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保障“油瓶子”安全 湖北黑龍江促油料産業發展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3日 08: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為監利縣程集鎮付堤村村民曾祥河和妻子正在棉花地裏套種油菜。

  張志峰攝

  編者按:民以食為天,食用植物油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食用植物油對外依存度達到60%。要扶住百姓的“油瓶子”,解決大豆、油菜等主要油料作物的供需矛盾才是根本。如何促進油料作物的健康發展?人民日報記者來到黑龍江、湖北兩個油料作物大省進行探訪。

  湖北——

  油菜大省正突圍

  張志峰 程正華

  政策扶持,補貼到戶,發展優質油菜

  湖北省油菜面積和油菜籽産量連續10多年全國第一,監利縣是省內最大的油菜生産縣。眼下全縣油菜栽種已經結束,隨處可見綠瑩瑩的油菜苗。縣裏的目標是消滅112萬畝冬閒田,力爭油菜籽總産13.5萬噸。11月5日,記者前往監利“探油”。

  程集鎮是監利縣油菜生産第一鎮,近兩年油菜種植面積均保持在8萬畝,覆蓋全鎮37個村共萬餘農戶。付堤村村民胡先文連續3年種油菜20多畝,問起今年油菜的長勢,他佈滿皺紋的臉樂開了花。

  今年夏季,胡先文的油菜豐收,平均畝産400斤,每斤賣到2.2元,17600元揣進荷包。胡先文種油菜有本明白賬:每畝肥料、人工等各類開支共425元,租種田的租金共1220元。20畝油菜獲得純利7880元,“全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他説。

  村民曾祥河去年種了16畝油菜,純收入7580元,比上年多了近1000元。他今冬又種了16畝,“種籽全是鎮裏免費提供,一下節省48元!” 嘗到甜頭,他打算明年擴大種植,“種油菜就是抱回了個金餑餑”。

  監利縣農業局局長李家模説,為引導示範,今年8月28日,程集鎮建起以付堤村等4個村為核心,輻射周邊的萬畝油菜高産創建核心示範區等不同類型的示範區,為保證油菜的優良品質,每村同一品種的連片面積達300畝至500畝,該鎮今年夏季油菜總産2640萬斤,比上年增加200萬斤。自2009年監利縣實施核心示範區油菜種植補貼,縣鎮兩級每年出資40萬元購買油菜種籽。

  湖北省農業廳廳長祝金水介紹説,當前困擾油菜生産的原因仍很多,總體來看,油菜種植效益在大宗農作物中是最低的;油菜機械化生産水平較低,勞動強度大,影響農民種植意願;油菜秋播往往受惡劣氣候影響。

  為發展優質油菜種植,2009年湖北省農業廳聯合6家種子企業和6家油脂加工企業,在全省12個油菜主産縣市區開展湖北省“雙低”(低芥低硫)油菜品牌創建活動,實行供種、技術指導、質量檢測、訂單收購、創品牌“五統一”,建設雙低油菜原料基地,90%的菜籽達到了“雙低”標準。企業按訂單收購,高於同期市場價,農民得到實惠。

  省裏決定,從2011年起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雙低”油菜開發,中央下撥的油料大縣獎勵資金重點支持“雙低”油菜産業發展。

  油菜下水田,消滅冬閒田

  監利地處江漢平原,每年秋收完了,水田就開始“曬暖”,這也是擴大油菜種植面積的潛力所在——油菜下水田,消滅冬閒田。

  為促進油菜種植面積的擴大,提高油菜的品質,今年縣裏組織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了解農戶的種植心願。程集鎮有農戶反映:“中雙11號”産量高,但生育期太長,不適宜套栽棉花。大夥希望再選一個生長期短的,確保棉花及時套栽。聽了農民的心聲,鎮裏特意提供了他們中意的兩個品種,將技術資料發給農戶。縣財政從糧油大縣獎勵中拿出150萬元作為補貼。

