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PM2.5:“指標”不是“目標”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8日 09: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A34A4310B7124d4bAAA3C2A6D0C57E25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空氣質量要有新標準,PM2.5新名詞能否給我們帶來新鮮的空氣?   

    主持人(史小諾):各位晚上好!歡迎收看今天的《今日觀察》。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很多的地方都經歷了一輪霧霾天氣。這讓不少人知道了一個新的名詞:那就是PM2.5。昨天,環保部發佈消息,在最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這個PM2.5的指標,將會首次被納入監測範圍。那PM2.5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標準?這個標準和我們日常的生活又會有怎樣的關係?

    今天我們的評論員是張鴻,以及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邵敏先生,首先一起來看一下,PM2.5納入監測範圍的相關消息。

【何謂PM2.5】   

    PM2.5是指空氣中直徑小于等於2.5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是造成灰霾天氣的“元兇”之一。它能負載大量有害物質穿過鼻腔中的鼻纖毛,直接進入肺部,甚至滲入血液,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環保部:首次明確PM2.5的國家環境質量標準】

    PM2.5,這一原本陌生的名字,伴隨著今年入秋以來,全國大範圍的灰霾天氣進入了公眾的視野。

    11月1日,國家環保部發佈了《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重量法》,並首度對PM2.5測定方法進行規範。

    11月16日號環保部相關負責人通報説,《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于當天起開始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徵求意見。最大調整是將PM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並收緊了PM10、氮氧化物等標準限值。

    作為衡量空氣污染的重要指標,從1996年起,PM10就被納入我國空氣質量監測體系。

    郝吉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研究院):中國設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是1982年,後來1996年做了一次修訂,2000年又做了一次修訂。大家普遍認為現在應該再進一步修訂。從環境質量狀況來看,我們急切需要推動的是關於PM2.5的測量問題。

    在昨天發佈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中,首次明確了PM2.5的國家環境質量標準。將PM2.5年和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分別定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與世界衛生組織過渡期第1階段目標值相同。

    王瑞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所以這樣看來,我們先制定一個,相對來説在WHO(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的第一階段的標準,然後逐漸我們改進到二階段、三階段,最後達到最終的空氣質量標準也是可以的。

    專家指出,監測PM2.5,並及時向公眾公開信息,這有助於更好地表徵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緩解公眾自我感觀與監測結果不一致的現象。能讓公眾更多地參與到大氣污染防治當中。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中國目前已有成熟的PM2.5監測技術。明年有望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推行PM2.5空氣質量監測標準。

【PM2.5因何“受寵”】

    主持人:這個老百姓對於PM2.5這樣一個專業的數據,可能他從腦海裏不是很感興趣,但是他肯定會對自己每天就是一齣門,天氣怎麼樣,有沒有藍天白雲,這個可能比較感興趣。

    但是PM2.5我們看到是納入這次的監測範圍,所以首先請邵院長給我們介紹一下,PM2.5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怎麼來理解?

    邵敏(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好的,實際上PM2.5就是空氣當中的細顆粒物,就是從專業定義上來講,就是空氣的動力學直徑小于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

    主持人:那很小很小。

    邵敏:非常非常小。

    張鴻:對。

    邵敏:PM2.5呢,我們在國家通常把它稱為細粒子,在環境影響方面,叫做小粒子大問題,因為我們之所以這麼關注細顆粒的問題,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就是健康方面的影響,因為顆粒物非常非常小的話,它就容易穿越鼻腔,穿越我們支氣管的系統進入到肺泡裏頭當中去。

    主持人:更容易侵入到人體。

    邵敏:更容易侵入到人體,所以現在的流行病學和毒理學的研究,都證實這種細顆粒,就是PM2.5跟人體健康的影響之間的效應是非常明顯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考慮。

    第二個就是因為它非常小,因此它對光的這種消解的作用更明顯,所以PM2.5也是造成我們現在能見度退化的非常重要的污染物。

    所以從這兩個方面角度考慮,PM2.5這次被納入監測範圍來。

【加嚴PM2.5監測標準 以人為本】 

   主持人:我們以前的監測範圍是PM10。

    邵敏:對。

    主持人:它就是比較大顆粒一點的。

    邵敏:對。

    主持人:那現在是PM2.5和PM10是並行監測嗎?

