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不安全校車就像一個毒饅頭 查罰同時還要“幫”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1日 02: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不安全的校車就像一個毒饅頭,又沒有別的可吃。你不可能眼睜睜等著餓死吧? ——郭斌(真愛教育公益機構負責人)

  在“查”與“罰”的同時,政府還要“幫”。 ——儲朝暉(中央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校車事故反映的問題就是兩個:一個是政府對教育投入不足,第二個是投入了該怎麼使用。 ——王旭明(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

  (校車)這個項目比“免費午餐”更難,因為涉及安全運營和責任認定。 ——鄧飛(鳳凰週刊記者部主任,“免費午餐”公益項目發起人)

  追責不等於簡單地把領導撤掉。 ——胡益華(律師、“免費午餐”基金副秘書長)

  11月16日,甘肅省正寧縣一輛嚴重超載的幼兒園校車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截至目前已造成21人死亡,另有43名幼兒受傷。校車安全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事故的解決不相信眼淚,短暫的憤怒也無法挽回鮮活的生命”。有網友呼籲,別喊口號別搞運動,“保住學生的命要緊”。

  校車長期“帶病運行”原因何在?如何確保開往希望的校車安全抵達?本報記者就此採訪多名教育界人士和公益組織負責人。

  【現狀】

  校車危險運行情況普遍

  京華時報:甘肅正寧幼兒園校車發生重大交通事故以來,全國各地都在查校車安全,有人説工作重點應該向農村地區和邊遠地區傾斜,因為這些地區最薄弱。根據你的調查,了解到的情況是怎樣的?

  郭斌:我們從2004年開始關注流動兒童教育問題。據我了解,校車安全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問題,至少10年了。2009年我們針對北京的農民工子弟學校校車做過一個調查,發現90%的校車都超載。

  京華時報:有關部門沒注意到這些問題嗎?

  郭斌:教育部門和交通部門也在查,定期檢查。每次檢查,這些學校就停課半天,或者讓孩子步行上學,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問題隱瞞過去。其實不安全的校車就像一個毒饅頭,又沒有別的可吃。你不可能眼睜睜等著餓死吧?

  京華時報:從2009年到現在,狀況是否有所改觀?

  郭斌:實際上是惡化了。現有的辦法,無論關停也好,處罰也好,根本沒有有效保證這些孩子能夠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裏上學。這幾年一些人大代表提出,全市應該建立校車的綜合運行模式,校車統一聯網、統一調配。但是這樣的建議付諸實施過程很漫長,即使建議得以通過,這些農民工子弟學校或是邊遠地區的孩子,因為沒有合法的身份,能否享受這樣的便利還很難説。

  京華時報:根據你的實地調查,校車超載普遍存在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郭斌:我們實地訪問過很多學校的校長,有一個學校的校長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如果開通校車,能多吸引200個孩子,收入是20萬元。可是購買校車的錢加上油錢、保險和司機的工資,一年開銷就得15萬元。此外還得兩萬元的書本費、3萬元的水電房租。這樣算下來,如果超載的話,還可以勉強保持收支平衡,不超載肯定更虧,拉不起。

  京華時報:和北京的這些農民工子弟學校相比,其他農村地區、邊遠地區的情況是不是更加不容樂觀?

  郭斌:北京的農民工子弟學校校車狀況跟中西部農村非常像,都普遍存在家長出不起錢,學校無力購買新車而用報廢的車或車況不太好的車做校車,司機也是臨時雇的,長時間都在危險運行。

  【探因】

  首先在於教育投入不足

  京華時報:甘肅校車事故發生後,關於校車“帶病運行”的深層次原因,有著各種各樣的分析,你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王旭明:校車事故反映的問題就是兩個:一個是政府對教育投入不足,第二個是投入了該怎麼使用。首先投入解決了以後,應該建立一種新的工作機制來合理使用這筆錢,應該建立校車專項使用經費。包括對校車的購買、維修、檢測以及司機聘用都提出具體的要求。

  儲朝暉:校車後面實際上是一個系統。首先一個是學校布點的問題,接著是就學方式的問題,其次才是校車本身的問題。如果學校布點都在2.5公里半徑範圍內,不用校車,孩子步行也能上學。如果採取就近入學的方式,不擇校,家門口就能上學,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我國農村人口在減少,前一段時間,各個地方都在調整學校布點,很多地方的小孩子上學比以前遠了。現在比較普遍的是一個鄉保留一個中心校。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後來國務院出臺的“國五條”和“國十條”都有一個基本的提法:大力發展鄉鎮中心幼兒園。對於這樣的做法,我是持反對意見的。

  京華時報:為什麼反對?儲朝暉:我做了28年的鄉村調查,調查過程中,很多鄉村都是我用兩條腿走過來的,對這個概念非常清晰。如果僅僅發展鄉鎮中心幼兒園,只有很少的孩子能享受到便利,其他的孩子有可能要跑幾十里地,路上的交通風險很大。因為距離條件不一樣,導致你享受公共幼兒教育的機會不一樣,這不公平。

  京華時報:操作“免費午餐”公益項目過程中,你走過很多貧困地區的學校,對於學校布點的調整,你是什麼看法?

