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高端市場頻現假洋品牌 企業鑽了“求洋”消費空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5日 06: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民圖片

  高端市場頻現假洋品牌

  很多所謂“國外高端品牌”其實都是境外註冊、國內生産,甚至有專門的服務機構代辦境外註冊,國內小企業一夜之間變成“跨國公司”

  近日,一位從美國回來的音像發燒友向記者説起一件奇怪的事——他在廣州某電器城發現了在美國市場上消失多年的音響品牌“匯點”(counter point)。朋友説,“匯點”公司在美國已經倒閉10多年,而且之後再沒有以任何形式出過以“匯點”為品牌的産品,現在怎麼會在廣州出現呢?

  記者調查得知,美國匯點倒閉之後,就有中國企業在國內搶注了這個商標,而且從商標設計到産品風格都與原版“匯點”一模一樣,銷售策略也是大肆鼓吹“美國品牌”。

  這只是假洋品牌在國內大行其道的一個典型案例。達芬奇傢具造假事件,將“假洋鬼子”的嘴臉暴露無遺:一張單人床能賣到10多萬元,一套沙發能賣到30多萬元,而這些所謂100%意大利生産的“國際超級品牌”,相當一部分不是産自意大利而是産自國內,所用原料也並非宣稱的名貴實木而是高分子樹脂材料。

  業內人士表示,達芬奇事件僅僅暴露出傢具業問題的冰山一角,其實傢具業“假洋鬼子”現象早已比比皆是,甚至成為行業潛規則。從品牌、材料、設計、産地,甚至包括歐美的相關認證,滲透到每個環節,其中尤以床墊、地板、衣櫃業“假洋鬼子”最集中。

  其實,假洋品牌並非今日才出現,上世紀90年代就有一些服裝領域的假洋品牌,或者在國外註冊生産地、在國內生産,或者起一個洋名字,來提升自己的“國際品位”。

  在商場裏,消費者經常會看到“卡爾丹頓”、“吉諾裏茲”、“歌浪尼”等一個個洋味十足的品牌,而且大都標榜意大利品牌、法國設計、美國款式,售價動輒二三千元,一套西裝即便售價超萬元也稀鬆平常。但是,有過出國經歷的人卻很納悶:這些所謂的外國品牌,在原産地怎麼也見不到蹤跡?有的甚至都沒有聽説過。

  據業內人士介紹,這些所謂國外“高端品牌”基本都是國內企業註冊、在國內生産銷售,無非在國外註冊了一個洋名而已。例如,“卡爾丹頓”只在意大利進行過商標註冊,沒有任何生産、經營、銷售活動,記者通過國家工商總局網站查詢的註冊信息顯示,目前商標擁有者是深圳市卡爾丹頓服飾有限公司。無獨有偶,與“卡爾丹頓”頗為相似的還有一個“阿詩丹頓”,這個號稱來自美國內華達州的電器,實際上並非美國品牌,而是中山市歐亞樂電器製品有限公司註冊。

  一次企業博覽會上,記者見到了一項令人震驚的“現代服務業”:在一個挂有“香港企業註冊登記服務中心”字樣的攤位前,禮儀小姐四處兜售他們的新業務,宣稱只要交8000—2萬元不等的價格,就可以讓企業“輕鬆晉陞香港集團公司”。據記者了解,這樣的服務絕不僅僅限于香港一地。只要企業家願意,他們可以找到很多仲介代辦世界任何一地企業註冊。“註冊中心”還提供一個海外國家的公司地址和電話號碼,並有專人值守,一旦有顧客打來電話到“海外總部”,就回答説老闆去某某國家出差了,也許這一個接話員同時受雇于幾十家“跨國企業”,而國內小企業一夜之間也就成了“跨國公司”了。

  企業鑽了“求洋”消費的空子

  部分消費者更喜歡洋品牌,企業投其所好、找到生財之道;再加上國貨屢屢出現質量問題,假洋牌子才有生存空間

  假洋品牌為何這麼“牛氣”?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負責人趙萍認為,要從需求和供給的角度來分析。“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提高,消費結構也在不斷升級,消費檔次隨之提升。”趙萍説,以前人們買東西更加務實,喜歡物美價廉的商品,對進口品牌消費較少。但現在已經發生很大變化,逐漸從原先的務實消費向心理滿足感過渡,對國際知名品牌越來越看重,更加追求個性、凸現自我。這就造成了對洋品牌的需求。

  “但與此同時,真正的國際知名品牌在國內依然供給不足、價格昂貴,這給了很多企業鑽空子、尋找生財之道的機會。”趙萍説,他們往往到國外註冊、在國內生産,給自己的産品冠以“洋血統”,以便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

