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陜西貧困縣實現15年免費教育主政者多為教師出身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8日 21: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位於秦嶺深處的陜西省安康市寧陜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2010年,當地的財政收入僅為3000多萬元。正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山區小縣,把四成左右的財政收入花在教育上,在貧困地區率先實現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

  “發展教育是民生工程的頭等大事,雖然見效較慢,但不論是對國家還是對家庭而言,孩子永遠都是希望所在。”寧陜縣委書記陳倫寶説。

  讓孩子們吃上熱飯

  如果不是4年前的一場偶遇,12歲的張登琴在上學的日子裏可能至今都吃不上一頓熱飯,更不用説像11月2日這天一樣,時不時地能聞著從學校食堂裏飄出的燉肉香。

  每到週三和週五,張登琴和她的同學就能暫時告別清炒蓮花白、醋溜小豆芽,以及配著各種土産山貨翻炒的小青菜,吃上一頓肉,打打牙祭。

  而在4年前,寧陜縣這所位於秦嶺深處、山高路遠的小學校,還像縣裏的其他學校一樣,沒有食堂,100多名學生絕大部分住校,他們每週需自帶乾糧,就著鹹菜下咽。直到2007年的一個冬日,天上飄著雪花,時任寧陜縣縣長的陳倫寶下鄉調研,偶遇一群正走在返校路上的寄宿學生。

  這位鄉村教師出身的縣長挨個掀開挂在孩子們書包上的小棹筒(當地農家自製的一種木質小飯盒),“心裏一陣泛酸”棹筒裏,是滿滿一罐鹽巴腌制的鹹菜絲。

  “節儉點的學生,一筒鹹菜能堅持一週;沒計劃的,後半周只能啃乾餅。”陳倫寶被深深觸動了,“現在許多城裏人都營養過剩,而正長身體的農村孩子卻嚴重缺乏營養。”他當下派車將孩子們一一送往學校,又帶著隨行人員繼續了解情況。

  第二天,一項被稱為“學生營養計劃”的動議被提上了寧陜縣政府的常務會議。

  一個月後,這項同時被稱為“四熱”工程的計劃順利實施,孩子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暖意讓孩子們吃上熱飯、熱菜,喝上熱湯,臨睡前有一盆熱洗腳水。

  也就在那時,湯坪小學的張登琴告別了小棹筒,吃上了免費的熱飯菜。按照每個孩子日補貼3元的標準,這個當時財政收入僅有1217萬元的國家級貧困縣,一年為此需專門撥款150萬元。

  “學校的菜譜,都是縣委、縣政府反復敲定的。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量力而為,選的都是既便宜又能兼顧營養搭配的本地蔬菜。”湯坪小學校長萬貴兵介紹説。

  “再困難,也不能坐視教育貧困。”寧陜縣教育體育局局長石功賦向記者感嘆道,知識的匱乏,讓寧陜人很難改變貧窮;而越貧窮,就越難接受好的教育,形成惡性循環。

  以“四熱”工程為開端,寧陜縣開始了改變教育貧困的一次次嘗試和革新。

  窮縣辦出了15年免費教育  在這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海拔最高的地方將近3000米,鄉鎮和村莊零星散落在山間河谷,有的村距離縣城上百公里。就是這樣一個2010年財政收入僅3000多萬元的山區縣,繼讓學生們免費吃上熱飯菜之後,又先後實現了免費職業教育、免費高中教育,2010年實現“蛋奶工程”全覆蓋,2011年實現免費學前教育,在全國貧困地區率先實現了從學前到高中的15年教育全免費。

  2008年,為使更多人掌握一技之長,提高致富能力,寧陜縣政府出臺政策:不僅免除職業學校學費,還發給每人每年1500元的生活補助。當年,全縣就有200多人報考職校。

  然而,當地經濟與職教發展之間的不協調很快顯露出來。由於缺乏工業和企業,職校生既找不到實踐場所,也難覓工作機會,職校熱迅速冷卻。隨後,國際金融風暴襲來,大量外出務工者被迫返回寧陜。1258名返鄉者中,81%的人未接受過高中教育,而高中以上學歷的勞動者所受衝擊則要小得多。此時,已升任寧陜縣委書記的陳倫寶認為,提高教育水平是幫助貧困人口脫貧的最有效手段。

  於是,2009年,寧陜縣將目光投向了免費高中教育。政府全額“埋單”,縣財政給每個學生每年2000元。免費後,除了書本費、住宿費、學生意外傷害保險外,學生不用再繳納任何費用。不僅如此,連高中的招生分數線也一併取消。這意味著,寧陜的高中完全撤掉了“門檻”,所有想上學的孩子都能接受高中教育。

  今年秋季,寧陜又將全縣幼兒園學前三年保教費免除。這一舉措惠及2040名幼兒,為此,縣財政每年又增加投入240萬元。

  免費教育成效顯著。高中免費後,寧陜的高中入學率一下增加了40%,達到96%。從上世紀80年代的“零本科生”,到今年的近280名本科生。寧陜從一系列教育突圍中嘗到了甜頭。

  在更加偏遠的山區,家長們也紛紛把漫山亂跑的孩子們歸攏起來,送進了幼兒園。張登琴的課餘時間,就時常照顧和她一起住校、上學前班的弟弟。

  “營養計劃”、“蛋奶工程”,加上15年免費教育,寧陜縣每年投在教育上的資金達1300余萬元,佔全縣地方財政收入的40%左右,遠高於12.5%的全國平均水平。

  “15年免費教育,絕不是我們心血來潮,也絕不是一句口號,這是寧陜人的迫切願望,也是寧陜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現任寧陜縣縣長鄒成燕曾向媒體表示,地方窮,並不代表就應減少對教育的投入,關鍵在於有沒有想辦法。

  縣裏最漂亮的房子是教學樓  在寧陜縣委、縣政府院內,記者看到的是前後兩幢三四層高的建築。據寧陜縣委副書記唐新成介紹,前面的人大、政協樓是1988年蓋的,後面縣委、縣政府的樓還要早些,由單身宿舍改建而成,原來是兩層,實在擠不下,又加蓋了一層,十多年沒有裝修過,且是危房。

  而在寧陜縣中學,記者看到了這座縣城裏“最漂亮的房子”米白色的4層綜合實驗教學樓高大結實,體育館、實驗室、圖書館、標本室一應俱全。

  走訪中,記者還聽到當地群眾口耳相傳的一個故事:幾年前的雨季,寧陜遭遇特大洪災,縣城小學的位置出現山體滑坡,需要選址新建。但遷建的錢從哪來?縣裏想到了賣政府辦公樓。

  最終,縣直部門的辦公樓被賣作商鋪,用這些錢,寧陜小學遷到了安全地帶。而財政局等縣直部門只好遷往寧陜小學原址辦公。如今,這些部門仍在幾棟破舊的樓房裏,辦公室由原先的大教室隔斷改造而成。

  “我們規定,除了限制精簡會議、啟用電子文件、壓縮行政經費外,還要求包括縣委書記、縣長在內,全縣領導幹部3年內不得換新車,出差住宿費每晚不超過120元。公務接待方面規定,‘同城不吃請,下鄉隨夥就餐’。”寧陜縣委書記陳倫寶告訴記者,目的只有一個,把省下來的錢用在教育上。

熱詞:

  • 教育貧困
  • 寧陜縣
  • 熱洗
  •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