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三位老兵重返故地 只為一張退伍證明

——CNTV記者民族人家行走進四川甘孜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2日 23: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三位老兵在前往甘孜的途中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記者龐帥 倪楊):2011年9月22日,成都前往甘孜的路上時晴時雨,客車中途休息時,潘興華向窗外的小販買了10塊錢的新鮮核桃,並熱情地分給周圍的同車人,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潘興華是四川瀘州古藺縣人,年近60歲的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年輕:打理過的黑色頭髮,黝黑膚色,穿一件藏藍色的西裝外套,提一隻黑色公文包,不像當地居民,也不像遊客。四十多年前,16歲的他和幾位同鄉一起在甘孜當兵,這次去康定,是自1973年他們退伍以後第一次故地重遊。

  和他同行的還有63歲的蘇組方,也是瀘州古藺縣人,健談開朗。在談起40多年前在甘孜當兵的經歷時,蘇組方滔滔不絕。他,19歲入伍,比兩位同鄉大3歲,因此對於當年的故事印象也更加深刻一些;60歲的陳明禮當年和潘興華一起退伍之後回到家鄉務農至今,在三個人中比較沉默,只有在和兩位戰友兼老鄉憶往昔的時候才會操著濃濃的四川口音談笑風生。 

  這三個人組成的“旅行”隊伍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一部叫做《激情燃燒的歲月》的電視劇。他們在甘孜當了幾年兵,參加了很多場剿匪平叛戰鬥,已對這裡的山山水水了然於心,每一個山坡、每一道溝壑都可能有他們戰友流過的血與汗。沿途中,他們會熱烈討論起這座山或者那條河曾經的模樣,表明他們對這裡的一切都再熟悉不過。可是對於眼前的道路、建築、路邊的民居和小店舖,以及工廠、通信基站、水電設施,他們三人會不約而同地轉頭看向窗外,和初次來訪的遊客一樣,似乎又對這裡充滿著陌生。 

  車上遊客很多,每路過一道風景,相機的快門聲便響個不停,甘孜州如今以美景著稱,跑馬山、貢嘎山等名山,金沙江、大渡河、雅礱江等主要河流;雪山、高原、峽谷、草原,自然風光多姿多彩,聞名遐邇,招攬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可是蘇組方説,當年甘孜留給他最深的印像是“苦”。冬天,冰天雪地,夜晚戰士們在雪地上鋪一層塑料布,和衣而睡。到清晨凍醒時,身上蓋著的褥子、大衣已經是厚厚的大冰塊,不得不用力推開,那層冰夾雪足足有三十公分厚。蘇組方一邊向我們訴説著,一邊用手比劃著。   

  其實,“遊玩”並不是他們此行的主要目的,而是為了每個月228元的補助。這表面上微不足道的228元,其實代表了他們青春中最寶貴的經歷。潘興華的公文包裏,裝滿了各種詳細資料,從退伍證明到各種國家相關文件,足足有數十份。其中,有一份是民政部、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與衛生部聯合下發的關於印發《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的通知,《辦法》中規定,在鄉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以及享受國家撫恤和生活補助的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參戰退役人員,按照屬地原則相應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立優撫對象醫療補助制度,保障水平應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負擔能力相適應,並保證優撫對象現有醫療待遇不降低;給予優撫對象醫療服務優惠和照顧。各地應通過財政預算安排、福利彩票公益金,以及吸收社會捐贈等多種渠道,籌集優撫對象醫療補助資金,主要用於:一至六級殘疾軍人醫療補助,對規定範圍內的、起付標準以下、最高支付限額以上,以及個人共付的醫療費用給予適當補助;對所在單位無力支付和無工作單位的七至十級殘疾軍人舊傷復發的醫療費用給予補助;對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及享受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規定待遇後個人醫療費用負擔較重的其他優撫對象給予補助。 

  潘興華拿著1973年部隊開給他的退伍證明一再強調,自己是符合這一要求的,滿足享受國家給予他們醫療補助資金的條件。經過他們的努力,家鄉政府的相關部門已經給他們打開了“大門”,現在他們缺的,就是四川省甘孜軍分區的一個證明,證明在1969年4月,他們應徵入伍到原甘孜州獨立騎兵第二團,參加了1969年12月至1972年10月在甘孜州色達縣等地執行的剿匪平叛任務。這就是他們這次重返甘孜的目的,同時,也給了他們看看40多年後的甘孜州一個理由。  

  如今的甘孜和他們印象中的甘孜已是大不相同。據四川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調研報告稱,甘孜州固定資産投資快速增長,一批骨架公路、機場和水利等基礎設施建成投産;支柱産業發展壯大,生態能源産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0%,生態農牧藥業産業化水平提高;旅遊文化欣欣向榮,品牌不斷提升;優勢礦産發展加快,開發秩序進一步規範;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取得新成效,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成效顯著。革命老區爐霍縣鮮水河流域水電開發加快推進,鮮水河電站建成投産,關門梁、朱巴兩級電站進入預可階段;並網光伏發電成功招商,第一期1萬千瓦工程完成可研;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兩家央企和成都嘉潤集團一家省企進駐該縣,牛羊肉聯合加工廠、康巴牦牛乳業公司、雪域俄色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糧食購銷公司、澱粉開發有限公司、唐卡藝術協會等涉農企業逐步壯大。甘孜縣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公路網絡體系逐步健全,通車里程達到1160公里;電信、移動、聯通等通訊綜合覆蓋率達到70%以上;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面實施了教育“十年行動計劃”,寄宿制辦學力度加大,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享受“兩免”政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4.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86.5%。 

  而州府康定,跑馬山巍巍聳立,折多河浩蕩不絕,這個歷史上有名的茶馬古道重鎮在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活躍,各類商業網點密布城鄉,修了機場、建了公路,更將旅遊業發展得有聲有色。 

  如今的康定新城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一個直觀的“瀏覽器”。據康定縣委書記相洛介紹,2010年當地生産總值達19.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5327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42001萬元;城市消費品零售總額59385萬元;旅遊總收入114187萬元;一、二、三産業比為14.1:57.6:28.3;城鎮化率達47.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2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386元。在實施全省牧民定居行動計劃後,以牧民帶動旅遊業,以旅遊業為牧民創富。在潘興華印象中40多年前因無處可去又極度缺乏物資而打劫軍隊的武器與糧食的牧民在當今早已不復存在。面對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車流,他們興奮又有些陌生,雖歸故地,已為異鄉客。 

  幸運的是,康定還有他們的戰友,蘇組方興致勃勃地撥打著老戰友、老上級的電話,這次順利地開出證明已可想而知。

  途中老戰友打來電話,蘇組方的那款專為中老年人設計的國産手機響起嘹亮的《咱當兵的人》的鈴聲,“咱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  

責任編輯:張洋

熱詞:

  • 老兵
  • 重返故地
  • 只為
  • 退伍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