  李家模説:推廣高産優質品種,加強技術服務,加上政策引導和市場拉動,這是監利油菜連續擴面、增産、增收的“四大法寶”。截至目前,全縣建設“雙低”油菜高産創建示範片23個共25萬畝,油菜種植面積112萬畝。加工産業拉動,讓監利的油菜籽不愁賣。目前,監利較大的油料加工企業有兩家,年加工油菜籽共6萬噸。

  據介紹,2010年全縣油菜面積106.46萬畝,總産10.66萬噸,收購價1.85元/斤;2011年油菜面積108.98萬畝,總産10.88萬噸,收購價2.30元/斤。

  引導菜籽油消費,拉動油菜的産業化

  湖北是油菜主産區,也是菜籽油的主消費區,但過去多年消費量逐步減少,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農村,或作火鍋底料。城裏超市很少賣,市民餐桌上更少見。

  菜籽油消費的遇冷源自一個誤區。過去用一般的油菜籽榨油,下鍋時容易起油煙,還有“菜青”味,講究生活質量的人們開始選擇別的食用油。“如今情況早已大改。”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傅廷棟説,目前主推的“雙低”油菜是優良品種,菜籽油的油酸含量約60%,多項指標表明菜籽油是健康的食用油。

  湖北是油菜種植大省,而産業化偏弱。常年油菜種植面積1800萬畝左右,産量約220萬噸,佔全國的1/6、世界的1/18。然而,目前湖北油菜籽加工增值僅90多億元,專家估算,大力發展油菜産業,創建“雙低”菜籽油品牌,種植産值可達200億元,加工産值可達1050億元。

  為此,湖北提出創建優質菜籽油品牌,引導人們食用菜籽油;建設油菜産業戰略聯盟,促進油菜産業化有明顯進展。

  “引導菜籽油消費,拉動油菜的産業化,是湖北油菜的出路。” 湖北省農業廳油菜辦首席專家田新初説。近兩年,一些菜籽油品牌開始進入武漢等地的超市,通過強化品牌宣傳等措施,半年內銷售額增長120倍,市場開始認識並接受菜籽油。

  據湖北省農業廳油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稱:到2015年,全省油菜種植面積達到1900萬畝,其中達到“雙低”標準的950萬畝以上;單産達到140公斤/畝,總産達到266萬噸,符合“雙低”標準的油菜籽佔一半,總産值500億元。

  黑龍江——

  大豆期待再振興

  記者 袁 泉

  效益差,種植面積縮減

  作為中國最大的大豆産區,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總産量約佔全國的1/3。受種植模式和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影響,十幾年來,黑龍江大豆産業因利潤單薄而長期掙紮在生存邊緣。

  “成熟的豆子在2.05元/斤左右,但是由於藥害、蟲災、重迎茬、低窪地塊積水排不出去,今年我家一畝地産253斤,豆子質量不好,只賣到了1.9元/斤。今年肯定賠錢了。”黑龍江海倫市海北鎮長安村村民王孝良一臉無奈,他多年種植大豆,由於管理不到位,今年種的大豆質量不好,價格也低。

  在這片黑土地上,金燦燦的大豆曾給農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被稱為“金豆子”。然而由於種植效益下降,農民種植意願不斷降低,轉而種植利潤高的玉米和水稻。“效益差,沒辦法種。” 在採訪中,不少豆農這樣説。

  今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由去年6718萬畝調到5200萬畝,總産量預計由去年的580萬噸減少到500萬噸左右。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高級農技師徐國良預測,2012年,黑龍江農墾系統大豆種植面積將縮減為600萬畝,降幅達12.3%。

  “大豆種植面積縮減,並不意味著黑龍江大豆産業會一直萎縮下去。”黑龍江省農業信息中心經濟師唐慶春説,明年,黑龍江大豆種植規模預計保有5000萬畝,適宜改種其他作物的土地空間並不大,若是今年年底大豆價格上揚,來年大豆種植面積應該還有擴大趨勢。