  鄧飛:集中辦學是大勢所趨,通過改變目前學校布點來解決校車問題我堅決反對。不可能回到之前,去分佈很多教學點。這樣會造成教育質量的下降,浪費資源。我們要做的是現有集中布點的情況下加強配套。比如我們的食堂、我們的校車。不能夠因噎廢食。

  京華時報:有人説校車問題究其根本是教育投入不足的問題,你認同這個觀點嗎?

  儲朝暉:根本的問題不是錢,是公平。如果機會不均等,肯定是弱勢群體容易受到損傷。錢只是外在的表現。就好像一根繩子有幾股,這幾股當中有一股可能變得越來越緊,用力時它會最先斷掉。我們這個社會有錢跟沒錢,有權跟沒權,農村與城市,西部與東部的差距都很大。從這個角度來説校車安全本身遠遠不是一個交通問題,而是整個弱勢群體的生命安全不能夠得到保障。在一個機會均等的社會中生活,危險性會大大降低。

  【求解】

  “查”“罰”同時還要“幫”

  京華時報:從政策層面來講,你認為解決校車問題亟待改變的是什麼?

  儲朝暉:應該依據鄉鎮的人口分佈、交通條件、自然的地理狀況布點學校。有的地方比較特殊,比如有一條大河,不能僅僅在河的一邊辦一個幼兒園。有的可能隔了一座大山,你不能因為直接的距離很近,就説山這邊建一個,山那邊不建。

  京華時報:學校布點的調整,很多地區已經在實行了,現在説這個是不是有點晚?

  儲朝暉:學校布點調整有的地方已經做完,有些地方正在開始做,有的地方還沒有完全做,在這個過程中大家要更加冷靜,至少在這個過程中增加一個環節:在布點調整過程中,起碼要徵求當地民眾的意見。同意你就調,不同意就不要簡單地拆。

  京華時報:事故發生後,有人將批評的矛頭指向學生家長,認為家長的監護責任有待加強,對此你怎麼看?

  儲朝暉:這些孩子的家長是不是就不想自己孩子安全了?不是!這些農民工子弟以及留守兒童的父母很牽掛自己的孩子,但以他們現有的收入情況和能力,在現有社會分配體制下,他們沒有能力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去保障自己孩子的安全。在這樣的現狀下,政府應該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京華時報:事故發生後,我們聽到了熟悉的“查”和“罰”,你怎麼看這種處理方式?

  儲朝暉:撤職,這種處理方式太簡單,從因果關係來説,這幾個領導人肯定有責任,但遠遠不只是這幾個領導人有責任,當初做出這個布點調整的決策人肯定也有責任。我們現在強調要大力發展鄉鎮中心幼兒園的政策是怎麼制定的,這也有責任。查處責任是必要的,但並非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預防以後再發生這樣的情況。

  京華時報:除了“查”和“罰”,有關部門還應該做些什麼?

  儲朝暉:在“查”與“罰”的同時,政府還要“幫”,要幫助人們解決這些問題。剛才説了,如果孩子就住在鄉鎮所在地,可能就不需要校車,但政府把幼兒園辦在鄉鎮中心,很偏遠的地方就要走上好幾十里去上幼兒園,這個責任誰負?不能怪家長住在很偏僻的地方,所以政府要麼承擔交通安全的責任,要麼把幼兒園辦得更近一點。現在我們解決問題應該在“幫”上下更大的工夫。

  胡益華:校車事故有三個必須由立法解決的問題:一是建立一個非常詳細和可具有操作性的追責制度,注意,追責不等於簡單地把領導撤掉。二是懲罰制度,包括對幼兒園、對政府等。三是救濟制度。另外,國家13億人口到現在沒有專門的一部法律規定人身損害賠償,只有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個司法解釋,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到現在為止我都沒有想清楚政府賠的這筆錢,數據是怎麼出來的。而追懲的缺失讓我們看到很多人每天在做違反現有規章制度的事,但不需要付出任何的成本和代價。

  京華時報:在校車事故發生之後,很多民間公益機構都在積極地想辦法,在“免費午餐”項目積累了經驗之後,會不會考慮校車項目?

  鄧飛:我們非常願意為政府部門的民生工程做探索。我們也願意做實驗的小白鼠和小分隊。因為我們的規模小,發現問題好調頭、好糾錯。現在我們首先需要集結民間的智慧,拿出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聯絡教育界、企業界、媒體共同推動。因為各地情況不同,我們只有弄清楚當地的道路以及各方面狀況,需要什麼樣的幫助,才能向企業提出請求。我們考慮分出一部分精力來研究校車安全的問題,聯合其他的助學的團隊,考慮另建一個團隊來協助有關政府部門從事校車安全工作。但是這個項目比“免費午餐”更難,因為涉及到安全運營和責任認定。不僅僅是車,還需要一整套配套的體系。

  本報記者張然 插圖勾犇

熱詞:

  • 布點學校
  • 留守兒童
  • 免費午餐
  • 教育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