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農村莫成污染企業的避風港(話説新農村)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5日 03: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消除城鄉之間的環保標準差,建立農民的權利表達和利益分享機制,加大對農村環境治理的投入

  近日媒體的兩則報道引人深思,海寧晶科污染事件,潢川華英污染事件,兩家企業都是知名企業,問題工廠都在農村。它們是當地的"納稅大戶",又是污染的罪魁禍首。這兩家企業被媒體推到前臺,但還有多少污染企業在農村潛伏,還有多少企業在超標排放?

  其實,這兩個事件並非偶然,污染企業"上山下鄉"已成為普遍現象。這些年,國家節能減排力度加大,環保門檻越來越高,不少污染企業在城市呆不下去了,紛紛向農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村轉移。去年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表明,農村污染排放佔到了全國的"半壁江山",其中企業排放是一個重要方面。血鉛超標、鉻污染等頻發的農村污染事件警示我們:農村環境,難以承受污染之重!

  污染企業落戶農村,圖的是利益。因為農村有"特殊政策",監管薄弱,企業從落戶到生産,一路綠燈。另外,農民維權意識差,企業搞點招工、福利,花點小錢就能搞定。環境低成本換取高利潤,農村成了污染企業"避風港"。

  地方接納污染企業,圖的是政績。經濟指標見效快,因此,在發展和環境之間,在城市和農村之間,往往把農村和環境撇到了一邊。有人認為,落後地區吸引"納稅大戶",不吃點虧,還挑三揀四,人家憑什麼來投資?甚至把污染企業奉為上賓,出了問題,地方政府還百般袒護。

  企業和地方一拍即合,帶來的環境惡果只有百姓承擔。在一些農村,有河皆幹、有水皆污,農民守著河湖沒水喝。有的地方,曾經的青山綠水難覓蹤影,空氣刺鼻,莊稼減收。雖然地方經濟指標上去了,但農村環境污染了,農民生活鬧心了,這樣的發展有何意義?

  科學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發展,農村也不能例外。犧牲農村環境換發展,犧牲農民利益換發展,這樣的代價,誰也無法承擔。杜絕污染"上山下鄉",首先要確立整體環保的理念,消除城鄉之間的環保標準差。嚴格招商引資準入門檻,加大對環境指標的考核力度,加強污染企業監管,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另外,建立農民的權利表達和利益分享機制。農村是農民生活的地方,在農村建工廠、上項目,對環境有何影響,應該尊重農民的意願,對於落戶農村的"負外部效應"的企業,農民理應享有利益分享權益。再有,加大對農村環境治理的財政投入力度,把錢用在刀刃上,從法律制度層面入手,完善農村環境保護的制度與政策。

  農村不能成為污染企業的避風港, 對於環保基礎薄弱的農村而言,保護這裡的青山綠水,保護農民的生活家園,刻不容緩。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污染企業
  • 避風港
  • 污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