    邵敏:對,實際上在更早,在PM10以前,我們國家監測的是總懸浮顆粒,那是一百個微克立方米以下的顆粒物,所以可以看到這個步驟,從100到10個微克立方米,就是可吸入顆粒,然後現在到了PM2.5,所以是。

    主持人:我們覺得是標準提高了。

    邵敏:標準不斷地在加嚴的。

    主持人:這個問題很專業,張鴻怎麼看?

    張鴻(財經頻道評論員):我不那麼專業,但是最近才開始關注這個事情,因為就前一段確實霧比較大。

    主持人:對。

    張鴻:然後呢,我們的感受好像和官方公佈出來的一些數字不太一樣,然後現在2.5微米,有人説它大概相當於頭髮絲的直徑的1/20,就更細了,然後也有人把它叫做可入肺顆粒物,就是可以直接…

    主持人:就顆粒大了還可以阻擋一下。

    張鴻:直接到肺裏這種顆粒物,所以除了從霧的天氣環保,還是從人的健康的考慮來講呢,還有一個我覺得環保部的官員回答的也是很坦誠,説也緩解公眾感觀和監測不一致的這種情況,就是我感覺的和你那個數字出來的不太一樣。

    所以,如果我感覺到主要是2.5,那你最好你也監測2.5,這樣大家就能夠盡可能的一致。

    主持人:就這樣一個話題,我們再來聽一下網友的評論,看看網友是怎麼説的,這位朋友説“北京市的工業減排消減了很多,但是近兩年的私家車翻了兩倍,如果公眾能夠意識到,開車是在製造污染,他們的環保消費意識提高了,才可以和政府一起來努力降低污染。全社會都有共識,發佈PM2.5對於減排才有重要意義,才能夠達到目的。

    其實剛才我們説過對於這樣一個數據的關注,大家可能不是非常了解,因為它必須得專業人士才可以知道,PM2.5是什麼意思。但是對於最近前段時間的陰霾的天氣可能公眾是有共同的感受的,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片子來進行了解和回顧。

【全國各地遭遇霧霾天氣 交通嚴重受阻】  

    解説:據中央氣象臺統計,進入10月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普遍受霧霾天氣影響,京津冀、遼寧、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等地,持續多日出現大範圍霧霾天氣。河北、遼寧等省的個別縣市曾一度出現道路能見度不足50米的極端情況。霧天怎麼一下子增加了這麼多,大概是很多人的一種感覺。

    郝吉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研究院):因為現在我們報的空氣污染指數就是API,和公眾感覺到的空氣質量之間有比較大的差距,對天氣和對人體健康影響關係更密切的是PM10整個區間的低端,也就是小一些的粒子,現在統稱為PM2.5。

    解説:在北京,僅10月30日一天,北京市氣象臺就連續發了三個大霧黃色預警信號,最小能見度不足30米,6條高速封閉,首都機場1400余架次航班受到影響。

    杜少中(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北京市每遇季節變化,都會出現不利於空氣中的污染物擴散的凈暖天氣,特別是秋冬季節,總會有一些天會下霧。

    解説:秋天原本是北京最好的季節,然而進入10月份以來,三度陷入華北最濃霧區,霧天數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霧天數的總和。

    按國際氣象組織規定,霧是懸浮在貼近地面的大量微小吸水力的集合,霾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大量微笑塵粒,煙粒或鹽粒的結合體使空氣渾濁,組成霾的粒子極小,不能用肉眼分辨。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3大突破】

    主持人:我們看到與現行的標準相比,現在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肯定它的標準是提高了。我們知道它有三方面的突破,但是這三方面突破可能對於老百姓聽起來,可能還是比較專業,邵院長給我們介紹一下,它標準就是和以前相比有哪些突破?然後我們應該怎樣來理解?

