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加快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6日 04: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國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文化資源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如何將文化和旅遊資源優勢轉變成發展優勢,是當前文化建設面臨的重大課題。有效解決這個課題,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推動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這不僅可以提升旅遊業的文化內涵和品位、實現文化的經濟價值,而且可以增強人們對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促進文化傳承和創新,為文化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推動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需要從哪些方面著力?應當避免陷入哪些誤區?今天刊發的這篇文章對此進行了闡述。

  ——編 者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加快旅遊發展的精神動力;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託。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對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積極意義。

  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創新

  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創新,是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近年來,一些地區和部門在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如成立文化旅遊管理委員會、實行領導跨部門等。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方面的障礙,推動了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文化與旅遊企業依法運營管理體制的形成。但總體而言,當前我國文化與旅遊的融合仍處於探索階段,存在局部性意義大、全局性改革不到位等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應堅定不移地推進大部制改革,統籌政府部門所擁有的戰略性資源,實現文化與旅遊從自發結合向理性融合轉變,最大限度地釋放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潛能。另一方面應著力搞好各類規劃之間的銜接:進一步做好部門間的橫向協調工作,在體現總體規劃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抓緊制定完善具有較強兼容性和拓展性的文化旅遊專項規劃;進一步強化各種形式的監督和約束,著力解決執行不力等問題,確保既能及時向市場披露相關信息、明確産業定位和發展方向,又能杜絕隨意調整、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規範和維護文化旅遊發展秩序。

  實施重點項目帶動戰略

  堅持重點項目帶動,是加快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有效抓手。所謂重點項目,主要是指那些堅持市場化投資取向、以促進文化與旅遊等生産要素高效聚集為基本要求、能夠實行動態管理的項目。實踐證明,實施重點項目帶動戰略,對於培育現代企業制度比較健全、核心競爭力強的骨幹文化旅遊企業,實現文化內容為主與旅遊景觀為美的高度契合,形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義。為此,需要把握幾個重要環節。

  積極策劃一批能把文化內涵和文化品格貫穿到旅遊要素中的重點項目。政府部門應將文化旅遊項目建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積極幫助這類重點項目解決規劃選址、徵地補償、融資籌劃等方面的困難。特別是抓好重點項目的園區化建設,對主題公園、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等重點項目堅持集中佈局、集約發展、集群帶動,使重點項目園區化建設在優化産業結構方面發揮先導性、戰略性、支撐性作用。

  把轉企改制同兼併重組結合起來,開發建設重點項目庫。堅持以資本為紐帶,以轉企改制為動力,以控股、參股、聯合開發等多種方式為支撐,努力開發建設區域特色突出、文化旅遊産業溢出效應明顯、能夠獲取較大市場份額的重點項目庫,用這樣的重點項目庫推動文化與旅遊、科技、金融等的多元融合,以引導産品結構和整個産業鏈條向高附加值領域延伸。

  做好重點項目産品的聯手營銷工作。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一些國家高度重視利用文化反週期調節的功能,對文化旅遊等重點項目産品開發實施聯手營銷,從而有力推動經濟發展。我們應牢牢把握這一發展趨勢,打破地域界限,用好各種載體,聯合相關地區和部門共同推介營銷文化旅遊項目産品。特別是充分發揮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在聯手營銷重點項目産品方面所具有的廣泛影響和獨特功能,加快構建更加適應當今時代要求的市場營銷機制,確保重點項目産品營銷在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中形成支點效應。

  打造知名文化旅遊品牌

  知名文化旅遊品牌不僅是體現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戰略資源,而且是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重要引領力量。加快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需要著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文化旅遊品牌。

  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文化與旅遊企業在高新技術開發、形成原始創新動力、積累社會財富、提高人民幸福指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就要求我們深刻認識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在獲取全球文化旅遊分工利益中的重要地位,加強宏觀調控,完善政策措施,促進産學研相結合,推動更多的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吸引更多的戰略投資者進入文化旅遊市場,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努力打造反映時代特徵、民族特色、中國氣派,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知名品牌集群。

