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基層幹部網絡運用普遍滯後 面對輿情多眼高手低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2日 10: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開會發言不抽名煙;出席會議不戴名錶;基層視察不打雨傘;災難發生不露笑容;突發事件不當新聞發言人”這是近來微博上流行的“官場新十大警示”。

  “經驗之談”看過此段子的公職人員普遍如此回答本刊記者,因為每項“警示”背後,都有著名網絡公共事件的影子,在調侃戲謔中,形象地展現了互聯網時代對於幹部帶來的壓力與轉變。

  近年來,互聯網對於公共事務和政策的影響日益深入,基層黨委政府承受來自虛擬世界的網絡壓力與現實社會的發展壓力雙重考驗。面對“網上被罵,網下加壓”的境況,在基層幹部中出現執政能力的“短板”現象。比如,網絡“恐懼症”與“麻木症”並存,要麼把網上輿論視為洪水猛獸,想當然地進行堵、封、瞞、蒙,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要麼漠視網上民情而反應遲鈍,貽誤引導和處置的良機,導致“小事情”演化為“大事件”。

  網絡“恐懼症”與“麻木症”

  針對一些地方出現政府相關部門前後説法不一、官方消息頻頻“翻案”等網絡公共事件,復旦大學輿情研究中心主任朱春陽認為,這暴露了“網絡恐懼症”給政府公信力帶來的巨大損害。在成千上萬的網民“網絡圍觀”與“人肉搜索”的情況下,沒有人或部門能只手遮天,掩蓋真相,堵、封、瞞、蒙的手段只會讓政府部門為個別問題付出了整體公信力的代價。

  “對互聯網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懼與畏難心理,是當前幹部群體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互聯網管理部門官員坦言。

  重慶市去年在一千多名領導幹部中進行的調查顯示,在“與網民在線交流有哪些顧慮”的調查選項中,21%的人擔心“説錯話表錯態”,42%不能接受“網民謾罵和嘲諷”,12.6%擔心“被當面舉報和質疑而難堪”。

  “與網絡‘過敏’相對的是,一些部門和官員對網絡完全‘脫敏’,對網絡輿情麻木遲鈍。”研究網絡輿情的學者指出,無處不在的網絡實際已打破了傳統的輿論生態,即使是過去認為的一些“冷門”部門也可能一夜之間成為輿論中心,缺少應對意識與經驗讓它們往往“被動挨打,步步被罵”。

  網絡時代幹部“本領缺陷”

  微博目前用戶達3億,已成為互聯網最熱門的新領域,但不少官員對微博要麼完全不懂,要麼一知半解。”北京一門戶網站高管告訴本刊記者,在受邀給地方黨政部門講課過程中,他發現很多基層幹部完全落後於網絡時代,“對我們講的很多東西一臉茫然。”

  儘管這些年基層幹部的網絡知識、參與能力以及對新興媒體傳播規律的認識有明顯提高,但總體上與廣大網民尤其是網絡意見領袖相比,基層幹部大多處在“菜鳥”水平,彌補“本領缺陷”尚需要幹部與“網”俱進。重慶市去年的調查表明,儘管幹部整體上網率已超過90%,但多屬淺層單向觸網狀態,81%的人只是上網“看看新聞”,不會使用QQ等即時通訊工具的達42.7%,對微博等社交網站完全不了解的達81.3%。

  多位受訪的互聯網管理部門官員指出,BBS、新聞跟帖、博客、QQ群、3G、微博等被網民廣泛運用,網絡已進入Web2.0時代並逐漸開啟Web3.0時代,但基層幹部僅僅掌握了門戶網站的新聞瀏覽和發佈技巧,而對於互聯網新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可謂“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説明基層幹部對互聯網新技術的發展和運用方面的認識普遍滯後,“官員的網絡觀念如何從‘你説我聽’,走向‘你問我答’,再走向‘你説我説’,還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提升過程。”

