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北京黑作坊用工業化學物漂白豆芽 日售數千斤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0日 0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車漂白豆芽被運往農貿市場銷售。

記者在作坊中找到“連二亞硫酸鈉”。

9月29日,良鄉大南關村一製作漂白豆芽的黑作坊。

作坊男主人用水管向豆芽上噴灑“保險粉”溶劑。

  豆芽,老百姓經常食用的一種食品。

  本報記者多日暗訪調查發現,北京房山區良鄉大南關村一處廢棄的院落內,有商販使用一種名為“連二亞硫酸鈉”(俗稱“保險粉”)的化學物漂洗豆芽,出來的豆芽色澤亮白,賣相大增。

  該加工點每日兩三千斤的“亮白”豆芽,在華龍農貿市場批發出售,流入餐館、食堂、百姓餐桌。

  南京工業大學化學專家顧大偉表示,“連二亞硫酸鈉”是一種強氧化劑,主要在紡織業、造紙業用作漂白劑,其與水接觸後會釋放大量的熱和二氧化氫、硫化氫等有毒氣體。

  ■ 暗訪

  “保險粉”美容豆芽 “賣相好”卻增毒性

  國慶前夕,有市民向本報報料,房山區良鄉大南關村一處廢棄的院落內,有商販使用化學物質加工漂白豆芽。

  夫妻倆深夜賣力洗豆芽

  這個廢棄的場院內,幾排破舊的房屋,散落著幾家住戶。

  記者蹲守數日觀察,從東面數第一排最北側的兩間房屋就是加工豆芽的作坊,裏屋存放著數個袋子,看著像是裝滿豆子。

  外屋約100多平方米,是培育豆芽的場地。大量桶、筐等容器裝著正在發育的豆芽,槽子共有六七排,每排四五個,上面蓋著軍綠色的被子。外屋的東北角,有一個大型水池和鍋爐設備,保證提供充足熱量和水分。

  房屋外是一個長約2米,寬約1.5米,深1米多的水槽。

  作坊的主人是一對40多歲的夫婦,每天不到淩晨2點就開始工作。

  淩晨近2點,這對夫婦先把桶裏、筐裏的大量豆芽取出,倒入水槽中。

  隨後,男子會將家門口的大型農用三輪車開到水槽旁,站在三輪車上,用鐵叉攪拌水槽裏的豆芽。

  攪拌均勻後,男子會把水槽內豆芽鏟起,拋入農用三輪車內。

  約兩個小時內,夫婦倆將所有發育好的豆芽,全部倒入水槽“沖洗”一遍,然後再裝入三輪車中。

  記者看到,快裝完時,女子會把一種白色粉末倒入水槽內側一個水桶內攪拌,製成一種溶液。隨後,男子用這種溶液,將裝在三輪車上的豆芽仔細噴灑一遍。

  噴灑時,隱藏在三四米外的記者能聞到所散發出的刺鼻氣味,而遠望噴灑過後的車上豆芽,色澤白亮,個體飽滿。

  淩晨4點10分左右,該男子駕駛這輛挂著河北牌照的農用三輪車駛出大院,留下三行車轍的同時,還灑下了一行行散發刺鼻氣息的水滴。

  多名從事豆芽加工銷售的人士分析,這種水洗豆芽和噴灑溶液的行為很可疑,“不可能是簡單的清洗,兩個多小時,沒人幹費力不討好的事”。

  攪拌神秘溶液噴灑豆芽

  為弄清這種可疑溶液,記者決定再探該作坊。

  9月25日淩晨,作坊夫婦倆開車運送豆芽離開後,記者進入該作坊內,發現有至少3個藍色大桶,均用一塊布遮蓋著。

  掀開遮布,桶身上印有“sodium hydrosulfite”的字樣。

  記者查詢得知,這是“連二亞硫酸鈉”(也稱“保險粉”)的英文標示,是一種工業漂白劑,多用於清洗塑料、絲織物等。

  記者發現,其中一個藍桶的蓋子已被打開,裏面用塑料袋包裹的“連二亞硫酸鈉”為白色粉末狀,伴有嗆鼻的異味,用手抓取後會有燒灼感。該桶內“連二亞硫酸鈉”並不足量,顯然已有人取用過。