    邵敏:那這一次的標準加嚴,比如説你剛才提到的,把重工業區特殊工業區的要求取消了,就是跟居民區的標準就是二類標準把它合在一起,因為從保護人體健康的角度,生活在工業區的人也是需要保護的,不能説,讓他可以接受更加寬鬆一點的,更加重的空氣污染。

    主持人:對。

    邵敏:所以從這個角度考慮,把三類區和二類區做一樣的要求,三類區也按照二類區的要求去執行。

    主持人:還有我們看到就是很多的監測的項目和範圍好像也是有所變化,比如説我們看到臭氧八小時濃度限值,以前我們知道是一小時的濃度限值。

    邵敏:對。

    主持人:這個給我們解釋一下,是不是時長給它拉長了?

    邵敏:不僅僅是時長拉長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過去我們執行的是一個小時的濃度限值。

    主持人:是隨機的呢,還是説每天固定的時間?

    邵敏:是一天中的最大值。

    主持人:最大值。

    邵敏:就是一天當中一個小時的平均,它如果超過國家空氣質量標準的100立方米就是超標了。

    主持人:以前是監測一天當中的具體什麼時間?

    邵敏:以前監測是24小時都要做測量的,但是它需要控制的是小時超標值,就是控制一天當中的最大濃度的水平,這從效應的角度來講,主要考慮的是極限效應這種控制的問題。

    但是研究顯示出來,臭氧這一類的污染物,在較低的能度水平下,如果説長時間的曝露,它也會造成生態系統和人體健康影響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這次把它做8個小時平均的控制的話,是進一步加嚴了控制的要求,也是從保護生態系統和人體健康的角度,就是要減少生態系統和人體對於臭氧的整體的曝露。

    張鴻:有一個數字最近經常被引用,一個研究成果,北大醫學部的潘曉川教授,他做了一個調研,他説如果PM2.5在超標以後增加,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的話,因為他就在醫院嘛,心血管系統的急診及死亡要增加1%到6%到7%,然後高血壓系統的急診,高血壓病的急診要增加5%,所以就説它是直接相關的。

    主持人:對。

    張鴻:所以監測出來,把它納入監測指標,然後公佈出來,就和我們原來説的可吸入顆粒物的對生活的指導意義就不同了。

    比如説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個2.5它是早晨和傍晚的時候比較多,所以早晨的時候,父輩如果再去鍛鍊身體的話,就可以跟他説了,今天天氣不太好。

    包括我前階段早晨去送孩子上幼兒園,我就得跟老師説,我説你看空氣不太好,咱們能不能就不戶外活動了。

    但是你個人這樣説,肯定不如你官方有一個數據,往那一放説現在就是污染,因為我的感受有污染了,但你那個數字呢。

    主持人:有權威性指導的意義。

    張鴻:現在數字如果10的話,可能還良好呢。所以學校,包括群眾的生活,按照那個指導的話,可能就有偏差。

    所以從健康的角度來説,從指導意義上,或者我們拿它當參照物的角度來説,它當然是越精準對健康越有好處。

    主持人:所以我們非常高興的看到,對於空氣質量,對於環境問題,其實我們也一直在採取更加嚴格的標準和更加先進的手段。怎樣讓我們身邊的環境真正的得到更加良好的改善?稍候回來和兩位評論員繼續探討。

【環境治理正在嚴謹進行】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今天的《今日觀察》,我們看到儘管在某些技術和某些標準上,我們還有一些落後的地方,但是其實我們對於環境的關注,對環境的治理一直是在嚴謹的進行當中,我們接下來看一個相關的背景資料。

    目前各國城市空氣質量監測大不相同,據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與公正環境研究中心聯合發佈的30個中外城市空氣質量信息公開評價結果顯示,國際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普遍規定的主要污染物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和鉛。

