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本土文化”是“文化強國”的血肉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30日 10: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全國部分地市宣傳部長文化改革發展評論”之六:

“本土文化”是“文化強國”的血肉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常委、宣傳部長 伍 皓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戰略高度,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各項工作,並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必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國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文化的繁榮發展已經成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但文化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也是一個看起來很虛的概念。那麼,如何讓“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有血有肉?我認為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立足本地文化資源的實際,充分利用當地文化發展的優勢,以本土文化為推手,促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何謂本土文化?本土帶有鮮明的地域性、惟一性、排他性和民族性,是歷史的積澱使然。要發揮本土文化的優勢,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著力做好“五個相結合”。

  一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本土文化相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著力在理論通俗化、大眾化、普及化上下功夫,積極推動理論進機關、進村寨、進校園、進企業、進部隊、進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帶動全社會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帶動全社會進一步真學真信真用黨的創新理論。如少數民族地區就要用廣大幹部群眾聽的懂的本土語言,看得懂的本土圖畫、符號等進行理論“三化”的宣傳,使廣大幹部群眾“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二是把文化産業發展與本土文化相結合。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決定》的頒布被認為對文化産業發展具的里程碑的意義。發展文化産業一定要緊緊的結合本地的實際,切不可攤多求快,要實事求是,循序漸近,充分利用本土的自然資源優勢、民族歌舞優勢、歷史文化優勢等優勢資源,逐點突破。

  三是把文化精品創作與本土文化相結合。全會提出,要不斷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努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要實現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創作團隊,發揮集體創作的智慧,不斷生産出創作生産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在文化藝術精品創作上,要充分發揮本土在舞蹈、音樂、影視、文學、戲劇、書法、美術、攝影以及民族民間文學等方面的創作優勢,推出更多深受群眾喜愛、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體現時代進步要求、廣大群眾喜聞樂見、具有本土特色的精品力作。

  四是把公益文化事業與本土文化相結合。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也是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化改革發展成果的基本體現。要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加強統籌,根據城市和鄉村、內地和邊疆、東部和西部等廣大幹部群眾不同的需求來發展公益文化事業,做到群眾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五是把旅遊與本土文化相結合。旅遊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遊的靈魂,隨著旅遊業的興起和迅猛發展,文化在旅遊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它正在成為整個旅遊業的靈魂的支柱,決定著旅遊業發展的方向和興衰成敗。但是搞旅遊也不能千篇一律,全國一個樣,要結合本的文化資源,做出特色、新意,可以像九寨溝一樣發揮自然風景優勢,可以像西安一樣發揮歷史文化優勢,可以像海南一樣發揮南亞風情優勢,也可以像紅河州一樣發揮豐富的歌舞優勢和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交融的優勢,等等。

延伸閱讀

  紅河州文化改革發展亮點:在本土特色文化的發展做文章

  紅河州多年來高度重視文化藝術精品創作工程,僅今年就創作出大量優秀的文藝作品。在雲南省“雲嶺頌歌獻給黨”匯演中,《唱支山歌給黨聽》獲表演一等獎、創作一等獎,《選街長》獲表演二等獎、創作二等獎;在省“童心向黨”歌咏活動中,歌舞節目《快樂的山童》獲一等獎;石屏縣花腰女子舞龍參加“慶祝建黨九十週年舞龍展暨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舞龍評獎活動”榮獲金獎;創作了《背著國徽開庭》、《魂斷人字橋》、《山野欲情》等優秀文藝作品。詩作《春耕圖》入圍“駱賓王”杯全國詩詞大獎賽,編入《千年詩國 風雅新韻》詩集。《鄉村手藝》榮獲2011年滇東文學獎,散文《父愛是寒冬裏的陽光》榮獲“華夏情”全國詩文書畫大賽一等獎。紅河縣民族文化傳習館隊員演唱的哈尼族多聲部民歌《栽秧山歌》榮獲“山花獎”和“中國原生態民歌盛典”活動銀獎。

  近些年,紅河還對西部落後地區文化産業的發展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經驗。紅河州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民族歌舞優勢、歷史文化優勢,著力打造符合紅河州情的文化産業,成效初顯。依託州級和各縣市的職業學校,打造紅河民族服飾、居家飾品、首飾研發加工展銷中心,圍繞名陶文化打造建水紫陶工業園區,圍繞錫文化打造個舊錫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圍繞邊境文化打造紅河州文化産業國際貿易園區,等等。掛牌成立了雲南紅河中國網絡劇製作中心及其拍攝基地,改造電視臺全新數字播控系統並實現對外經營服務,探索嘗試電視臺的産業化經營之路。實施了“諾瑪阿美文化創意谷”計劃,吸引全國文化名企、文化名人到紅河設立分支機構和工作室。根據紅河州發展影視産業的良好條件和基礎,提出打造“中華影視第一州”的文化發展戰略,大力推動影視文化産業發展,現影視文化産業呈現出歷年少有的繁榮景象,紅河已成為國內影視製作機構和影視人創作拍攝的天堂。以蒙自南湖為背景,由“中國音樂劇之父”文碩先生執導,籌備打造“紅河南湖史詩” 音樂歌舞秀。

  紅河州有“七彩雲南的縮影,梯田文化的殿堂,過橋米線的故鄉”之美譽。近年來,紅河州按照“一點(哈尼梯田)一線(滇越鐵路)兩片區(建水石屏文化覽勝、彌勒瀘西康體休閒片區)”的旅遊發展思路,強勢推進旅遊産業發展。著力打造蒙自、彌勒國際休閒度假勝地(圍繞紅酒文化、佛文化、康體文化、水景文化、工業文化、會展文化、近代歷史文化打造全國一流的休閒度假區);元陽梯田為主的文化觀光體驗區(圍繞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打造梯田文化的殿堂,紅河文化旅遊的王牌);金平“中華蝴蝶谷”、屏邊大圍山國家公園生態旅遊線(圍繞大圍山、金平“中國蝴蝶谷”自然原始森林景觀,打造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娛樂體驗、教育科考、民族文化體驗為一體的生態文化體驗區)。

熱詞:

  • 文化創意産業
  • 原生態民歌
  • 文化産業發展
  • 文化體制改革
  • 本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