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或出臺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增地溝油禁止條款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31日 03: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小區內等待運走的生活垃圾。晨報記者 王巍/攝

  泔水豬、地溝油……香噴噴油汪汪的菜肴一旦變成剩菜湯,其流向和用途成了大家關注的問題。日前,記者調查發現,仍有一些農民每天淩晨來簋街收泔水。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副總工程師王維平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標準,規範餐廚垃圾收運。記者獲悉,北京市有望出臺《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不僅將新增“地溝油”禁止條款,還將廣泛提倡餐廚垃圾減量化,並要求餐飲服務單位就地處理餐廚垃圾。

  現場1簋街:

  收泔水的還給餐館錢

  簋街東頭,餐飲企業櫛比鱗次。向西走,一排排吊著的紅燈籠和打著烤魚、麻小的廣告牌讓人充滿食欲。每到中午或晚間,這裡食客如織。據悉,簋街上百家餐飲企業平時每天産生的餐廚垃圾至少有十幾噸。

  記者向多個餐館店員打聽“剩飯剩菜”要如何處理,碰上謹慎的有經驗的店員會先反問記者要幹什麼,年輕的小工會直接回答,淩晨有人來收泔水。“給錢嗎?”“那得看剩飯菜是不是豐盛”。一家餐館門口的保安對這些“收泔水的”不陌生,“淩晨一點至四點間,一些農民開著中卡來收剩飯菜,要喂豬吧。就是那種半截子車,車上放著幾個大桶,估計能拉個三四噸”,他説,“老闆當然願意讓他們來收,收拾得乾淨,有的還給餐館錢。”簋街東頭對面馬路上一位看車的大姐説,一對夫妻偶爾會在晚上十點多開著帶鬥的車來收泔水。

  一公里長的簋街上有約百家餐館,記者多次探訪發現,也有一些大型餐館付費通過正規的渠道處理淋著湯的餐廚垃圾,這些餐館的門口放著兩個藍色垃圾桶和一個綠色垃圾桶。下午四點半左右,一輛小型的北京環衛集團的垃圾車由東向西駛向簋街,挑選個別餐館停下來,將綠桶中的垃圾傾倒進垃圾車。車上走下來的工作人員戴著“東城環衛一中心二所”的胸牌,“我們出人,環衛集團出車。綠桶專門用來裝餐廚垃圾。每天上午收30家,下午收10家左右,得看餐館具體需求,有的餐館上下午都要我們來收。”工作人員説。據了解,每桶240升的垃圾處理費用大概為8元錢,餐館以季度、半年或一年為時間段簽約處理垃圾,這些餐廚垃圾隨後會經過中轉站後集中處理,不會造成污染。

  現場2暢春園:

  就地處理設備停運3個月

  位於海淀區的暢春園食街在2009年9月22日開街之初便採用了先進的餐廚垃圾處理設備,當時新聞報道稱,該設備可通過生物技術將絕大多數垃圾有效分解,為發展循環經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時隔兩年,記者探訪暢春園時了解到,這臺設備剛剛停用了三個月。

  暢春園食街“微生物餐廚垃圾處理系統”自建成以來,一直由暢春園商業管理有限公司集中處理食街餐廚垃圾,其公司項目部經理陳昊量對記者坦言,項目的理念是好的,公司在這方面也進行了很大的投資,但是目前的效果並不好,設備由於技術的原因,機器剛剛停用了三個多月。“目前所使用的餐廚垃圾處理機是飲食餐飲服務協會推薦的某公司的産品,運行過程中發現與實際狀況不是特別匹配。”這個機器日消化量只有200公斤,降解率是95%,而食街每天産生的餐廚垃圾大約有1噸。不僅如此,“菌床對廚余垃圾的投放是有篩選的,玻璃、塑料、瓷器等這些不能降解的東西肯定是不能投放的,包括對菌床有破壞作用的辛辣的、酒,這些都不能投放,作為廚余垃圾不可能排除辣的和少量的酒。機器的一體化程度不高,這就對人工篩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菌床的功能受損,到後來,每日只能處理50多公斤垃圾。”陳昊量説。

  陳昊量為記者算了一筆賬,2個工人按每月1500元的工資,一年至少需要36000元,電費1萬元,一年需更換兩次菌床,每次2000元,加上購買除異味清潔劑等物品,每年這臺餐廚垃圾處理機的維護費保守估計也要5萬多。由於餐廚垃圾處理機只能完成一小部分餐余垃圾的處理,公司還要每天將另一部分垃圾運往市政垃圾站,每年要向市政交3萬元。

  記者發稿前得知,通過生産廠家的維護,暢春園食街的餐廚垃圾處理機已基本恢復工作。

  他山之石

  “合理點餐”不剩飯

  “集中收運“或者”就地處理“兩種方法究竟哪種效果更好,王維平認為,在餐廳餐廚垃圾就地處理暫時沒有廣泛實行的情況下尚無結論。就地處理的優勢節省了運輸成本,但由此産生的水電能耗和二次污染的可能性仍值得考慮。“與其鉅額投資,背負沉重的運營負擔,不如鼓勵不剩餐,保持中國人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提倡垃圾減量化。”王維平説,日本和歐洲餐廳很少有剩飯剩菜的現象。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9月末提交二審,新草案中增加一款:“餐飲經營單位應當在餐飲服務場所及餐桌上設置不剩餐的醒目標識,在服務過程中提示消費者合理消費,適量點餐。”

  晨報記者 張璐

  實習記者 王文韋

  代表建議

  政府出臺標準

  規範餐廚垃圾

  “我搞了一輩子垃圾,終於要等來法律的出臺,我們將在立法方面追趕國際上先進水平。”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副總工程師王維平饒有興致地告訴記者:“今年國務院把北京作為試點立法,11月,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將討論表決中國第一部生活垃圾專業的地方性法規《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給全國做個示範。這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是我們行業的榮幸和期盼。”

  “就地處理”應先立標準

  關於“餐廚垃圾就地處理”方面,王維平建議政府配合出臺相關標準。“立法時應避免複雜化,比如餐廳達到一定客流量自設餐廚垃圾處理設備,這種規定太細,不好執行。” 面對餐廳可能提出的“買什麼設備,多少錢,壞了怎麼辦,設備放在哪”等問題,王維平建議:政府相應地立出標準很重要。據介紹,通常確定一項技術、項目和工程應該有五項標準。一是規劃選址標準,比如垃圾填埋場不能在水庫邊上;二是工程建設標準,比如工程地基多深、廠房多高、水電能耗等;三是工藝設備標準,具體可以詳細到每個部件都有標準;第四是操作運行標準;第五是環境污染控制標準。“有了五個標準,政府監管就有依據。”

  收集運輸業需有許可

  “半夜收泔水的未必給餐館錢,可能只是送些菜,給餐館掏掏地溝”。王維平説,這源自其背後的利益鏈,“這種行為是違法的,應該明令禁止取締。法律中應有規定,餐館産生的垃圾應按政府指定的收運途徑處理,垃圾收運企業要由政府監管,有特許經營權,可以單獨收集運輸處理垃圾,符合政府頒布的各種標準。這樣既避免了地溝油回流到餐桌上,又可以避免污染。”

熱詞:

  • 地溝油
  • 餐廚垃圾
  • 垃圾填埋場
  • 餐館
  • 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