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城市居民抱怨買菜難 媒體呼籲給菜販留生存空間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0日 07: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民圖片

  目前城市居民買菜主要依靠超市、蔬菜批發市場、社區攤販三種形式,但是,由於超市沒有價格優勢,批發市場不夠方便,菜攤菜販數量越來越少,各種方式並沒有很好地搭配起來,城裏人買菜難問題尚難從根本上解決。

  賣菜方式多了,為啥還説買菜難?

  ●超市的菜不便宜,菜市場往往距離較遠,而家門口的菜攤又越來越少

  “比起攤販和菜市場,超市還是要貴不少。”近日,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家樂福超市,正在買菜的陳老伯説,一般情況下他不來超市買菜,今天恰巧路過。“比如黃瓜,家樂福裏面是1.79元/斤,菜市場一般也就1.2元/斤;西紅柿,家樂福2.4元/斤,在菜市場可能只要1.5元/斤。”

  陳老伯在中關村南路的航天社區住了10多年,對附近的買菜地點都很熟悉。他説,航天社區院裏有賣菜的小店,但是比較貴,只有應急時才會去買一些;一般情況下都在院外的流動攤販那裏買菜,價格比較實惠;偶爾也會去西苑菜市場,那裏最便宜,但是來回不方便。尤其是年齡大了,去的就更少了。“對老年人來説,想要就近買到便宜蔬菜,實在很不容易。”

  在海淀區西苑萬泉河蔬菜批發市場,筆者碰到了拖著拉桿箱來買菜的王阿姨:“這裡蔬菜新鮮,價格也合算。”王阿姨家住中國地質大學校內,她一週來一次菜市場,每次大概要買夠一週的菜。由於是郵局退休人員,工資不算太高,所以買菜最關心的還是價格。地質大學院外一個小過道有賣菜的攤位,但不是每天都有,只有管得不嚴的時候才會出來擺攤,價格也比萬泉河蔬菜批發市場貴,想要買到種類又多又便宜的蔬菜,就只能來萬泉河蔬菜批發市場。可是,往返菜市場距離較遠,很不方便。

  “來菜市場要坐六七站公交車,現在還有力氣,年齡再大點,身體就不允許嘍!”王阿姨説,來菜市場買菜,拉著箱子跑這麼遠,挺累的,“特別羨慕菜市場附近小區的居民,要是我們小區附近也有這麼便宜的菜市場,那就太好了。”

  專家指出,目前居民買菜主要依靠超市、蔬菜批發市場、社區攤販三種形式,但是,由於超市沒有價格優勢,批發市場不夠方便,攤販數量越來越少,各種方式並沒有很好地搭配起來,居民買菜難問題尚難從根本上解決。

  “在小區裏找塊地方給攤販賣菜?成本太高,根本不現實!”北京朝陽區光華路2號院小區的物業管理人員表示,由於該小區大部分已經商用,而且住戶多數都是收入較高的年輕人,買菜差幾毛錢也不太在乎,所以建設社區菜市場的動力不大。

  朝陽區西大望路19號院物業管理人員表示,目前沒有建設社區菜市場的規劃。“成本太高是一個原因,另外小區附近就是東郊菜市場,居民買菜還算是方便,專門開闢一個菜市場沒太大必要。”

  蔬菜品種多了,可菜價咋越來越高?

  ●只有經營網點多起來,形成充分競爭,菜價才可能降下來

  北京海淀區某大學院內原先有不少菜攤,後來,因為菜攤多,“影響了環境”,一些菜攤被取消了,現在只剩下一家。10月15日,正在買菜的李老師説,現在攤販少了,小區乾淨了,但是,“攤販的菜價比以前高出了不少。”

  攤主老王承認和以前相比,菜價確實有所上漲,這主要是因為菜攤的顧客主要是老師,所以進的都是“好菜”,價格自然要貴一些。而且,現在攤販少了,可攤位租金也漲了,這是菜價高的另一個原因。