  重慶市委宣傳部網絡處處長周庭勇認為,在信息化時代,客觀上形成了兩個輿論場,一個是由報紙、廣播、電視、期刊等媒體形成的傳統輿論場;一個是由網絡與手機等新媒體構成的新興輿論場。當前的基層幹部很多是在相對封閉的傳統媒體構成的“輿論溫室”中成長起來的,“和風細雨”式的輿論監督往往讓他們形成“媒體可控”的依賴心理與集體無意識。不少基層幹部依然用對待傳統媒體的心態和方式來對待具有高度開放、互動、參與的新興輿論場,必然會在新媒體輿論場的“暴風驟雨”中敗下陣來。兩個輿論場的強烈反差導致一些領導幹部在“輿論可控的僥倖”和“網絡無常的無奈”的“糾結”中左右搖擺,對網絡輿情的“過敏”與“脫敏”並存。

  “除面對網絡時代存在‘本領缺陷’外,觀念和機制上的障礙也使基層幹部在面對網絡輿情時‘眼高手低’,平時宣稱重視網絡輿情,談起來也頭頭是道,但一旦涉及自身,往往手足無措、反應過度、處置失當。”接受本刊記者採訪的專家與官員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慣性依賴心理,讓一些幹部産生“網絡可控”的僥倖心理。有些地方幹部對媒體的負面新聞,以往採用長期沿襲的堵、蓋、封等手段,從而使一些幹部始終認為,新聞傳媒是可以控制的,從而在心理上産生一種虛妄的輿論安全感,並且一成不變地用這種“老眼光”來對待互聯網這個“新事物”。

  二是輿論監督不屬於幹部選拔機制內的重要因素,使幹部缺少提高網絡運用能力的壓力和需求。在當前領導幹部選拔任用過程中,很少需要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也不需要直接在媒體和大眾面前展示自己。既然幹部升遷無需擔心媒體質疑和不必利用媒體展示自己,他們自然也就沒有提高這方面能力的內在動力和現實需要。

  三是一些傳統思想觀念成為幹部網絡運用能力提高的障礙。“家醜不可外揚”的思維定勢,令一些幹部視網絡為洪水猛獸,時刻提防並設法控制。凡是轄區內的突發事件或違法犯罪事件,都關著門解決,嚴禁走漏消息。以為這樣“上可以瞞領導,下可以騙百姓”。

  “妨礙進步、影響升遷”的思想顧慮,令有的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往往把正面報道看作是對其工作的肯定或褒獎。若有負面信息見諸網絡,就認為是大禍臨頭。

  “身正不怕影子歪”的剛愎心態,使一些官員自認為為官清正,不理睬輿論監督,不注重民聲,對各種傳言和質疑不回應。

  “網絡讓問題擴大化”的錯誤觀念,使一些官員認為網絡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事情一旦上網,往往會掀起軒然大波,使問題擴大化、複雜化。

  提陞官員執“網”能力

  今年7月下旬的“四川省阿壩州錳渣污染涪江”突發環境事件中,地處下游的重慶市民也出現恐慌苗頭。重慶環保局迅速通過擁有22萬粉絲的“重慶環保”官方微博,24小時滾動發佈水質最新監測情況,重慶40個區縣環保官方微博“一呼百應”,同步轉發“重慶環保”首發信息,網友競相轉發。同時,網絡媒體、廣播、電視、報紙、手機報等快速跟進,形成立體式發佈網絡,實現信息全公開,人群全覆蓋,快速形成主導輿論,將傳言淹沒在真實信息的“海洋”裏,受到了重慶市民好評。

  從某種程度上看,這種對輿情的快速、公開、透明的回應來源於過去的“吃虧”教訓。前幾年經歷“彭水詩案”、“最牛釘子戶”等網絡事件後,重慶總結經驗教訓,對官員開展網絡培訓案例教育,推動部委辦局和區縣黨政“一把手”定期與網民開展在線交流,建立突發事件網絡首發和日常回復制度等,使各級領導幹部的網絡素養有大幅提高。

