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河南許昌:“小村官”如何直起腰杆兒為民解難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2日 05: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農村一些家長裏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兒”,如今都能一條不落地傳進楊延迪的耳朵裏——長葛市某村村民賀某舉報村民小組財務不清、土地分配不均,要求徹查;許昌縣某村村民馮某反映村級財務管理混亂,要求財務公開;鄢陵縣某村草履蚧病蟲對果樹危害嚴重,急需治理……

  楊延迪是河南省許昌市市委組織部工作人員。每個月,楊延迪都會收到許昌下轄8個縣(市、區)委組織部門上報的村情民意報告,下級組織部門不能解決的難題,最終都會被上交到市委組織部。楊延迪會根據收到的“村情民意”,排查出當月群眾反響強烈、急需解決的若干項問題,並將之分成四大類——涉及生産環境,涉及民生改善,涉及拆遷安置佔地用地,還有涉及村務問題。

  這份由他主寫的“大學生村幹部村情民意報告”將會被放在許昌市委書記、副書記、常委們的案頭,其中大部分問題會得到市委領導批示,並得以儘快落實解決。

  這些“村情民意”的原始收集人,是分佈在許昌農村的大學生村官。一些在村民看來,根本不可能由村裏甚至鄉里解決的難題,竟通過那些“來農村鍍金”的“小村官”辦成了。

  據悉,許昌市自今年2月推出大學生村幹部村情民意上報制度以來,已收到“村情民意”5200余條,通過市委組織部、公安、司法、信訪等部門聯動,已處理完成2000余件群眾反響強烈的“大事兒”。這樁樁件件實打實解決的“大事兒”,提升了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工作中的威信度,為他們參與社會管理、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堅實後盾。

從“沒人搭理的小屁孩兒”到“矛盾調解大王”

  長葛市石固鎮老崗李村大學生村官雷紀剛,這兩天接電話“接到手軟”。“小雷,俺們大隊土地重新分配的事兒咋整啊?你啥時候過來?”電話那頭,是村裏一個常年在外地做生意的小老闆,就在一個多月前,他對雷紀剛的態度還是愛答不理的,如今卻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萬事都要“小雷出面”。

  前段時間,小雷通過“村民民意上報”機制給村裏辦成了一件極其複雜的麻煩事兒。打那以後,只要是處理矛盾的活兒,很多村民都會直接給他打電話。

  那時,村裏勻了300多畝地給三峽移民,分配徵地款時,矛盾起來了——有人仗著自己是小組長,就霸著徵地款要求多分些;有人大老遠把戶口從外地遷進村裏,指望多要一份錢;還有村民對其他村民“爭錢”行為不滿,到村部舉報。

  村書記帶著小雷每天挨家挨戶地走訪、調解,但在重大個人利益面前,村民們誰也不願讓步。一些村民甚至揚言要合起夥兒來騎自行車去長葛市政府大樓上訪。

  萬般無奈之下,小雷與村書記合計著,“要不上報吧?”他將村裏的情況整理成文,“特事特辦”親自送到了鄉鎮組織科。不到兩天,鎮上就下來一名副鎮長、一名副書記,還帶來五六名鄉鎮各部門的幹部。

  由鄉鎮副書記主持,小雷記錄,老崗李村召開了若干次村民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大約一星期,矛盾就處理得差不多了。此後,村民們就認準了小雷這個“能請得動鎮上大領導”的“小村官”。

  現在處理起村民小矛盾來,雷紀剛腰板兒挺得溜兒直,“那麼大的事情都經歷過了,還有啥好怕的?”

“高高在上”的組織部門變身“田間救兵”

  有些事情,要擱在過去,是無論如何也沒法兒與組織部門聯絡到一塊兒的。通常來説,組織部門主要負責幹部、人事的任免工作,那些發生在田間地頭的鄉親矛盾、農民疾苦,與“高高在上”的組織部門顯然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

  但在許昌,以大學生村官為紐帶,組織部門偏就和農村、農民、農業打起了交道。很多時候,組織部官員還變身成為 “田間救兵”。

  禹州市潁川街道尹莊村大學生村官姚曉磊把大學生村幹部村情民意上報制度簡稱為“搬救兵”,“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了,就上報,總能搬來救兵。”每月20日,姚曉磊都會準時上鄉鎮組織科報送村情民意。有一回,事出緊急,他來了個“越級上報”。