  但在剛剛買完菜的孫阿姨看來,攤販菜價越來越貴,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缺少競爭:“你買也得買,不買也得買,他憑啥不賣貴啊?”孫阿姨説,前幾個月,大院裏來過一個流動菜攤,菜價特便宜,大家都去那兒買,這邊就基本上沒人來買了。迫於競爭壓力,這邊的菜價就低下來了。後來,學校的保安把流動攤販趕走了,這邊的價格又升了上去。

  超市買菜價格就更高了。

  “跟農貿市場相比,超市賣蔬菜在成本控制上沒有優勢。”在中關村家樂福超市,正在促銷蔬菜攤位旁邊削菜葉的理貨員説,現在“農超對接”蔬菜純粹是為了招攬顧客,根本就不賺錢。他説,家樂福“農超對接”的蔬菜,進貨是通過蔬菜公司,並不是超市直接從菜農和菜地裏收購的。蔬菜公司要把運輸費加到菜價上,進一步提高了成本。這樣一來,進價就比從菜農和菜地裏收購要高一些。

  專家表示,“農超對接”的本意,是農戶和商家簽訂意向性協議書,由農戶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直供農産品,主要是為優質農産品進入超市搭建平臺,但現在看來,“農超對接”在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偏差,主要是成本沒有得到很好控制,共贏局面沒有實現。

  與社區菜攤、超市相比,農貿市場價格最便宜。李老闆在西苑賣菜超過20年,主要賣菜花和小油菜。他説,貨有時候直接從菜地進,有時候從其他大型菜市場進,但是價錢差不太多。雖然每月還有640元的攤位費,但是比起超市,成本還是低不少。同時,為了比超市更有價格優勢,所以賣價在批發價的基礎上加價不多。“比如菜花進價0.7元/斤,早上大概賣1.5元/斤,下午可能就只能賣1元/斤。每天能賣300—500斤菜花,主要還是靠增加銷量來賺錢。”

  專家認為,農貿市場菜價雖然便宜,但是建設市場需要很大的成本,因此菜市場的分佈不可能像超市一樣密集。可是,降低菜價,也不一定全靠菜市場。只有經營網點多起來,形成充分競爭,菜價才有可能降下來。

  給菜攤菜販留一些生存空間

  ●超市、菜市場以及社區攤販搭配得當,居民買菜才能更便利

  北京朝陽區八里莊街道紅廟北裏社區居民劉阿姨覺得,解決買菜難問題並不難:“現在國家不是正在推動農社對接嗎?為什麼不在小區裏開闢一塊場地,讓小攤販進來賣菜?這樣既解決了流動攤販的問題,也方便了居民,降低了菜價。”

  紅廟北裏社區委員會綜合辦公室工作人員劉偉也是非常贊成:“要是有個菜市場,自己買菜也方便,當然願意了。”但是他表示,社區目前之所以沒有這樣做,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社區內沒有多餘空間,“在小區裏找出這麼一個地方確實存在困難。”

  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陳詩波認為,在社區內開闢菜市場,安置菜攤,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理論上講是可行的。對於需要在小區內建設菜市場的老社區,政府應當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支持社區開闢專門的場地來建設菜市場。另外,對於新建小區,關鍵要“規劃在先”,在小區建設之前,就事先規劃一片地方,專門用於建設菜市場。

  陳詩波表示,雖然馬路小攤販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一些菜攤佔道進行交易,影響了交通秩序;有些菜販亂扔菜皮、瓜皮等廢棄物,影響市容市貌等。但不可否認,攤販緩解了弱勢群體的就業壓力,在方便市民、平抑菜價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小攤販最好是採取“疏堵結合”的管理方式,給小攤販留一些生存空間。

  據悉,許多城市正嘗試在一些小區“特定時段為流動菜攤開闢專門銷售區域”,逐步解決居民買菜難問題。陳詩波認為,像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可以借鑒相關經驗,根據道路狀況,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流動攤點疏堵結合工作,適當安排自産自銷果蔬攤點,對流動菜攤進行集中整治,規範管理,讓流動攤販更好地發揮作用。

責任編輯:見紅蕊

熱詞:

  • 菜攤
  • 買菜
  • 菜價
  • 菜市場
  • 攤販
  • 農超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