9%,兩者佔總成本近八成。

  岳豐電子科技(東莞)公司經理孫偉明顯感到,企業經營狀況不如前兩年,以往旺季在8、9月,今年旺季提前結束。主要是美國市場不景氣,價格上不去。今年上半年企業利潤率只有1%左右。

  “原材料成本上漲太快,銅價最低時每噸2000多元,最高時達到1萬多元。另外絕緣材料也漲價5%—8%。”孫偉説。

  溫州一些企業主反映,目前市場上的部分原材料價格在幾年中上漲了三四倍,有些實力較弱的企業甚至已經入不敷出。

  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也讓一些企業壓力陡增。“我們公司1100名員工,去年的平均工資1800元,今年要達到2200元。按照5年翻番的要求,每年要漲13%。”孫偉説。

  日益嚴重的“電荒”也是生産成本上漲的重要“推手”。據了解,目前溫州電網約存在70萬千瓦時的供用電缺口。為避免限電影響訂單生産,許多企業購買了柴油發電機自己發電,但這樣成本要高出3倍以上。

  早轉型早主動,快轉型多受益

  每一次市場危機,服裝行業都是“重災區”。但是,東莞市新思路內衣有限公司卻“風景這邊獨好”。上半年,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營業額2億元,增長30%。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有和別人不一樣的“新思路”。公司有20多個自有品牌,1萬多類産品。劉德成經理介紹説:“公司本部員工50人,加盟連鎖貿易、直營連鎖的店有40家,近80家加盟商。企業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優化庫存,加強週轉,彌補現金流不足。積極開拓市場,就能渡過難關。”

  在東莞,可以聽到許許多多這樣的“創新故事”:盈升製衣公司更新了80%的設備,生産效率提高5%—6%;三洋馬達科技(東莞)有限公司把握當前智慧手機的市場熱點,積極研發生産智慧手機震動馬達,既增強了議價權,又使産品附加值提高到35%;東莞秉順制漆有限公司致力內銷,1—5月內銷增長18%,有效緩解了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

  採訪中欣喜地發現,加快轉型升級,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是中小企業應對風險挑戰的重要法寶。

  在泉州,很多企業不約而同把目光投向電子商務。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今年成立一家獨立運營的公司,專門負責整個企業的電子商務,如今,每天的銷售額基本保持在15萬—20萬元。特步公司與淘寶網、進寶網等網購平臺建立合作,未來3年集團將以電子商貿為戰略重點,並計劃開發一些特別的網絡版産品,預計在淘寶分銷平臺上實現2億元銷售額,到2012年的銷售額實現10億元。

  奧金針織服裝有限公司是一家出口加工型企業,可是現在越來越覺得,單靠出口,企業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窄。外貿合同一旦簽訂,價格在週期內很難改變;而內銷可以隨行就市,價格調控相對靈活和主動。

  “對企業來説,每一次危機都是一次提升的契機。”泉州人這樣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泉州市迅速提出“121”戰略,也就是力爭用3—5年的時間,全市累計完成改制企業1000家,納入上市後備企業200家,實現境內外上市企業100家。目前,泉州的上市企業已達64家,其中境內11家、境外53家,上市公司數量居省首位、全國地級市前列,形成了上市公司的“泉州板塊”。

熱詞:

  • 盈升
  • 産業升級
  • 資金面
  • 新思路
  •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