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農産品價格大跌 業內吁建立全國性信息服務平臺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4日 00: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近,我國內蒙古地區新上市土豆因為銷售困難而價格下跌,江西省農産品市場綠豆平均價格比2010年底下降20%,苦瓜下降19%,農産品價格週期性波動問題引起了社會關注。

  去年價格暴漲的土豆今年賣難,去年飆升的綠豆價格今年走低,如何防範農産品價格下跌的週期性風險?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在內蒙古、江西等地進行了追蹤採訪。

  土豆銷售困難農民愁眉不展

  正值土豆銷售黃金期,我國土豆主産區內蒙古自治區農民卻愁眉不展。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蘭察布市和錫林郭勒盟等土豆主産地,土豆價格比去年同期下跌了30%至50%。

  看著跌價的土豆,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可可以力更鎮中營子村農民張玉香説:“種土豆一畝地收入不到100元錢,真是搭上苦工白幹了一年。”他今年種了8畝土豆,畝産量約750公斤,包括500公斤大個的和250公斤小個的,按現行市場價算一畝的産值共計500元,而每畝地化肥、種薯、雇人等的投入就達400元。

  在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五一種畜場,來自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魏秀連去年與6個親戚承包了1000畝耕地種植土豆,收購價是每公斤0.8元左右,畝産值約2000元,但每畝地投入將近3000元,一畝地要賠1000元。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去年土豆價格高,今年全國土豆種植面積擴大,産量大幅度提高,因而供給相對過剩。

  中國澱粉工業協會土豆澱粉專業委員會會長周慶鋒説,去年全國土豆總産量不足5000萬噸,而今年全國總産量預計超過7000萬噸。

  據內蒙古農牧業廳種植業管理處統計,今年全區土豆的種植面積1140多萬畝,比去年增加110萬畝左右,産量1100萬噸,比去年增加260多萬噸。

  今年以來,除了內蒙古土豆大量滯銷以外,遼寧、山東等一些地區大白菜也大量滯銷,目前山東大白菜價格跌至每公斤0.06元;此外,棉花價格也出現下跌。

  應對週期風險加強管理服務

  呼和浩特市武川縣上禿亥鄉范家村的農民祁孝華説:“現在種地太難了,往往是前一年掙錢的作物,第二年就賠錢,我們每年也不知種什麼好。”像祁孝華一樣,許多農民都受到了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導致農業生産決策失誤,並造成減收、返貧。

  雖説供過於求是此番土豆價格下跌的直接原因,但如何減少農産品市場的經營風險並不是一件容易事。供不應求-價格大漲-大量種植-供過於求-價格大跌,這種風險似乎成了一種週期性現象。

  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農民王三喜説,農民往往根據去年的行情來決定今年的種植情況,但人人都跟風種一類農産品,價格就下來了。“而且,就算收成好,賣家也很難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土豆滯銷事件暴露了我國農産品市場的脆弱性,也説明農産品市場流通體系的不完善,政府有關部門的信息服務還不到位,缺乏市場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和應對能力,最終使農民利益受到損害。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張闔成指出,對於農産品生産與流通,社會上普遍認為存在“兩頭叫、中間笑”的情況,這在一定意義上説明了産業鏈各環節利潤分配不合理。當前要探索建立生産、加工、流通一體化的行政管理體制,從農業市場信息系統強化職能手段,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記者採訪中發現,也有一些薯農利用網絡等平臺打開銷售渠道。比如,陜西省今年土豆同樣大豐收,為解決滯銷難題,咸陽市旬邑縣馬欄鎮馬欄村村委會通過官方微博成功銷售5000多噸土豆。

  據了解,內蒙古自治區正在組織農業、商貿流通部門和行業協會、農民經紀人、販運大戶,利用網絡、電視等新聞媒體,發佈土豆銷售信息,與全國各大批發市場、經銷商對接。強化信息引導走出波動怪圈

  據了解,目前國內期貨市場上市的糧油類期貨包括鄭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麥、菜子油和早秈稻期貨,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豆粕、豆油、玉米及棕櫚油期貨等10個品種。

  一些專家指出,由於農産品生産具有週期性等特點,往往是調控難點,而期貨市場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價格發現”,可以對農産品生産發出“強烈信號”。中國期貨協會會長劉志超指出,糧油産品是我國上市交易比較早的期貨品種,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糧油期貨市場逐步擴大,糧油期貨市場的功能作用也在不斷顯現。

  在西方國家,期貨已融入到農産品生産中,“農民跟著期貨走、種植意願看期貨”,已演變為一種生産方式。在中國,由於受期貨品種覆蓋面偏低、投資結構不合理、千家萬戶小生産等“先天不足”制約,“農期對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方面需要健全體制、完善功能,進一步拓展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深度和廣度,另一方面需要進行農業生産組織形式創新,培育真正的市場主體。

  河南一些基層幹部説,一些農産品生産大起大落,關鍵是沒有建立功能齊全、覆蓋面廣的市場信息網絡。上級總要求基層幹部給農民送信息、指導生産,但國內大宗農産品市場已與國際市場聯動,情況複雜,基層幹部根本把握不住。雖然我國也建立了期貨市場,但畢竟離農民和基層幹部太遠。實際上,農民是靠著“去年價格”指導今年生産,總跟不上趟。

  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九認為,造成“賣難買貴”的根本原因是供需信息不對稱,農産品“賣難”只是一個開始,信息不通暢還會導致“買難”的困境。他呼籲儘快建立起全國性農産品信息服務平臺,解決信息溝通不暢問題。

  北京新發地市場信息部經理劉通認為,農産品銷售成本中場地租金是“大頭”,開發商皆以商品房門市出租價錢定價,導致租金和菜價同時上漲;另外,隨著城鄉接合部的大拆大建,使得原本廉價出租的平房消失,也讓蔬菜經營的個體商戶的生活成本大幅提升,間接導致菜價的提高。

  解決“賣難買貴”問題,有關專家認為,一些歐美國家的做法值得借鑒,例如以政府買地置房為主,建設公益性的社區菜市場和批發市場,並以免所得稅的方式向外廉價出租;又如專門制訂公益性市場法,將農産品流通市場的建設作為一項公益性的事業來辦,而不是完全依靠市場化和企業化運作等等。

  連日來,國家有關部門動員大型企業如物美、華潤萬家等前往産區進行“農超對接”;內蒙古有關方面也採取措施,派工作人員到北京、山東等地大型蔬菜批發市場跑訂單、找銷路;部分省市和自治區,緊急劃撥資金支持土豆收購及加工。

  一些企業自發托市收購,如將軍紅實業集團公司近日在內蒙古以高於當地市場0.1元左右的價格收購土豆1萬噸。該公司總裁任傑峰建議,希望國家在建設鮮活農産品流通體系過程中,拿出資金扶持有冷鏈和門店的流通企業,使其成為穩定農産品價格的重要渠道。

責任編輯:郭思宇

熱詞:

  • 農産品生産
  • 價格發現
  • 農産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