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以行政體制改革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5日 04: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其中行政體制是一個重要環節。如何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前不久,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在北京舉辦了“第二屆中國行政改革論壇”。論壇的主題是“十二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行政體制改革”。與會者指出,經濟發展方式能否實現根本性轉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行政體制改革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迫切需要加快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為此,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處理好三個關係

  與會專家指出,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行政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績,現行行政體制總體上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方面,突出表現在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仍比較薄弱,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機制尚不完善。這些問題的存在既同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發展環境變化有關,也同傳統的發展理唸有關,但從根本上看是由於體制機制仍存在弊端。行政體制改革要有力地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須處理好三個關係。

  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高度重視政府的作用,也要高度重視市場的作用。政府宏觀調控和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結構優化、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同時,應加強市場體系建設,特別是注重完善和規範市場準入標準和維護市場秩序,加快形成統一、公平、公開的競爭環境和制度,以利於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正確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這就需要進一步明確劃分中央與地方的職能與事權,健全財力和事權相匹配的體制。中央應堅持加強對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引導、調控和管理,減少和下放具體管理事項,把更多精力放到制定戰略規劃、法規政策和標準體系上,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和市場統一。地方應確保中央政令暢通,在堅決貫徹執行中央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搞好對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統籌協調,強化執行力和執法監管職責,維護市場運行秩序和社會和諧安定,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行政體制改革與其他方面改革的關係。行政體制改革是國家整個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離不開其他方面改革的支持和配合。這就需要處理好行政體制改革與其他方面改革的關係。應把行政體制改革放到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中來謀劃和推動,使之服從並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相一致,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建設法治國家相協調。也就是説,應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努力形成各方面體制改革良性互動、協調推進的新局面。

  學者們強調,“十二五”時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不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資不分的問題不徹底解決,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産權制度就不能完全建立;一些行政性壟斷和地區分割的現象不解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就不可能真正形成;不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滯後的狀況就難以根本扭轉;不改變以行政手段為主的管理方式,就不可能建立健全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也難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就會更加突出。總之,只有加快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才能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

  抓住四個重點

  學者們認為,行政體制改革作為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的結合部,在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著眼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應抓住四個重點。

  轉變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也是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應徹底擺脫傳統的計劃經濟觀念與做法的羈絆,使政府職能由無限型向有限型、管治型向服務型轉變,進而實現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性轉變。

  完善宏觀調控和管理體系。政府所具有的公共權力行使者、政策措施制定者、經濟活動管理者、國有資産代表者、改革創新組織者的特殊地位,決定了政府對經濟發展方式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影響和作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合理、有效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特別是在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協調重大經濟關係、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政府應該有更大的作為,尤其要加強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發揮國家發展規劃、計劃、産業政策、社會政策和信息服務的導向作用。

  創新行政管理制度和方式。首先,規範和健全決策制度。按照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要求,合理規定決策權限,規範行政權力運行,切實改變拍腦袋決策、越權決策、不按程序決策的行政行為。其次,樹立現代行政管理理念,廣泛利用社會力量,善於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創新管理手段,優化管理流程。再次,堅持推進政府組織機構改革,完善決策、執行、監督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運行機制。

  健全行政績效評估和問責制度。建立健全科學、管用、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制度性保障。應全面推進政府績效管理制度和行政問責制度改革。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完善行政績效評估標準、指標體系和評估機制、具體辦法。堅決改變那種助長片面追求GDP增長速度的政績標準和考核評價制度,切實把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作為考核評價行政績效的重要標準和指標。有效引導和督促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真正把更多的精力和資金資源投入到結構調整中,實現科學發展、節約發展、和諧發展。

  加快三項改革

  學者們提出,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當適當加快,又不能操之過急。當前,應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三項具體改革。

  加快省直管縣改革,減少行政層級。應把省直管縣放在我國城鄉發展一體化大戰略中來審視。加快地方縱向權力結構調整,構建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制度框架。按照中央部署,調整行政管理的縱向層級,實行強縣擴權戰略,減少管理層次,提高管理效能。進一步劃清中央政府、省、市、縣的職責權限,明確不同層級政府進行社會管理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責任,並建立中央與地方規範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通過省管縣改革,推動管理重心下移。  

  加快社會事業改革步伐,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應當看到,事業單位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體仍顯得滯後。今後,應當更加注重事業單位改革總體方案的制定,建立全國統一的事業單位分類標準體系,對不同的事業單位給出明確的改革政策導向。根據我國實際,可以將現有事業單位大體分為四大類:即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仲介型事業單位、經營性事業單位。其中,公益性事業單位又可劃分為純公益性和準公益性兩類。對這四類事業單位,應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政策進行改革。特別要抓緊建立事業單位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事業單位相關立法,把事業單位管理逐步納入法制軌道。  

  加快政府自身改革,提高政府公信力。全面建設責任政府,推行問責制。改進和健全行政問責制度體系,逐步實現全國範圍內行政問責的規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立官員財産申報公開制度,加快對公權力監督的制度建設。加快法治政府建設,進一步提高政府管理的公開性、透明度。健全收支管理制度,加強支出管理,全面提升財政支出管理水平。採取綜合措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