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大學能教出作家嗎?(文化脈動)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2日 08: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自古以來,文學創作被認為是一項具有“神奇魔力”的事業,是作家的天賦,不靠後天的學習獲得。80年前,歐美試圖在大學培養作家。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所大學開設了創意寫作課程,甚至還有創意寫作的博士學位。但是,我國的創意寫作專業還是放在藝術大類之下的一個分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正在進行的創意寫作試驗,可以看作是作家教育本土化的探索——

如此複製

  唐春成繪

  11月29日,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格非的小説《春盡江南》獲選《新京報》評選的年度文學圖書。而他的另一部小説《人面桃花》剛剛被搬上話劇舞臺。格非一向被認為是學者型作家的代表,他在清華主講寫作、小説敘事學、伯格曼與歐洲電影等課程,非常受學生的歡迎。

  在今年的10月,由韓國現代中國研究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中國人民大學作家群文學研究”國際研討會在首爾的韓國外國語大學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的孫鬱、劉震雲、閻連科、王家新等作家的多部作品被譯成韓文出版。而與會學者一致認為大學作家群的形成正在成為改變當代文學的一個重要因素。

  2009年,教育部批准復旦大學中文系設立國內首個“創意寫作專業碩士學位點”,開始了高校培養作家的探索。2010年,該專業招收了第一批2名學生,2011年,又招收了第二批17名學生。目前,第一屆學生已經修滿學分,進入畢業作品創作階段,他們寫的不再是論文,而是要提交一篇3萬至5萬字的小説或散文作品,加上一篇闡述創作體會的5000字論文。

  上海大學也于2009年成立了校級的創意寫作中心,2011年開始創意寫作研究生的招生。但它們的創意寫作似乎走得更遠,面向大一新生的《成為作家》研討課,採取小班教學,注重潛能開發,讓許多懷有作家夢的學生找到了一個取經的平臺。

  創意寫作,這一發端于上世紀30年代歐美的潮流,在中國因何突然熱鬧了起來,面對種種質疑又將走出怎樣的本土化之路?

  神奇的魔力可以傳授嗎?

  作家有兩類,一類是作家等於作品;一類是作品大於作家,而後者顯然需要經過各方面的訓練

  復旦大學的“創意寫作”幾乎是由著名作家王安憶一手創建的。2006年,復旦大學開始在碩士中增設“文學寫作”方向,每屆招收一至二名學生。2007年起,王安憶正式在復旦任教。作為國內首個“創意寫作專業碩士學位點”的&&人,她的教學方式更注重實踐,每次課前讓學生先寫幾千字作品,在課堂上加以評議。作品被適度分解為場景、對話、心理等不同部分,以小組的形式加以交流。目前已經有學生發表了相對成熟的文學作品。

  負責創意寫作招生的復旦大學王宏圖副教授介紹説,在國內,有一種説法流傳甚廣,也被很多人認可,“中文系不是培養作家的地方”,理由是作家基本上是個人的天賦和努力。“但國外卻並不是這樣。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所大學開設了創意寫作課程,甚至還有創意寫作的博士學位。但是我國的創意寫作專業還是放在藝術碩士(簡稱MFA)學位大類之下的一個分支,我國藝術碩士學位還包括音樂、戲劇、戲曲、電影、廣播電視、舞蹈、美術、藝術設計等8個創作領域。”

  多蘿西婭布蘭德是當年美國創意寫作的堅定推動者,她説:“寫作確實存在一種神奇的魔力,而且這種魔力可以傳授。”她的《成為作家》曾經風靡全世界,今年剛剛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翻譯出版,其譯著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刁克利認為,為什麼只有少數人成為了作家,而我們大多數人只把這個夢想藏在心底,以至於徹底遺忘了呢?除了生活本身的際遇,除了對自己的懷疑和對作家的神秘感,很大的原因可能是,我們在根本沒有理解寫作的本質之前就已經放棄了文學的夢想。我們根本不相信創作的才能可以學習而來,也找不到途徑來進入這個門檻。

  上海大學中國文學創意寫作中心主任葛紅兵教授曾在英美及澳大利亞等國系統考察了國外的創意寫作,他介紹説,高校創意寫作系統20世紀20年代末創生於美國,後作為新興學科在美國得以確立和推廣,目前在美歐已是有80餘年歷史、包含近20個子類、設有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層次的大學科系統。數千個持續活躍的高校創意寫作系統為美國的創意産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戰後美國普利策獎獲獎人絕大多數曾經受過高校創意寫作系統教育,絕大多數美國作家來自高校創意寫作系統。而中國的創意寫作才剛剛起步,在學科定位和培養目標方面還處於探索階段。