  據記者了解,一款在國內頗有口碑的音響線材品牌雅寶(Yarbo)一直宣稱自己是“德國著名品牌”,但在德國的音響發燒友表示,從來就沒有聽説過這樣一個“德國著名線材品牌”。儘管該公司註冊在德國,市場僅僅在中國而已,是典型的“假洋鬼子”。

  很多發燒友對此不理解:這樣一個質量口碑都不錯的産品,為什麼也要做“假洋鬼子”?業內人士表示,打出“德國品牌”之後,企業的利潤至少翻番;而説自己是國産品牌,也許質量再好也難有出頭之日,這與消費者的心理有很大關係,也與國內很不完善的分銷渠道有關。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一根油條在街邊早餐店,只能賣四五毛錢,而到了肯德基、麥當勞,則可以賣出四五元。有些消費者認為,外國品牌再不好,也是品位的標簽、身份的象徵。如果對洋品牌崇拜到了迷信的程度,對“達芬奇”屢屢出現也就不難理解了。

  廣州一位服裝界人士認為,假洋品牌的存在實際上是消費需求的結果。國內部分消費者認為“洋品牌”質量更高,企業只能無奈。消費者的需求影響了商場,商場在招商的過程中,也變成了只認洋貨。面對幾百個品牌,商場首選的肯定是外國品牌,而衡量標準就是其商標註冊地。

  當然,不能全怪消費者“崇洋媚外”,國貨不爭氣也是重要原因。自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國內市場一下冒出至少30多個奶粉洋品牌,有的品牌宣稱“奶源進口”,有的號稱“原裝進口”,有的號稱産自荷蘭,有的號稱出自新西蘭。但據業內人士透露,這些新冒出來的洋品牌大多並非貨真價實,而是國內企業在國外新註冊的商標而已。正是由於國貨質量屢出問題,人們才更加追求“洋品牌”,給“假洋鬼子”生存的空間。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現實因素,但具有長遠眼光的企業不能老想著“傍洋名牌”,而要時刻提醒自己創造名牌。與其繼續“挂羊頭賣狗肉”,不如積極打造知名品牌,增強企業生命力。

  能管住假洋品牌嗎?

  消費者不要認為洋品牌就一定是好貨。消費物有所值,關鍵還是看産品質量,一定要保持足夠的理性

  儘管消費者對“假洋鬼子”抱怨頗多,但要對此進行監管,似乎還面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美國“施恩”奶粉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據記者了解,2002年,廣東雅士利集團、美國施恩國際有限公司、施恩營養品國際(新加坡)合股註冊“施恩”奶粉品牌,商標持有人為美國施恩有限公司。但施恩的國籍一直備受爭議。有消費者認為,施恩是廣東雅士利一手塑造的“假洋鬼子”。這個美國“施恩”根本未在美國監管當局註冊。

  當消費者舉報到工商部門時,卻遇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工商部門表示,廣州施恩公司是在中國合法設立的中外合資企業,“施恩”商標是由美國施恩公司在中國合法註冊、持有並獨家許可廣州施恩公司在産品上標明,這符合中國商標法及國際慣例,從主體資格上看施恩沒有問題。

  其實不僅僅“施恩”存在這個狀況。針對林林總總的“海外註冊、國內營銷”的“假洋鬼子”,廣東省工商局商標處工作人員寧傑表示,如果一個合法的國外品牌在國內註冊併合法授權使用,這就在商標法保護之中,至於這個國外品牌由誰註冊、國外企業的股權關係,則不在中國監管部門的監管範圍,工商部門也不可能去所在國一一調查核實該品牌、該企業的來龍去脈。廣東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副處長陳業懷錶示,他們曾經組織全省工商部門對這類“假洋鬼子”進行摸底調查,結果發現很難,總不能説人家名字叫得洋氣就説人家違規吧?

  趙萍認為,實際上,目前我們所講的“假洋品牌”,都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從法律上來説,只要是在國外註冊的公司、註冊的商標,其實就是“洋品牌”,這沒什麼問題。“例如,中國人在國外出生、國籍是外國,他來到中國之後,實際上就是‘洋人’。雖然很多人還認為他是中國人,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外國人。這裡會産生一些認識誤差。”趙萍説。

  “一家在法國註冊、國內生産的品牌,如果消費者把它當法國名牌高價購買了,工商部門就很難介入。除非這衣服少了一隻袖子或者面料破損、出了質量問題,或者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其涉嫌虛假宣傳。”寧傑説。

  趙萍也認為,如果假洋品牌涉及虛假宣傳,就一定要依法懲處。但如果僅僅是在國外註冊、國內生産這樣的問題,算不上違法違規。這提醒消費者,不要認為洋品牌就一定是好貨。消費物有所值,關鍵還是看産品質量,一定要保持足夠的理性。

責任編輯:邢斯馨

熱詞:

  • 洋品牌
  • 假洋鬼子
  • 品牌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