  9月30日淩晨,記者進入與該作坊相鄰的一間廢棄棚屋蹲守,該棚屋與作坊外屋只隔著一塊表面有多個裂口的棚布,透過裂口基本可觀察到作坊內的操作。

  當日淩晨3點20分左右,作坊的女主人提著便攜式檯燈,從作坊外屋快步走出。

  借著燈光,記者看到,她從小屋內那個已打開的藍桶裏取出一些“連二亞硫酸鈉”,分兩次倒入一個裝有水的桶內,反復攪拌均勻。這個1米多高的水桶的一端則連接著一根水管。

  隨後,作坊男主人將這個水桶裏的水,灑向已裝上農用三輪車的豆芽,反復持續約10分鐘。

  刺鼻的氣息撲面而來,經過噴灑後的豆芽色澤亮白,在夜間頗為醒目。

  知情人透露,這個作坊用來浸泡豆芽的水槽,裏面的水同樣含有“連二亞硫酸鈉”。

  記者曾用塑料瓶取了部分樣本,擱置多日後,仍散發著刺鼻氣味。

  長吃漂白豆芽或誘發癌變

  多名從事豆芽加工銷售的人士透露,用“保險粉”漂洗豆芽是近幾年出現的事情,漂白過的豆芽,“白白胖胖、水靈靈的,賣相特好”。

  長年加工銷售豆芽的李先生稱,普通豆芽短小,而且顏色發黃,這種漂洗過的亮白豆芽,“相比之下賣相好,購買的顧客會多。”

  事實上,消費者是被“賣相”蒙蔽了眼睛。

  南京工業大學化學專家顧大偉表示,“保險粉”並不保險,它的主要成分“連二亞硫酸鈉”是一種強氧化劑。 這種物質主要用在紡織業、造紙業用作漂白劑,其與水接觸後會釋放大量的熱和二氧化氫、硫化氫等有毒氣體。

  據了解,長期食用連二亞硫酸鈉漂白的豆芽,會損害人的眼睛、呼吸道黏膜和肝臟,引起頭痛、噁心、嘔吐,並誘發癌變。

  《食品安全法》也規定,嚴禁用非食品原料生産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

  【貼士

  如何挑選豆芽

  常年加工銷售豆芽的李先生介紹,消費者挑選豆芽時不要被“賣相”欺騙。普通豆芽會有一種清新的香味,而漂白過的豆芽香味不明顯,會有刺鼻的感覺。從外觀上看,普通豆芽個頭較小,顏色略有泛黃,不易縮水。而漂白過的豆芽顏色艷麗,放置半天就會有水分流出,味道甚至更加嗆鼻。

  ■調查

  漂白豆芽流向何處

  每日漂洗出來的一車車豆芽都銷往何處?據記者目測和多名知情人證實,從大南關村加工作坊駛出的這輛大型農用三輪車,能裝2000多斤豆芽。記者跟蹤調查,距離作坊六七公里的安莊華龍農貿市場,是這對夫婦銷售豆芽的地方。

  小作坊日售數千斤豆芽

  9月底的多個淩晨,作坊男主人駕駛滿載漂白豆芽的農用三輪車,幾乎準時4點半駛入華龍農貿市場,停靠在蔬菜區南側第二排。

  停車後,夫婦倆用鐵叉把豆芽盛裝進塑料袋中。隨後駕駛小電動車,在市場來回穿梭,給四處趕來的批發商家送豆芽。

  農用三輪車上,漂白後的豆芽個頭飽滿,七八厘米長,通體亮白。記者湊過去蹲下身聞了幾根豆芽,發現仍有刺鼻氣味,但起身後就問不到類似氣味。

  9月25日清晨4點半,華龍市場內,記者曾詢問作坊女主人,為何她家出售的豆芽為何如此白亮。對方顯得十分警覺,稱可能在蔬菜區市場強光照射下,“看錯了”。女主人稱,自己的攤位一天可以出售兩三千斤的豆芽。