    大部分發達國家都將細顆粒物作為新的控制項目,取消了傳統的總懸浮顆粒物。

    歐盟英國和日本等還將苯等有毒、有害揮發性有機污染物作為污染物項目進行了規定;同時他們還將多環芳烴、二惡英類等有毒有害污染物作為常規監測項目。

    此外,歐盟和加拿大還將主要來源於燃煤和機動車排放的砷、鉻和鎳等重金屬污染物納入控制範圍。

    我國環境與健康調查工作起步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目前調查工作的重點已有單純的污染源調查,逐步轉向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影響的調查。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城市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地表水自動監測系統,污染源自動監測能力迅速發展。

    到目前為止,全國已建成911套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全國279個地級以上城市中,已有239個城市建設了空氣自動監測係,國家在全國主要水系、重點湖泊、國界河流以及重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重點斷面,也先後建設了82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全國目前已經安裝污染源自動監測系統4600多臺套。

監測PM2.5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新篇章 注重以人為本

    主持人:我們看到標準一直在改進,但是有了標準之後,關鍵是我們從哪些地方可以入手來改善來達到這樣的標準?兩位會有怎樣好的建議,邵院長先介紹一下。

    邵敏: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PM2.5設立標準以後,確實是標誌著我們國家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我們過去的空氣污染的指標主要是三項污染物,一個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這三類污染物。

    因此這三個污染物主要是從排放源直接出來的,因為你採取措施,你直接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源,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源,控制PM10的排放源就可以起到作用。

    但是PM2.5是一個綜合型的污染物,所以我們現在各類污染源排放出來污染物質,都會在PM2.5當中有反應。

    主持人:它有沒有主要的一些來源呢,構成PM2.5的?

    邵敏:有,現在的研究顯示,主要的排放源大概是這麼幾類,一個就是有二氧化硫轉化成的硫酸鹽,所以過去排放二氧化硫的排放源,比如説燃煤的企業等等都會有非常大的貢獻。

    主持人:汽車尾氣呢?

    邵敏:汽車尾氣也是,就是顆粒物,PM2.5當中的硝酸鹽,就是汽車尾氣排放出來氮氧化物轉化形成的。

    然後汽車尾氣還有其他的一些溶劑等等這些塗料排放出來揮發性有機物,它也會轉化成有機物進入到顆粒項。

    主持人:還是挺專業的。

    邵敏:所以説它真的是需要多種污染物協同來控制。

    主持人:對。

    邵敏:單一污染物控制是不能起作用的。另外一個就是非常重要標誌著我們國家大氣污染控制從過去的城市為單位的控制,進入到區域協同控制的階段,需要區域聯合。

    比如説這次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它都需要跟區域相關的周邊地區聯合採取行動。

    所以説多污染物協同,另外一個區域類各個城市需要聯合來實施控制。

    主持人:但其實這個難度也就加大了,對吧?

    邵敏:難度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主持人:張鴻的感受呢?

    張鴻:我覺得北京市環保局的官員有一句話説的特別好,他説咱們大氣污染的治理,縱向比,就歷史的比,進步很大;但是橫向比呢,差距也很大。所以我們確實需要綜合這樣的努力。

    但是在這之前,我覺得我們的觀念其實有一些觀念其實還是可以與時俱進的,比如説現在我們把PM2.5納入到監測體系來,這就是以人為本這樣的觀念

    那怎麼以人為本呢?就是現在我們在談PM2.5的時候,我們可以,如果是因為歷史階段,我們可以不把它作為一個考核的指標,對吧,就是你沒達標,沒問題,你慢慢的治理,但是這個真實的數據要讓老百姓知道。因為剛才我已經説了,老百姓要用這個數據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主持人:對,那麼新提出來的包括像PM2.5的這些指標,能夠得到實現嗎?或者是説還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邵敏: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要有長期的準備,因為我們國家畢竟處在經濟高速增長的階段,我們在提出PM2.5指標的時候,大家可能千萬不要忘了,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間,我們GDP還要快速的增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增加燃煤的消耗,增加電能,增加機動車的保有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提出來PM2.5的控制,確實需要非常大的勇氣的。