  注重提升科技含量。當前,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並推進不同行業、不同産業、不同學科門類相互融合,大大激發了文化旅遊的生機和活力。這就要求我們順應時代要求,堅持文化旅遊的數字化挖掘、信息化裝備、智慧化發展、個性化體現,為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文化旅遊品牌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堅持面向市場。文化旅遊品牌能不能打響,最終要由市場來檢驗。這就要求我們從國際國內消費者多層次、多樣化的實際需求出發,加快構建具有世界視野、符合國際慣例的文化旅遊品牌評估體系,充分利用好“兩種資源”、開發好“兩個市場”,努力擴大中國文化旅遊知名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競爭力。

  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

  中心城市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版圖上的重點、節點,對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具有很強的輻射帶動作用。

  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可以採取以下舉措:依託省會城市等中心城市所具有的經濟、文化、科技、信息、金融等方面的優勢,努力將其培育成為區域性文化旅遊産業增長極,推動這些中心城市加緊建設創意之都、品位之城、旅遊勝地、文化名城,不斷豐富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基本內容與表現形式;大力推進中心城市傳統産業改造升級,不斷強化文化旅遊要素的滲透與關聯,做大做強與文化旅遊緊密相聯的産業;科學保護和利用中心城市的文化旅遊遺産,堅持在科學保護基礎上傳承發展、在傳承發展中推進科學保護,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抓住創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等契機,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不斷增強其認同感、歸屬感;推動文化旅遊産業鏈從城市向廣大農村腹地延伸、向基層傾斜,提升文化旅遊發展的城鄉一體化水平;適應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的新形勢,精心培育與文化旅遊産業密切相關的文化娛樂市場;加快改善城鄉基礎設施,深度開發以互聯網為紐帶的在線文化資源,著力發展大眾型、商務型、終端型文化旅遊服務,推動基於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服務性消費趨向理性化、優質化。

  加大國際交流合作力度

  近年來,我國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不斷推進,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存在著表層化、滯後化、分散化等問題。加大國際交流合作力度,搭建國際信息交流平臺,匯聚世界各地精英智慧,有利於解決這些問題,為加快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提供智力支持。

  加大國際交流合作力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創新節慶活動,大力開發國際性文化旅遊市場,盤活地方文化旅遊資源,進一步提升國際化程度;適應國際文化旅遊市場需求,拓展文化旅遊“走出去”渠道,開展國際文化旅遊市場調研工作,特別是做好國別國情研究,摸清弄懂外國人的消費偏好、接受心理以及風俗習慣、法律規範等;積極引導專業公關公司和仲介服務機構參與“走出去”活動,充分發揮其在具體策劃、技術指導、法律諮詢和聯絡協作等方面的作用;加強國家層面的協調,支持和鼓勵文化産業發展及旅遊市場需求相近的省區聯手開展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走出去”活動,加快打造區域性文化旅遊發展利益共同體;加快“引進來”步伐,充分利用駐外使領館、友好城市、華人華僑等資源,幫助外國文化旅遊企業在華設立更多的聯絡協調機構,廣泛開展信息諮詢和服務推介工作,推動形成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新格局。

  培養造就文化旅遊領軍人物  

  培養造就勇擔改革大任、善用現代高新技術、具有開闊視野、能夠帶領團隊實現創新發展的領軍人物,是加快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和戰略任務。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文化旅遊領域涌現出一批這樣的領軍人物,但數量還不夠多。這就要求我們在繼續加強文化旅遊人才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把培養造就文化旅遊領軍人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培養造就文化旅遊領軍人物,可以借鑒工程建設的理念和方法,科學規劃,創新方式,搭建“綠色通道”,孵化項目,培養載體;在堅持黨管人才的前提下,發揮市場對領軍人物培養遴選的基礎性作用,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打破既有界限,推行跨行業、跨部門、跨國境競爭性遴選,使領軍人物能夠脫穎而出;樹立創意為重、創新至上、突出業績的導向,構建領軍人物的科學評價機制;營造支持創新、寬容失敗的輿論氛圍,為領軍人物成長提供適宜環境。

  (作者為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外宣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