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一些浙商認為 産業鏈比資金更重要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2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放棄主業搞副業、放棄加工製造搞房地産和轉貸等現象需要糾正

  ●企業現在遭遇的種種困難,深層次原因還是發展層次較低

  今年以來浙江溫州等地一些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借貸無門。面對發展中的溝溝坎坎,如何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和深層次矛盾?在國際市場陰晴不定、企業經營成本一路上升等多重壓力下,曾經“領跑”的浙江民營企業,如何跑得更穩、更快?日前在杭州召開的首屆世界浙商大會上,一些專家和企業經營者各抒己見。

  關鍵要促進傳統産業和勞動密集型産業改造提升

  “2008年的飛躍集團,受到了‘外傷’‘內傷’的雙重夾擊。市場的倒逼機制,加上政府的引導推動,讓企業下定決心轉型升級。”首屆世界浙商論壇上,浙江民營企業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如此感嘆。

  3年前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飛躍集團陷入資金鏈斷裂的險境。如果説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國際市場萎縮是“外傷”,那麼企業自身管理缺陷、擴張過快則是“內傷”。

  當時浙江省有關領導給飛躍集團開了16個字的“藥方”:解決當前、立足未來、標本兼治、轉型升級。“開始我接受不了,但是現在覺得,這16個字的思路,比送給我16億元資金更珍貴。”邱繼寶説。經過3年的轉型,現在新飛躍從高負債轉為低負債、從單一産業轉為傳統、新興産業並進,轉型升級已見成效。

  從“痛不欲生”,到絕境求生,再到浴火重生的飛躍集團,也是眾多浙江企業危中求機、“把壞事變好事”的縮影。浙江上下,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思路都越來越清晰:企業現在遭遇的種種困難,深層次原因還是發展層次較低。

  對企業來説,放棄主業搞副業、放棄實體搞虛擬、放棄加工製造搞房地産和轉貸的現象需要“糾偏”。“現在看來,轉型升級早、主業做得實的企業,大多發展平穩;反之,發展路子會越走越窄、越走越艱難。”浙江一位政府官員説。

  被稱為民營企業家“常青樹”的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説:“企業生生死死、有生有死是正常現象,有困難,怨天尤人沒有用,只有踏踏實實按照國家産業政策去實現轉型升級。”

  在專家看來,浙江中小企業佔比超過99%,浙江的民營企業除了“鋪天蓋地”,還要打造“頂天立地”的“小巨人”。浙江民營企業大多由傳統製造業起步,長項也在於此,因此,促進傳統産業和勞動密集型産業改造提升尤為關鍵。傳統製造型的企業要不斷調整優化結構、加快科技創新,並通過文化創意、先進技術和管理、營銷等方面的提升,成為傳統産業中的新興業態。

  比解決資金更重要的,是解決産業鏈的問題

  “‘四條腿加一個臺面’,是很多人對傢具的簡單理解,在國際上,‘中國傢具’則被不少人看成‘抄襲’的代名詞,長期陷於産業鏈低端。”20年從事辦公傢具製造的聖奧集團董事長倪良正説,“傢具業要擺脫低端製造的尷尬局面,與國際上的‘百年老店’競爭,只有依靠不斷創新。”聖奧集團近年來堅持自主研發、原創設計,目前獨立研發的産品佔比90%以上,擁有200多項專利。

  此次世界浙商論壇上,記者遇到的許多民營企業家都和倪良正一樣,關注的“興奮點”不在“資金鏈”、而在“産業鏈”,認為發展浙江民營經濟,比解決資金更重要的,是解決産業鏈的問題。

  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楊軼清認為,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時,許多民營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訂單,而現在暴露出深層次矛盾。浙江民營企業不能總停留在産業鏈低端,應通過持續轉型升級,逐步在産業鏈高端佔有一席之地,這才有可能從根本上破解民營企業經營困局、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杭州民生醫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竺福江等企業家也提出,政府在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中,除了單個企業的“點”,關鍵要抓好“鏈”,通過打通完善産業鏈,加上龍頭企業作用,串連起浙江千千萬萬民營中小企業的活力和發展空間。

  産業提升還有很大空間

  參加首屆世界浙商大會的,還有眾多在外創業的浙商代表。據不完全統計,現在約有600萬浙江人在省外經商,150多萬浙江人出國創業。這些“跳出浙江”的省外、海外浙商,更關注浙江今後能提供的發展新平臺。受各種生産要素制約的資源小省浙江,能否承載民營經濟下一步繼續大發展、大提升?

  “浙江有足夠的容納度。”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分析説,以每平方公里創造的GDP比較,中國台灣是0.8億元,韓國是0.7億元,而浙江是0.27億元,説明浙江省質量型的發展還能提供更大空間。

  此外,今年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舟山群島新區、義烏國際商貿綜合改革試點等三大戰略相繼獲批,上升為國家戰略,也有望破解一直困擾浙江經濟的發展空間狹小、創新能力不強、資源要素緊張、産業層次不高等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矛盾,讓浙商看到新的發展舞臺和機會。

  浙江工商聯負責人介紹説,浙江從2006年開始實施“省外浙商回歸工程”,鼓勵浙商的“省外方陣”和“海外軍團”回歸家鄉投資發展,謀劃“省外浙江人經濟”和浙江經濟良性互動、互為促進。

  最近,復星集團、阿裏巴巴等7家浙商企業與浙江東陽市政府簽約合作,將聯手打造全國最大的木雕文化博覽城和中國木雕博物館。“希望通過集合知名浙商及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嫁接,共同推動産業升級和發展。”浙江籍的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説。

熱詞:

  • 産業鏈
  • 資金鏈
  • 浙商
  • 內傷
  • 外傷
  • 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