    所以可能剛才説了,既然是多污染聯合控制,每個人都會為污染物的減排起到自己的作用,發揮自己的力量。

    主持人:對,我們希望也是推出PM2.5,其實每個公民都是有自己的責任的,保護自己身邊的環境。

    接下來我們再來聽一下網友的評論,這位朋友説,“提高空氣污染控制質量的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就算再嚴格也不過分,因為人的健康和生命標準是一樣的,希望環保部門定期公佈的環境檢測指標,要全面、客觀、充分,同時還應該將各個污染指標可能對人體的危害情況作簡要説明,並且予以公佈。”

    這位朋友山東糖豆,他説“其實PM2.5在沒有公佈之前,我對於這個概念真是不了解。我認為概念和標準所推導的結果,要與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相符合才是最重要的。標準的寬也好,嚴也罷,沒有嚴格的執行和實施,都是空談。”

    好,聽完了網友的評論,我們再來聽一下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他們的觀點和説法。

【治理交通污染須多管齊下】 

    鄒驥(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交通是一個主要的污染源,機動車本身的質量上,使用的燃料的質量上,交通的道路的規劃設計上,包括交通系統的優化上,以及交通者行為引導上,這幾個方面下功夫。

    另外在建築上,使用建築塗料、使用油漆,因為大量的裝修,每天都在有,這些方面要實行更嚴格的環境標準,特別是對揮發性的有機物的控制。

    另外有一些生産相關産品的工廠,它的這種産品的密封性,這種産品的環保標準要提高,城市的功能分區整體規劃的改善,就是從車本身到油,到人的交通行為,到道路和交通這種大的規劃的調整,城市功能區劃,空間規劃的調整,就是多管齊下,才有可能經過一段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

【環保部:鼓勵各個地區根據實際情況自願提前實施】

    主持人:在節目最後,我們還是想請兩位評論員簡單談一下自己比較好的、比較個性化的建議。

    張鴻:這個PM2.5是很多城市已經有檢測的能力了,只是現在沒有公佈,但環保部已經説了,説鼓勵各個地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區域環境保護,自願提前實施,因為如果按照新標準,2016年才開始實施。

    所以我想,就是我也是呼籲那些已經有能力檢測的這些城市,能夠儘快的把這些數據公之於眾,因為你公佈或者不公佈,它都在那裏。

    主持人:好,邵院長的意見。

    邵敏:好,實際上PM2.5在我們國家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起,科學研究就已經開始在進行了,所以已經受到了高度的關注。

    這次環保部以公佈標準為契機,我覺得是一件非常非常好的事情。公佈標準的同時,我們在3個城市群地區,就京津渤、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以及其他的一些國務院新批准的城市群,比如像武漢城市群、常州城市群、關東城市群、海峽項城市群都開始在做大氣符合污染聯防聯控的規劃。這個聯防聯控規劃就要求在“十二五”期間開始起,以臭氧和PM2.5為空氣污染控制的指標,在分階段的去實施控制的措施,這個聯防聯控規劃將開啟我們國家大氣污染……

【各地公佈情況】

南京首次公佈大氣PM2.5值 專家:只可作參考數據

    14日,“南京發佈”官方微博,在介紹天氣時,首次提到“PM2.5”值,引起網友關注。 >>>詳細

上海有望于明年公佈PM2.5

    15日,上海媒體報道稱,上海明年有望率先推行能反映更細小顆粒的PM2.5空氣質量監測標準,還有可能增加臭氧標準值數據。 >>>詳細

北京尚無公佈PM2.5時間表 官方稱正在積極準備

    15日,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表示,北京何時公佈PM2.5尚無明確時間表。此前,杜少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肯定會公佈PM2.5數據,環保部多年前就在做這方面的部署,各地也在做相關的準備,“北京是首都,可能會走得快一點,走在前面,我們積極做準備。” >>>詳細

熱詞:

  • PM2.5
  • 指標
  • 目標
  • 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