  作家有兩類,一是作家等於作品,想到哪想到多少寫出來;一類是作品大於作家,雖然有些東西沒有想到,但是通過各方面的技術的訓練,通過文學性的表達,産生的東西大於自己所想的。上海大學文學院的陳鳴副教授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在高校有過許多的寫作興趣班,當時許多中文系的學生都已經有自己的人生體驗了,很容易找到突破口,而且他們的成名作也都很有影響。但很多人的寫作並沒有穩定下來,除了自己的記憶和經驗就沒有多少提升的空間。實際上,一個好的作家,顯然不可能只有天賦,他需要具備人為和天生的雙重優勢,就像優秀的雜交植物一樣。而人類歷史上出了那麼多的作家,在創作上是有共性的。成為一個作家,就和學京劇一樣,在展現自我風格自創流派之前,應該先學哪齣戲,學多少齣戲,如何循序漸進是有講究的。很多中文系的學生是有寫作基礎的,也都有自己的“寫作故事”,這些都是寫作激情的來源,但我們目前顯然還沒有鼓勵他們進行創作的學科設置。

  寫作如果通過教育系統來培養,還是不是真正的創意寫作?這在美國也曾遭遇質疑,人們擔心,高校創意系統培養出來的不過是文化工人,成為跟著市場走的賺錢機器,或者説最後創意寫作的教學也成為一個禁錮的體系,扼殺創造性?但提出這些問題的人一邊質疑,一邊從事創意寫作教學。在質疑和反質疑的過程中,創意寫作教學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美國文學也由此走向繁榮,從事創意寫作的人數大幅增加,整個社會的文學鑒賞力和創新能力水平不斷提高。

  “我一直認為作家應該與高校有關。”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周哲瑋説,“只不過高校培養作家,需要的是一種環境和氛圍,是一個平臺,是讓想要成為作家的學生,保持寫作的衝動,然後有人與他討論,有人批評與指導。我們的大學一直信奉傳道授業解惑,仿佛只有成為一個知識體系、夠得上一門學問的東西才能教授,但寫作這樣有創造力的活動並不被重視。郭敬明是上海大學的學生,我們專門為他的作品開過研討會,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些吃著麥當勞長大的一代的思想。在上海大學熱愛文學的學生還有很多,如何讓他們脫穎而出?也有許多學生在寫作,可是沉醉在個人的無病呻吟中,如何讓他們的作品能夠與社會共鳴?學校應該提供這樣一個平臺,把社會上的著名作家請進來,建立駐校作家制,同時讓學生也能夠參與其中。”

  中文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許多很好的文學苗子進了我們的高校教育系統,出來以後並沒有長成大樹,而是直接變成了小拐杖

  楊塵瀟是上海大學一年級的本科生,酷愛寫作,也有著自己的文學夢想。但他發現自己的小説總寫不長,情節的展開也很混亂,尤其是自己塑造的人物沒有什麼血肉。今年他報名參加了文學院創意寫作中心為新生開設的研討課《成為作家》。這門研討課是小班教學,20個人分成幾個小組,按興趣進行討論。老師會讓每個人講述自己的家族史,講述自己最刻骨銘心的故事,然後圍繞這些故事展開情節。“比如老師通過分析經典作品,告訴我們如何讓自己的人物置於絕境而後生,如何讓人物面臨一個接一個的矛盾衝突,而不同的人物需要構建怎樣的關係網。或者如何向內發掘潛意識,這些都令我們茅塞頓開。”

  如今上海大學不但成立了校級的中國文學創意寫作中心,還在文學院創建了全國第一個針對本科生的創意寫作活動平臺,而一個意在建構創意寫作教育教學系統的學科組也頗具規模。

  迄今為止,復旦大學並沒有將“創意寫作”訓練向本科生延伸的計劃。在王宏圖看來,他們還處在創意寫作人才培養方式的探索階段,作為教育部首個專業學位試點,主要任務是積累經驗。“我們的任務不是培養作家,而是培養具有寫作才能的人,提高作家的素質。我們是給喜歡文學、愛好寫作的人提供提高寫作技巧的機會,至於最終能否成為作家,還需要日後進一步實踐。”陳思和教授的定位仍相當低調。

