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動可持續減貧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8日 05: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顧仲陽)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回良玉出席開幕式並代表中國政府致辭。他強調,改善民生、消除貧困是中國政府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新階段扶貧開發的主要目標,把連片特困地區作為主戰場,加大資金投入和統籌協調力度,集中實施一批貧困人口直接受益的民生工程,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作出貢獻。

  回良玉指出,過去10年間,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不斷完善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政策體系,不斷加大改善民生、扶貧開發的投入和工作力度,不斷激發貧困地區發展的內在活力,不斷凝聚社會各界參與減貧事業的廣泛力量,扶貧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要看到,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貧對象規模仍然很大,返貧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發展相對滯後,扶貧開發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回良玉強調,從今年起,中國政府將組織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要堅持開髮式扶貧方針,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充分發揮貧困地區資源優勢,加強基本農田和農田水利建設,發展特色優勢産業,使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要把社會保障作為解決溫飽問題的基本手段,進一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養制度和臨時救助制度。要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解決好貧困地區飲水安全、生産生活用電、交通和農村危房改造,積極發展貧困地區教育、醫療衛生、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要促進性別平等,切實保障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等脆弱人群的權益和服務。要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扶貧政策,中央將重點支持連片特困地區。

  回良玉指出,為了如期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應大力促進國際交流,推動各國互利合作、共同進步。發達國家應繼續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支持、技術轉移和經驗分享。發展中國家應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切實改善民生,實現可持續減貧。各國際組織應加強國際發展援助,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可持續減貧能力。

  本次論壇由國務院扶貧辦和聯合國駐華系統聯合舉辦。國家有關部門負責人、聯合國相關機構高級官員、專家學者以及社會團體代表等出席了論壇。論壇開幕式上,還頒發了友成扶貧科研成果獎。

  開幕式前,回良玉會見了聯合國副秘書長、開發計劃署署長海倫克拉克,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協調員瓦萊麗阿莫斯等外方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