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既要綠起來 還要富起來——青海探路循環經濟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7日 02: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柴達木盆地,地處青海西北,遍佈荒漠、戈壁,一向被視為不毛之地,又因山川藏珍、戈壁埋礦而有“聚寶盆”的美譽。

  2005年,柴達木被列入全國首批13個循環經濟試點産業園區之一。2010年3月,《青海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獲國務院批復。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時隔不久,青海之東,西寧周邊,三川兩河之間又成立了一個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産業園區——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0年,柴達木和西寧的兩個循環經濟試驗區分別完成地區生産總值365.49億元、184.7億元,分別完成工業增加值260億元、145.5億元。兩個試驗區地區生産總值佔全省的40%,工業增加值佔全省的近70%,成為青海省重要的工業經濟支撐和新的經濟增長極。

  從柴達木到西寧,從西到東,青海循環經濟發展勢頭正勁。

  抓住循環經濟,就抓住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牛鼻子”

  大美青海,貴為江河之源,雄踞世界屋脊。一方面,“金玉遍地”,資源富集;另一方面,生態脆弱,環境惡劣。

  發展是硬道理,生態保護是硬任務。青海,其主要功能是保護好“中華水塔”的環境,維護國家的生態安全。

  富有資源,但要學會善用資源;生態脆弱,生態地位又舉足輕重。生態大省要發展,必鬚髮展,是走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老路,還是因地制宜探索新路?這是青海面臨的矛盾和難題。

  站在青藏高原上的青海人,思索,探討,研究……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生態立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成為青海發展的戰略抉擇。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既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又做到生態與生計兼顧,“綠起來”與“富起來”結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統一,從而實現跨越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統籌發展?

  循環經濟,成為青海這樣一個資源大省、生態大省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這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是對“大量生産、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模式的根本變革。

  青海省委書記強衛説,抓住循環經濟,就抓住了青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生態立省戰略的“牛鼻子”,就抓住了青海實現“四個發展”特別是跨越發展和綠色發展的突破口和切入點。

  打造全國區域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

  循環經濟,講究資源的高效利用、循環利用。試驗區的建設,首先著眼于資源豐富地區。

  “青海的礦産資源好比一頭大象。我們只摸到了象鼻子和象腿,還沒有摸到大象身子。”一位著名地勘專家曾這樣説。

  就是這個“象鼻子”,國家級老資源基地柴達木盆地,又煥發了新的生機:具備了千萬噸級油氣産能基地的潛力;500萬噸以上産能的鉀鹽基地,探明保有儲量達8億噸(固體+液體);黃金探明保有資源儲量達100噸……

  2010年8月,青海省召開全省循環經濟大會。省長駱惠寧指出,打造循環經濟産業鏈,是青海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隨後,青海成立了省直12個部門和西寧市、海西州政府等部門組成的青海省循環經濟試驗區領導小組。先後出臺了《青海省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意見》、《關於加快推進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文件。

  按照規劃,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重點以格爾木、德令哈、烏蘭、大柴旦4個功能分區為主,初步形成以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為核心的鹽湖化工、石油天然氣化工、金屬冶煉等特色産業。

  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包括東川、甘河、生物、南川4個工業園區,逐步形成光伏硅材料、有色金屬生産加工、電子信息材料等為主的特色優勢産業。

  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建設,一個個超大項目落地

  2010年7月底,青海至西藏750千伏暨400千伏交直流聯網工程開工建設。

  這只是青海為建設循環經濟試驗區落實的一大批交通、電力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中的一項。

  一筆筆資金集中投向試驗區,投到産業鏈上。

  1.89億元的中央資金累計下達到年産1萬噸碳酸鋰、潔神餐廚垃圾處理、尾礦綜合利用等一批項目上。

  在柴達木的格爾木、德令哈、大柴旦3個工業園區進行的循環化改造試點,獲得國家專項補助資金2億元。

  一個個超大項目紛紛落地。

  鹽湖百萬噸鉀肥産品綜合利用項目、百萬噸複合肥一期、格爾木煉油150萬噸擴能升級改造等項目建成投産。

  金屬鎂一體化項目、10萬噸ADC發泡劑、氯鹼化工及熱電聯産、聚氯乙烯項目等一批重大産業項目正在建設。

  一個結構合理、優勢突出的循環經濟産業體系正在形成

  緊緊圍繞“綜合開發、有效配置、循環利用、永續發展”這一主線,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發展取得成效。

  電力、石油天然氣加工、鹽湖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屬、建築材料等多種産業,在柴達木實現橫向鏈結,初步構建成循環型産業鏈,比如“油氣—鹽化工”産業鏈、“煤—焦—鹽化工”産業鏈等。

  新能源産業,成為青海綠色經濟發展的龍頭。

  在格爾木市東、南出口,一座堪稱世界首例的“太陽城”正在崛起,這就是柴達木盆地太陽能發電基地。這裡大規模集中建設的光伏發電項目達23個,容量達900兆瓦。

  通過一大批國家科技項目、省級項目的實施,青海在鹽湖提鉀、鋰、鎂,鹽湖尾鹽精製,有色金屬選冶,石油天然氣探採等領域研究開發出了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達到國內乃至世界先進水平的項目和産品,比如低品位鎳鐵礦高效綠色提取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等。

  堅持資源化、再利用原則,在合理充分利用資源特別是“三廢”利用方面,一批技術難題被突破了,一批工藝流程成熟了,一批配套企業或裝置建成了。

  節能減排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2010年,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42.4%;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強度比5年前降低60.1%;單位工業增加值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比5年前降低79.2%。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指標逐年下降,處於全省最低水平。

  擁有資源,是青海人的驕傲。而今天青海人更驕傲的是,善用資源。

  (青海日報記者羅藏對本文有貢獻)

熱詞:

  • 生態立省
  • 循環經濟試點
  • 提鉀
  • 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