  其實創意寫作也並不是新生事物。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王曉明認為,以前各大學中文系都有寫作課,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但因為多數老師不是作家,教不好這門課,許多大學就逐漸將這個學科取消。上海大學的創意寫作,實際上是來填補這個空白的。當然,因為挂了“創意”的名號,就很自然要向創意産業這個新起的行業借力,寫作的範圍也因此擴大,除了過去所謂“文學”範圍裏的詩歌小説散文等等之外,還加上廣告文案、歌詞、遊戲故事、影視劇腳本等等,與過去的寫作課不同了。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鬱認為我們現在的高校中文教育中缺乏雜家,缺乏作家。而在過去,魯迅、周作人、沈從文、聞一多、老舍等既是學者又是作家,其實即使是文學的鑒賞也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更多生命的體驗。我們的課堂經常討論一些偽問題,一些已經成為結論的概念,並沒有更多可匹配的實踐與創作。“每一個學生的精神走向是多種的,如何激發,能不能激發很關鍵。當下的大學文學院以文學作品批評與語言學研究為主要方向,所有的學生被帶入到一個擁擠狹長的地帶裏,對數量不多的文學作品,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批評研究,這個過程也許是快樂的,但創造性的寫作會更快樂。許多很好的文學苗子進了我們的高校教育系統,出來以後並沒有長成大樹,而是直接變成了小拐杖。”

  今年夏天,上海大學創意寫作中心組織了首屆創意寫作夏令營,請了著名的作家、出版社的資深編輯以及創意設計師一起給學生開講座,最後所有的學生都得完成自己的文學創作,一首詩或者是一個劇本,文學院的老師負責一對一地跟蹤學生的創作,對他們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見,直到最後成為拿得出手的完整的産品,現在這本作品集已經付梓了。夏令營的策劃者許道軍副教授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現在的教學側重於培養內功,文學史、文藝理論、文藝批評學得非常系統,這使得我們學生的內功很高深,但卻不能設計套路與架勢,將一身的功夫施展出來,很多學生甚至不能表達思想和情感,有時連一個簡單的故事都講不好,當然也就無法回應波瀾壯闊的現實。

  讓高校成為創新的源頭

  創意貧瘠一直是我們的文藝創作中難以克服的瓶頸,這和創意教育缺失有很大的關係

  “過去高校是科技創新的發動機,現在高校為什麼不能成為文化創新的發動機。”在葛紅兵看來,一切以創造性思維為主導、以文字作品為實現形式的創造性活動都屬於創意寫作,幾乎可以包括文化創意産業所需要的基礎性的上遊內容寫作。“文化産業對中文專業人才需求量是很大的,各類網站、遊戲等新媒體,報刊和圖書出版業、影視傳播和廣告,會展和企業策劃,以及各類娛樂行業等都大量需要新型的寫作人才,需要創意人才。包括以手機和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需要大量的創意寫作團隊。”

  在國外,創意寫作碩士研究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是以工作室或者工坊制的形式完成的,工作室不一定設在大學的課堂上。“除了正規學制的學期教學,高校資源也可以嘗試實現與社會資源的結合,到鄉村、城市社區、廠礦,與工人、農民工、村民等結合,創建一系列活躍的寫作工坊,提供另一種角度的更為紮實的文學抒寫。”

  在不久前召開的“2011中國版權年會”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坦言,目前國內很多文化藝術作品創造力不夠,90%的作品屬於模倣和複製的,我國一年文藝作品達到4300多部,但是公眾閱讀的卻不多,原因就是創新能力不強。

  創意貧瘠一直是我們的文藝創作中難以克服的瓶頸,題材趨同、照搬成風、脫離現實、缺乏人文關懷,舊題材翻拍不止,山寨風經久不息,很多都是低水平的不合格商品,根本算不上是精神産品,這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上海戲劇學院創意學院的教授黃昌勇正在籌備一個國際性的創意教育大會,他認為在我們的創意産業中,最缺乏的可能就是上遊的原創,而這和我們的創意教育缺失有很大的關係。

  從這個意義上講,創意寫作應該在更高的層面進行探索與推廣。

熱詞:

  • 文化創意産業
  • 創意
  • 文學鑒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