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西書記郭聲琨:每次到貧困地區調研都寢食難安食不甘味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1日 14: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9年1月18日,郭聲琨在百色市田東縣調研時,與當地幹部群眾一同參加水利支渠清淤勞動。

  扶貧工作責任重於泰山

  ——廣西打好新一輪扶貧攻堅戰的調查與思考

  調查人:郭聲琨(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對廣西這樣一個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而言,貧困問題既是經濟問題,又是政治問題,還是社會問題。每一次到貧困地區調研,我都倍感責任重於泰山,倍感任務繁重緊迫,可謂“寢食難安,食不甘味”。在開展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中,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方式,加大力度,群策群力,艱苦拼搏,全面奪取扶貧攻堅新勝利。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必須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廣西是全國扶貧開發的“主戰場”之一,有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49個,佔全區縣(市)總數的近一半。按國家現行的1196元扶貧標準,到2010年底,全區尚有農村貧困人口388萬人,佔全區農村人口近10%。對廣西這樣一個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而言,貧困問題既是經濟問題,又是政治問題,還是社會問題。強化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核心理念,必須把扶貧這一廣西最大的民生工作抓緊抓好。

  每一次到貧困地區調研,我都倍感責任重於泰山,倍感任務繁重緊迫,可謂“寢食難安,食不甘味”。最近,結合學習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我再次來到百色市田東縣蹲點,解剖麻雀,以點帶面,就我區打好新一輪扶貧攻堅戰做些調查研究。這也是我從2008年以來,第18次到田東調研。

  貧困地區發生的深刻變化令人欣喜,扶貧攻堅取得的經驗彌足珍貴

  田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同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聯絡點。2008年10月和2011年4月,吳邦國委員長兩次到田東視察,先後作出了做好特色農業等“五篇文章”、解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等“五大問題”的重要指示,這既為田東縣明晰了科學發展的新路子,更為全區科學發展、扶貧開發明確了方向。為貫徹落實吳邦國委員長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多次深入到田東調查研究、現場辦公,在全區實施一系列扶貧惠民工程,貧困地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這次我又來到地處大石山區的田東縣作登瑤族鄉隴窮村調研。“隴窮”,即“又山又窮”的意思,位於作登瑤族鄉北部,屬典型的大石山區,“九分石頭一分土”,是田東縣95個貧困村之一,全村7個自然屯184戶759人,人均耕地面積僅0.3畝。2008年我第一次到隴窮村時,看到絕大多數人家住的是茅草房、木板房,吃的是玉米糊,蓋的是分不清顏色的破棉絮,幾乎沒有什麼家用電器。新中國成立快60年了,貧困山區群眾過的還是這麼苦的日子,真讓人心酸!村民向我這樣描述隴窮村:“我們隴窮苦情多,推開房門就爬坡,九分石頭一分地,能做幾多吃幾多。”近年來,在中央和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先後投入資金2700多萬元,對隴窮村開展了通村公路、人畜飲水工程、沼氣池建設、屯屯通電、茅草房改造、改善辦學條件等十個扶貧攻堅項目。

  而今,我站在隴窮村隴窮屯山口放眼望去,隴窮屯已舊貌換新顏,嶄新的小洋樓錯落有致,水泥公路蜿蜒而過,村容整潔有序,一個社會主義新農村赫然屹立在我的面前!“國富民樂山河呈瑞氣,政通人和日月耀春暉。”這是村民謝志行家門口貼的一副對聯。最近兩年多,謝志行建成了小洋樓,家裏新添了電視機、冰箱等,兒子和媳婦外出打工掙錢,自己在家裏搞起了養殖業,日子越過越紅火。“家家戶戶都變樣了!”謝志行緊緊握著我的手説。站在山底仰望,能清楚地看到半山腰上兩個分別寫著“飲水思源”、“銘記黨恩”的大型水泥圓柱體。一位村民風趣地對我説:“那是我們的‘水立方’——新建的公用大水池。”隴窮屯過去每年缺水120天左右,村民只能到5公里外的龍須河去取水。2008年10月,投資近80萬元建成了兩個大水櫃,可蓄水800立方米,每戶家裏都接上了自來水管。村旁的一片空地上,採取“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新建成了一個肉豬集中養殖小區。村民還大力發展養雞業,家家都養起了肉山雞,最多的養殖戶年出欄500羽以上。在政府的幫助指導下,80多名村民走出大石山,到百色、南寧、廣東等地打工。經過社會各界的扶持和村民的自力更生,隴窮屯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780元提高到2010年的1370元。看到村民們笑容可掬、精神煥發、日子越過越好,我打心眼兒裏感到高興!

