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地方債試點破冰 仍需謹慎前行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6日 07: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余意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消息,上海于11月15日率先啟動71億地方債券發行,在獲准自行發債試點的四個省(市)中拔得頭籌。

  根據相關報道,上海市政府此次自行發債中標利率遠低於二級市場利率,基本接近國債水平。從目前情況看,市場已傳來積極信號:一方面,此次上海地方債發行標的為利率,低利率的出現顯示出上海地方債已受到市場熱烈追捧;另一方面,風險與收益成正比,而基本接近國債的利率水平,則表明其政府信用資質獲得了基本認可。

  四地獲准自行發債試點,作為由中央代發國債到地方自主發行地方債的一種過渡準備,無疑具有政策上的積極意義。而此次自行發債得到市場的認可,也符合官方的預期。

  事實上,從1994年分稅制改革實行後,由於地方政府的還債兌付能力受到普遍質疑,其後出臺的《預算法》就明確規定,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地方債大門從此關閉。但到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伴隨著一攬子應對金融危機刺激經濟振興方案的實施,地方政府融資難問題凸顯,一些地方政府開始組建地方融資平臺緩解地方融資難問題。而2009年地方融資平臺得到短暫的放行,也是由中央代發代付,與實際意義上的地方債有本質上的區別。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悖論:一方面,法律的禁錮使得地方政府直接融資無門,另一方面,地方建設的資金缺口巨大,地方融資平臺也好,銀企合作也好,往往都成為地方政府間接融資的渠道,地方債總是以各類隱性方式存在著。如此,便沒有哪個部門能夠説清楚地方政府負債到底有多少。而連數目多少都不知,就更不用説對地方債的風險控制了。

  那麼,在此現實語境之下,政策上的鬆動給地方政府一個合法的融資渠道,既是對地方財政的有利推動,也能使地方政府能夠規範融資渠道,同時還可以更好地監督和約束地方政府的負債行為。

  試點過程中,我們仍須警惕的是,債務規模的加大意味著更大的債務風險,因此,試點地方政府如果能以此為契機,梳理債務管理流程、優化債務結構、提高風險控制預警透明度,自行發債試點的積極效果將會更好。而從長遠來看,此輪地方債試點,能否探索出適度、從嚴、法治化的原則,以及如何能更好地接受市場評價約束的探索,對其進一步推廣影響深遠。

  此次試點四地,或是證券交易中心,或是金融中心,地方財政能力相對較好。而先行者上海,針對2011年試點地方債所獲利息,免徵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政策,無疑對發行的成功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這對深圳等其他試點地,具有相應的借鑒意義。

熱詞:

  • 地方債
  • 試點
  • 地方政府
  • 地方建設
  • 預算法
  • 國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