  種子有優勢,市場有前景

  種大豆到底能不能賺錢?海北鎮長安村村民杜振濤滿意地説,“今年我種了225畝大豆,畝産435斤,純收入就能將近21萬元。”

  通過合理輪作、深松整地、大壟密植、選用優良品種,在一系列先進技術支撐下,海北鎮11000戶居民中有8500戶種大豆20萬畝,今年20萬畝地均獲利。

  目前,黑龍江優質大豆品種有合豐45、合豐55、綏農14、墾鑒25等,其中大部分品種的蛋白質含量均超過38%以上,脂肪含量超過21%以上,同比其他豆種佔有較大優勢。

  “黑龍江大豆優勢首先在於過硬的種子質量,其次是一整套科學化的栽培技術,我們還擁有一批大型油脂加工廠。三者連動發展,完全有實力帶動黑龍江大豆産業的興盛。”徐國良説。

  據了解,現在黑龍江省不少油脂生産企業因缺少大豆處於停産狀態。由於大豆的種植面積及産量不斷縮減,即使是盛産大豆的東北也面臨缺豆的事實。

  黑龍江省農業信息中心提供的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大豆壓榨能力預計超過1.1億噸,增幅接近15%。“這就要求中國進口大豆預計將達5600萬噸,較上年進口量增加7%。否則,僅靠國內大豆産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唐慶春説。

  據介紹,中國非轉基因大豆在國際市場佔有50%的份額,而且每年有10%的增長趨勢。2000年以來,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始終佔全省糧食種植面積的35%—42%,全省有近一半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大豆,全省1500多家加工企業,10多萬職工收入依賴於大豆加工生産。

  “全國大豆産量平均單産110—120公斤,黑龍江省較好地塊大豆單産能達到150公斤,但農墾大豆單産現在能達到180多公斤。”胡國華説,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達7000萬畝,單産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唐慶春説,黑龍江省4、5積溫帶北部適宜種植大豆。三年一輪作的話也必須種植大豆,這就決定了大豆産業不可能從龍江大地上消失。況且,黑龍江省農村市場每年需要消耗將近一半的自産大豆,這是進口轉基因大豆搶佔不了的市場。

  亟須提高單産,政策扶持

  “大豆問題不僅在大豆本身。”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説,受跨國企業全球佈局影響,大豆産業受到巨大衝擊,面臨嚴重危機,大豆産業亟需從加工、貿易、科研以及資本市場等方面進行整體規劃。

  黑龍江省農科院研究員劉忠堂為大豆産業呼籲十多年,他認為黑龍江大豆産業亟需解決的兩個核心問題是:從科技角度講要提高單産,從政府角度講要扶持。

  “今年省農墾大豆畝産達到362.3斤。”徐國良説,“為了保持和突破單産水平,我們必須提升科技含量,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和規模化種植方式。”

  為提高大豆種植效益,省農墾主要採用股份制種植模式,並統一提供良種和科技支持,採用規模化耕種和田間管理,實行訂單生産和指導性購銷戰略。

  唐慶春説,2008年以來,國家實施大豆收儲政策,並於2010年擴大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規模、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等一系列惠農政策,這給中國大豆産業吹了一股股東風。

  談起今年的增産,杜振濤介紹説:“政府對農機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特別大,今年國家還給投了一些大型機械。今年增産最關鍵的是,我們整地的效果和原來不一樣了,過去整地用的都是小車,現在都是大型機械,以前土地板結打破不了,現在通過大型機械整地後,能改變土壤結構,地表土和地下能互相溝通上。”

  據了解,黑龍江省在深松整地補貼、農機化建設、發展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測土配方施肥和農業保險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大豆是重要的戰略作物,因為它直接和老百姓的‘油瓶子’聯絡在一起,通過政策調控,産業創新,我相信一定能實現黑龍江大豆産業的重新振興。”唐慶春説。

熱詞:

  • 重迎茬
  • 農民專業合作
  • 惠農政策
  • 糧食直補
  • 油菜産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