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課改動力來源於對教育的追求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0日 06: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課改的動力到底來自哪?是來自教育外部的社會環境還是教育內部?是來自教育主管部門還是來自一線的校長、教師抑或學生?這一主題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十名老師爭著發言。這是發生在“新課堂、新教育”高峰論壇中的一次熱烈的分組討論。

  討論之前,論壇上展示了眾多自下而上的民間課改案例,其中包括山東杜郎口模式、山西新絳中學的學案教學、華東師範大學熊川武教授發起的“自然分材教學”實驗、北京師範大學何克抗教授發起的基礎教育“跨越式教學”以及青海吉美堅讚進行的民族教育改革的探索。

  從這些鮮活的、具有草根性和民間性的改革和探索,不難看出,課改的動力來自那些有教育理想、不甘平庸,勇於實踐的學校掌門人。

  杜郎口中學校長崔其升當初接手的是一所將要被調整、全鄉排名倒數的農村薄弱校;山西新絳中學校長寧致義幾年前推出問題解決式課堂時,正是這所百年老校因為優秀師資被大量挖走,學校教育質量不斷下降之時;吉美堅讚是不想讓牧區放牛放羊的孩子成為文盲,而創辦了免費學校……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個道理在新課改的實踐中再一次得到印證。就連熊川武、何克抗教授分別在各地進行的教育實踐也不例外。雖然何克抗和熊川武教授只是指導和推廣,但如果這些校長沒有改革和承當風險的精神,無法識別特色的課改方式,自然不會有“自然分材教學”和“跨越式教學”的大量實踐。

  當然,也有人認為課改的動力並非完全來自校長,教育行政部門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視的。

  其實,無論是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無論是從農村到城市,還是由城市到農村,幾種課改路徑可以同時存在。一位校長説得好,動力來源於內心,來源於對教育的追求。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不管是政府官員還是在一線做校長或者當老師的,意識到教學有問題時,都會力圖改變。這才是課改最珍貴的資源和最強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