  事後,知情人士稱,當日記者離開後,作坊女主人還抱怨,“來了一個男的,好像是來查豆芽的”。

  華龍農貿市場多名人員證實,作為批發市場,這裡豆芽基本上銷往房山各個小市場。同時,不少飯店也來批發,購買豆芽多是給水煮牛肉等菜肴配料。

  豆芽縮水味道嗆人

  範文(化名)承包了一家公司食堂,公司給每個工人一天三餐的伙食標準為10元,“只能專挑便宜實惠的菜。”範文説。

  今年年初,範文常到華龍市場,從一輛河北牌照農用三輪車處購買豆芽,每次就要買上近百斤。有時中午沒能及時給工人們炒豆芽,就把豆芽留到晚上吃。

  “縮水得有一半,還淌出白水,聞著嗆人。”範文發現,這些原本飽滿豆芽到晚上都“蔫了”。後來,範文在該市場換了兩家買豆芽,但問題還是存在,只有一家的豆芽質量還行。

  對此,常年加工銷售豆芽的李先生解釋,普通豆芽個頭雖小,但不易縮水,漂白過的豆芽放置半天就會有水分流出,味道還嗆鼻。

  華龍農貿市場人員稱,市場有四五家批發豆芽的,每天不到8點就會出售一空。

  漂白豆芽上市民餐桌

  10月8日4點半,華龍農貿市場,作坊男主人將兩三袋大約一百斤的豆芽裝上一輛小型藍色輕卡,批發價約為8毛錢一斤。

  記者隨即驅車跟隨藍色輕卡,約半個小時後,藍色輕卡駛入豐臺王佐鎮南宮早市,擺攤售賣。

  當日8點多,南宮早市,一名遛彎的老人,以1塊5一斤的價格購買了2斤豆芽。

  而此時,華龍農貿市場,賣漂白豆芽的作坊男主人正在收拾塑料袋,身後一車2000余斤的豆芽已經售罄,只剩車後一片水珠嘀嗒。

  除了自己批發外,該夫婦的豆芽部分也由市場配菜中心負責銷售。

  配菜中心人員稱,買主通常都提前一晚致電配菜中心,告知需要多少豆芽。第二天清晨,配菜中心會從菜攤拿豆芽,買家便可開車或由配菜中心配車領取豆芽。

  市場配菜中心負責人透露,有房山本地機關食堂向其訂購豆芽。

  ■ 背景

  漂白的並非只有豆芽

  事實上,用化學物違法加工豆芽並非首次被曝光,而且用化學物違法加工的也並非豆芽一種。

  據新華網報道,今年4月17日,瀋陽市警方在瀋陽近郊端掉6個黃豆芽黑加工廠,查獲摻入有害物質豆芽25噸。這些豆芽每根都有10多厘米長,個頭均勻,顏色白凈,“長相”漂亮。

  瀋陽市農委專家介紹,生産豆芽過程中是不允許使用任何添加劑的。而這個黑加工點使用了至少4種添加劑,經檢測豆芽中含有的亞硝酸鈉、尿素、恩諾沙星等,是國家明令不能摻入食品中的。其中人食用含亞硝酸鈉的食品會致癌;恩諾沙星是動物專用藥,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而早在2007年2月,衛生部公佈的2006年查處的10個食品衛生典型案件中,就包括用“保險粉”漂白藕片的事件。

  河北省查處元氏縣興華食品廠涉嫌使用工業用保險粉漂白藕片。現場查封工業用保險粉18袋、焦二亞硫酸鈉8袋以及成品天然鮮藕片2000余箱。石家莊市衛生局依法責令元氏縣興華食品廠停止生産經營並公告收回已售出的産品,銷毀1989箱非法加工的鮮藕片,並罰款5萬元。

  采寫/本報記者 許路陽 王瑞鋒 攝影/本報記者 周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