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三問汽車三包——直擊汽車三包規定立法聽證會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7日 0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南辰、朱立毅

  消費者找來老牛,拉著投訴無門的轎車,稱其為“老牛拉破車”;在汽車廠商雲集的車展上,消費者請來民工砸爛反復修理未果的轎車——這種為維權而出現的激烈場景近年來頻頻出現,流露出中國消費者面對汽車質量問題的無奈。

  為保護家用汽車産品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國家質檢總局最近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起草了《家用汽車産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26日下午,在國家質檢總局會議室內,8名消費者代表、5名汽車製造商代表、兩名銷售商代表就汽車三包草案各抒己見,在眾多媒體的見證下與部門規章的立法者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互動交流。

  汽車三包出臺還有戲麼?

  回首汽車三包近十年的孕育過程,曾經經歷了無數次“汽車三包將要出臺”的猜測鬧劇。“狼來了”喊多了催生出的無疑是對汽車三包出臺強烈的不信任。

  例如,本版汽車三包草案公開徵集意見後,一家汽車專業網站針對汽車三包的調查結果顯示,認為此次汽車“三包”能順利出臺的只佔參與調查者的29%,認為不會出臺的佔29%,認為不好説的居然佔42%。

  消費者的“不敢信”無疑是對國內汽車消費環境的譏諷,也正是政府職能轉變的發力點。

  質檢總局法規司司長劉兆彬在立法聽證會上指出,目前,我國已經成為汽車生産和消費大國。汽車産品進入尋常百姓家,家庭購車已經佔到汽車銷量的80%以上。據中消協統計,2010年受理汽車方面的投訴達兩萬多起,同比增長51%。為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迫切需要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規範。

  從産品特性上看,出臺三包的産品都有“三高”的特性:一是價格高;二是技術含量高;三是消費者投訴量高。汽車三包法規也是在充分借鑒國內外成熟立法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的,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

  隨著汽車産業的迅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汽車售後服務水平也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汽車三包的實踐經驗日益豐富,同時,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汽車的産業結構及消費市場發生巨大變化,政府主管部門及消費者組織處理産品爭議和糾紛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汽車質量問題申訴和舉報系統也初步建立,為汽車産品三包規定制定出臺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消費者代表劉放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出臺汽車三包是大勢所趨,今天的立法聽證會使他對汽車三包會出臺信心更強了。劉放盼望汽車三包能早些出臺:“只要在退換等大的方面能解決就行,更細的問題逐步磨合解決。最重要的是讓消費者從汽車三包的出台中感受到維權信心。”

  資深維權律師邱寶昌對記者表示:“中國汽車消費者一直面臨舉證難、鑒定難、退換難。在現有的法律體系下,汽車三包的出臺十分有必要,也不可阻擋。尤其是立法聽證會的成功召開,更使汽車三包距離消費者近了一大步。”

  劉兆彬對現場發言的經銷商代表表示,法規完成後肯定會給生産廠家和經銷商磨合留下過渡期。

熱詞:

  • 汽車三包
  • 汽車質量
  • 三包
  • 汽車消費者
  • 汽車生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