  那是位於尹莊村南面的一條“污水河”,一到雨天就惡臭難忍。那裏原本是一條還算乾淨的水塘,但自打村裏的排污管道經過那兒以後,河裏就開始泛臭。

  一次在村民家吃飯,聞著令人窒息的惡臭,吃著剛出鍋的炒菜,姚曉磊難受,村民更難受,“小姚,你瞧瞧,我們就成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再這樣下去,我們周邊幾戶人家真得上訪去了。”

  村民的一句牢騷話,被小姚寫成了一個近千字的“村情民意”信息。帶著這份資料,他和村裏的副書記兩人一塊兒壯著膽兒直奔禹州市委組織部辦公室。沒想到,這份信息被直接送進了禹州市委書記的辦公室,並得到書記批示儘快辦結。

  不到一個月時間,市住建局、交通局等各個部門聯合,把尹莊村的“污水河”難題給解決了,“真沒想到,組織部還真管農村這檔子事兒。”

  對於村情民意上報制度,小姚起初並不當回事兒,“組織部門能給農村做什麼喲?可能只是讓我們報報信息,給我們找點活兒幹。”經過這件事後,小姚上報的積極性大增,“能解決實際問題,為啥不報?”

  許昌縣陳曹鄉楊劉村大學生村官李聰也從縣委組織部搬過“救兵”。楊劉村遇到的倒不是什麼急事兒,李聰按照程序一級一級往上報“村情民意”,“一般鄉里能解決的就給解決了,鄉里解決不了的就會報到縣裏。”

  楊劉村全村供電原本都靠一個老式的變壓箱,因為年久失修,早已破損,但村裏又沒錢更換新機器。每到夏季農忙時,電壓不穩,澆麥的水泵打不開,村民家的電器用不了,“只要有一戶使用稍大些功率的電器,全村就會斷電” 。

  信息報到縣裏後,縣委組織部及時轉給相關部門,“當時剛好有一個幫扶農村基礎用電設施的計劃,就由一家企業出資給換了新機器。”

  “組織部門能直接辦結的事兒就直接辦,不能辦的事兒也會轉給其他部門,甚至一把手、二把手領導,總能想辦法辦結。”許昌市委組織部工作人員楊延迪介紹,大學生村幹部村情民意上報制度如今已經成為該市組織部門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個全新渠道,“以往組織部門離基層總是比較遠,現在能近距離為基層、為農村服務了”。

向“救兵”學習群眾工作方法

  到組織部門“搬救兵”並不意味著弱化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一些大學生村官已經通過向“救兵”學習群眾工作方法,找到了自主處理群眾矛盾的“竅門”。

  鄢陵縣望田鎮和劉村大學生村官劉小榮,如今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事無巨細、樣樣上報了。

  曾經有一件“非常非常小”的事兒,她竟也想上報。説白了,就是一件“鄰里矛盾”。

  張家人在李家人地頭栽了一棵樹,李家人要把這棵樹給拔了,張家不願意,自稱對種樹那一小塊兒地擁有“使用權”。

  這麼一件小事兒,到了當時新上任的村主任助理劉小榮手裏,就“難辦了”。此事上報後招來了鄉鎮組織科幹事,“他找了兩家人的親戚説了下這事兒,由親戚出面一勸,就解決了” 。

  “找親戚幫忙”這一招兒,劉小榮算是學會了。後來村裏要修排水溝,一些村民不願意新建溝渠佔用自家土地,鬧了起來,小劉使的就是“親戚”這個殺手锏。

  “先找親戚裏頭有村幹部的,再找與村裏老黨員有親緣關係的,一個一個拉出來單獨聊,把利弊都給他們説清楚。”這個方法還真管用,不到一星期時間,那幾戶不願意修溝渠的農戶就“軟”了下來。

  在“搬救兵”過程中,漸漸適應農村工作的小劉現在不用事事都“搬救兵”了。很長一段時間,望田鎮組織科編寫的大學生村幹部村情民意報告中都沒有出現過和劉村的信息了。

熱詞:

  • 組織部門
  • 救兵
  • 搬救兵
  • 大學生村官
  • 腰杆兒
  • 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