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上海: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片試驗田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5日 2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上海10月15日電(記者許曉青孫麗萍)來自墨西哥、澳大利亞、印度的3位青年作家15日在上海與中國小説家王安憶展開了一場有關“東西方未來”的對話。

  從老子的和諧觀到唐詩宋詞,從青海“花兒”到上海的先鋒音樂創作,澳大利亞女作家琳達尼爾通過上海觀察中國,驚嘆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這是上海在國內率先試點的一項寫作計劃,已是連續第四年邀請外國作家駐點上海兩個月開展創作。與之相對應,澳大利亞、荷蘭、愛爾蘭等國的大學或文學機構也陸續邀請上海作家駐點創作。

  在王安憶看來,遍及五大洲的外國青年作家樂於“登門”創作,其實也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種獨特方式。“讓外界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學現狀很重要,這樣的寫作計劃可以構築起一條中國文學與外部世界溝通交流的渠道。”

  作為一座開埠160多年的城市,上海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歷程中擁有其獨特地位。美國作家墨菲曾寫道:“假如你想了解中國,那麼你必須先了解上海,因為上海是打開近代中國的一把鑰匙。”

  進入21世紀,上海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片試驗田。從國産劇目、院團、出版物、影視節目等紛紛踏出國門,到如今一種由中方主導、擁有版權優勢的中外合作模式正在形成。

  今年“十一”長假,遠在美國紐約的費舍爾音樂廳,奏響了由中美兩國交響樂團聯合委約創作的紀念“911”管弦作品《甜美的早晨》,曲目中還選取了中國唐代詩人李白作品《戰城南》中的元素。

  作為委約方代表、上海交響樂團團長陳光憲告訴新華社記者:“在幾乎被西方人壟斷的交響樂界,有了中外共同擁有西方原創作品版權的案例。”

  據上交藝術總監、指揮家余隆介紹,交響樂是西方觀眾十分樂意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上交與紐約愛樂樂團的合作,試圖將這種跨國的音樂交流渠道固定下來,不僅試點聯合委約創作,還達成了互邀互訪的演出機制,並計劃共建一所“樂隊學院”,培育國際化的樂隊演奏人才。

  無獨有偶,在有“中國電影搖籃”之稱的上影集團,以中方為主導的中外聯合出品模式也已初試啼聲。2011年,上影與《黑天鵝》製片人邁克梅達沃伊啟動合作出品史詩巨片《魔咒鋼琴》。上影與《阿凡達》的特效製作公司聯合製作3D版經典動畫《大鬧天宮》,則將於2012年公映。

  “與上影前些年的合拍片《藍莓之夜》《木乃伊3》等最大的不同,這些新作品都是以中方為主導,其演繹的主題也富有中國特色。”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解讀,“我們正嘗試用電影語匯,把中國故事更好地講給世界聽。”

  面對“入世”後的跨國文化貿易考驗,上海還利用得天獨厚的對外經貿地位和保稅港區的“境內關外”優勢,選址外高橋保稅區,建立了國際文化服務貿易平臺。這是國內第一家以“政府推動、企業運作”模式運作的公共性文化貿易服務平臺。近年來,該平臺在雙向互動中助推中國文化産品“走出去”先行先試的探索,星空衛視的片庫收購、上海世博會諸多舞美裝置的租賃等,都得益於此。

  文化學者許紀霖認為,從文化的角度看,上海是碼頭、是搖籃,更是一個大熔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