  “現在重大突發事件中,一些區縣和部門變過去‘捂、堵、刪’的簡單被動做法為主動説、及早説、公開説,産生不少類似于重慶環保應對水污染的成功案例。”周庭勇認為這是一種令人欣喜的進步。

  分析近年影響較大的網絡輿情事件,研究網絡輿情的專家學者也得出一個規律性的結論:凡是本地區或本部門曾經發生過有一定影響的網絡輿情事件,這些地方或部門的領導幹部對網上輿情就更重視,對網絡事件的處置也更及時得體,並且往往是“受傷”越深,重視程度越大。但如果全部靠“吃一塹”才“長一智”,其代價未免太大。

  黨建學者、中央黨校教授王長江在其主編的《世界執政黨興衰史鑒》一書中指出,在當今信息傳播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民眾對表達途徑和信息獲取渠道的選擇多樣化了。如果仍沿用過去的套路,對民意和其他信息的感受不靈敏,傳遞不準確、不及時,那麼,人們對執政黨的信任就會迅速下降,對執政黨的能力表示懷疑。

  “世界上一些大黨老黨失去執政地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其長期依賴傳統的溝通手段,而後起的反對黨則更能利用現代溝通手段爭取公眾的認同。”王長江在總結他國執政黨成敗教訓後如是説。

  接受本刊記者採訪的互聯網管理部門官員和專家學者也持相同看法:正確認識網絡、關注網絡、包容網絡、接受網絡、使用網絡,具備一定的網絡素質和能力是網絡時代各級領導幹部必備的素質和能力,應當從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來提高官員的網絡執政能力。他們建議,要有計劃地開展培訓與學習,把網絡內容納入到地方和部門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把網絡知識納入各級黨校培訓課程,把領導幹部網絡素養納入領導幹部考察、考核體系,以提高各級幹部對網絡的認知水平和運用能力,打破幹部對網絡的畏懼、畏難心理。

  本刊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一些重視執“網”能力提升的政府機構和官員,也開始嘗試利用網絡引導輿論、獲取反饋,與公眾交流,在網絡上發出理性、客觀、正面的聲音。一大批有號召力、影響力的“官員意見領袖”在網絡上也十分活躍。

  擁有百萬粉絲的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蔡奇是最受網民關注的“官員意見領袖”。在日本核泄漏引發的搶鹽風波中,一名網友3月16日在微博上向蔡奇報料:“蔡部長,現在全省在哄搶食鹽,請省領導關注”。數分鐘後,除蔡奇外,微博新人、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和杭州市衛生局長陳衛強相繼在微博上作出回應,告訴網民核輻射監測結果、食鹽供應充足、碘鹽無助抗輻射等等,官員的安民告示在短短數小時內被轉發了數千條,這些及時的言論引起網民廣泛好評。

  在蔡奇的帶動下,浙江省組織系統90%的幹部已有個人微博,全省有三千多名幹部擁有微博,形成了微博上的“浙江軍團”。在“723”動車事故中,浙江政務微博集體發力,以及時、坦誠、公開的發聲,在網上瀰漫的一片質疑與不滿的情緒中,贏得了難能可貴的理解與好評。

  “官員主動觸‘網’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的作用,不能撿了話筒,就扔了擴音器”。中國傳媒大學輿情研究所副所長李未檸指出,現在有種傾向:似乎官員都到網上開微博,與網民在線交流就能引導好網絡輿情,代替媒體功能。

  她認為,媒體的專業性、獨立性與公信力是官員不可替代的。如果在一些重大公共事件中傳統媒體關鍵時刻“被失語”,將導致黨委政府和媒體公信力下降,網絡傳言的公信力反而增強。而如果主流媒體輿論通道及時且暢通無阻,完全滿足受眾的知情權,微博等網絡信息就不會被如此追捧。

  受訪專家建議,當前應落實中央《關於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等文件的要求,切實保障報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的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的採訪報道權,以權威、準確、客觀的聲音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才能減少網絡謠言、偏激言論的空間。(記者黃豁季明李舒)

責任編輯:郭思宇

熱詞:

  • 網絡輿情
  • 基層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