  隨後,我又來到田東縣祥周鎮中平村調研,這個以前貧窮落後的山村,經過幾年的努力,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香蔥第一村”。全村香蔥種植面積達4000畝,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種上了香蔥,並輻射帶動了周邊村莊發展香蔥種植業。現在中平村香蔥每天銷售量達2萬公斤以上,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一村一品”。2010年中平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10118元,成為田東縣第一個實現農民年人均純收入超萬元的村。

  中平村共産黨員、香蔥銷售經紀人李玉華告訴我,以前大多數村民沒有種植香蔥的經驗,香蔥處於種植分散、粗放管理、各自營銷的狀態。針對這些問題,中平村黨支部深入調查研究,找準大力發展香蔥種植業的對策,組織村民們成立了香蔥合作社,通過“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走上了集約化、規模化的發展路子。中平村還緊緊抓住農村金融改革契機,推進小額農貸,開通廣西首家屯級自助銀行,破解了農村經濟發展金融服務難題。中平村村支書李學民對我説,村民“錢袋子”鼓起來後,沒有停滯不前,而是富而思進,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如今的中平村,田園香蔥化,路網田園化,村莊果園化,服務社區化,建成了一個特色鮮明、整潔有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村民自豪地説:“科學發展真實在,家鄉變化好又快!”

  隴窮村和中平村的變化,既是田東縣扶貧開發取得重大成就的縮影,也是廣西眾多貧困山區發展變化的生動體現。我了解到,現在的田東跟兩年以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是縣域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8年田東縣在全區109個縣市區中排名第78位,2009年排名到第6位,進位72位,2010年縣財政收入突破了10億元。田東縣還被評為“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之一、“中國西部最具特色産品之鄉”等。二是基礎設施有了大改善,尤其是水利和交通。這兩年,水利投入4.6億元,恢復和改善了灌溉面積5.2萬畝,解決了16.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交通投入1.88億元,完成了95個貧困村通村水泥路建設,解決了33萬多人的出行難問題。三是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田東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008年3312元,2010年達4451元,兩年增加了1139元。貧困人口從2008年的78600人減少到2010年的48000人。四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取得重大成效。田東縣把基層黨委政府的工作職能和服務平臺前移,分級構建了縣、鄉、村、屯、戶五級“農事村辦”服務網絡,變“群眾跑腿辦事”為“幹部跑腿服務”,實現了證照村裏辦、補貼村裏領、農資村裏買、技術村裏學、小病村裏治、矛盾村裏調。

  我通過解剖隴窮村、中平村和田東縣這幾隻“麻雀”,深切感受到我區扶貧開發工作創造了很多寶貴經驗,概括起來主要就是“五個始終堅持”:一是始終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不動搖,在組織機構、政策措施、工作力度、投入強度等方面都貫穿這一要求。二是始終堅持“三個圍繞”強力攻堅,圍繞拓寬群眾增收門路、著力加快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圍繞改善基本生産生活條件、著力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提高群眾基本素質、著力發展貧困地區社會事業。三是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扶持的工作方法,積極探索並創新推廣扶貧開發新模式。四是始終堅持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形成全社會扶貧開發的強大合力。五是始終堅持夯實基層基礎,在扶貧攻堅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

熱詞:

  • 貧困地區
  • 科學發展觀
  • 扶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