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我國氣象部門多手段為載人航天提供精確預報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1日 10: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社甘肅酒泉11月1日電(記者黎雲、李惠子) 從神一到神八,每一次發射,現場天氣實況與氣象預報均完全吻合,中國氣象預報能力和水平再次受到外界關注。交會對接任務氣象保障專家組組長王業桂介紹説,氣象預報已經成為載人航天工程成敗與否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

  作為載人航天氣象預報保障的權威部門,氣象保障專家組由軍事氣象部門&&,匯集全國頂尖的氣象專家,負責對發射場、著陸場等主要區域的天氣情況進行會商,最後得出一致結論。“載人航天對天氣預報的要求就是會商一定要有結論,而且必須是一致的結論,所以我們壓力很大。”王業桂説,這個結論是要供指揮員下決心用的,模棱兩可、含糊其辭的話不能講。

  為了精確預報,氣象部門需要調集大量即時和歷史的氣象資料。解放軍總參謀部氣象水文局某處處長龐厚儉介紹説,這些氣象資料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在全球、全國氣象機構交換共享的氣象資源,主要為常規地面觀測資料、高空探測資料、衛星探測資料、飛機船舶觀測資料等;二是軍隊自主獲取的資源,如雷達觀測資料、自動觀測站的資料;三是任務期間各站點臨時增加的加密觀測資料,通過加密觀察、釋放探空氣球等方式實施,“比如平時是1小時觀測一次風速,隨著任務的臨近,加密到每30分鐘1次”。

  從工作模式上來看,會商制度是實施氣象保障的重要工作手段。“所謂會商,即氣象專家根據所掌握的氣象資料,運用流體力學和熱力學、動力學原理,通過解方程的方式來進行預測分析,得出最後的結論。”王業桂説,如同醫生根據抽血、B超和心電圖的結果來判斷患者病症一樣。

  近年來,除了傳統手段外,風廓線雷達、測雨雷達、探空雷達等先進氣象設備在我國各級氣象部門陸續裝備。龐厚儉介紹説,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值天氣預報模式正在被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預報的準確率,“數值預報就是運用大型或巨型計算機,用數值方法求解大氣動力學和熱力學方程組從而作出的天氣預報”。

  王業桂説,世界各國短時期內很難用人工影響天氣的方式來消除氣象對航天活動的影響,只能是不斷提高預報準確率。目前我國提前72小時的天氣預報準確率能夠達到85%以上,24小時的天氣預報準確率更高,提前4個小時做出的“發射窗口時間”天氣預報,幾乎可以做到絲毫不差。“但氣象學畢竟是一門預測學,我們要完全準確的描述是不現實的。”他表示。(完)

熱詞:

  • 氣象部門
  • 氣象保障
  • 氣象預報
  • 氣象專家
  • 風廓線
  • 李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