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協和醫院建院90週年之際:一切為了患者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5日 03: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到了協和,也就到頭了,治好治不好都心甘了!”在很多患者的心中,北京協和醫院是一座“醫學聖殿”。

  今年初,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佈了“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北京協和醫院位居榜首,婦産科、內分泌科、普通外科名列“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榜首。

  “看病人不是修理機器”,這是著名醫學家林巧稚説過的名言;“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這是醫學泰斗張孝騫留下的財富;“一切為了患者”,這是新一代協和人堅守的信念。

  90年來,一代又一代協和人秉承“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院訓,堅持“待病人如親人,提高病人滿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員工幸福感”的理念,領跑在現代醫學前沿,創造了無數生命奇跡。

  讓病人早日看上病,醫師出診率納入績效考核;讓病人早日做手術,手術不準時開臺張榜公佈

  北京協和醫院的掛號“長龍”,歷來被稱為“東單一景”。怎樣才能讓病人挂得上號、看得上病、住得進院?在醫改大潮中,協和醫院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著力破解這道難題。

  推出“銀醫卡”,患者可以在銀行網點自助終端預約掛號。9月8日,醫院率先與中國工商銀行聯手,推出具有預約掛號及診間繳費功能的“銀醫卡”。“銀醫卡”先在西院區試運行,投放號源佔到西院區診療號總量的30%。試點成功後,東院區診療號也將逐步投放銀行網點。此舉將大大縮短患者排隊掛號時間,簡化就醫流程。

  出臺醫師停診管理辦法,將醫師出診率納入績效考核。任何一名醫師停診,首先要取得科主任同意並簽字,然後必須到門診辦公室備案,同時由科主任協調安排其他醫師替診,或由本人擇期補診。如果一個科室裏醫師停診率達到5%,全科室將被扣分。

  開設夜間門診、節假日門診,激勵醫生多出門診、多看病人。骨科門診率先向社會承諾:主治醫師不限號。只要在下午4點之前來醫院就診,保證每一位患者都能挂上骨科主治醫師號。如果患者較多,超過當天主治醫師的工作量,科室隨時增加醫生出診。遇到疑難雜症,主治醫師可以將患者轉到專家門診,為患者開闢“綠色通道”。

  建立疑難病會診中心,減少病人往返多科間就診現象。2010年5月以來,胰腺病組、胸部疾病組、血液淋巴瘤組先後開診,採用單病種疑難病會診模式,集中多位國內頂尖專家,為疑難病患者制定最佳診治方案。一年來,會診中心共接待239名患者,提高了診治質量,降低了醫療成本。

  實行“首問負責制”,創立“導診單制度”。醫生在開具化驗單時,必須就患者所需做的檢查項目和地點畫鉤。患者交費後,同時拿到一份打印的“導診單”,清晰地告訴患者檢查項目在幾樓、何時做檢查、何時出結果。

  為了讓病人早日住上院,各檢查科室合理調配人員,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以來,放射科常規CT檢查做到了“零預約”,除做須腸道準備的病人外,基本實現當天開單當天完成檢查。核磁共振檢查當天完成的比例由原來的7%提高到49%。檢驗科基本做到生化、免疫、臨檢等檢查,90%當天發報告。2011年上半年,病人平均住院日下降為9.5天,較2010年縮短0.8天。

  為了讓病人儘早做手術,該院規定第一台手術8時30分準時開臺,否則張榜公佈。這就意味著沿襲多年的早查房制度,必須提前半個小時進行。醫務處算了一筆賬:每台手術間早開臺1小時,相當於全院33個手術間每天多工作33小時,也就相當於醫院擴建了4個手術室。按照每間手術室日均4台手術計算,全年就能增加5000台手術,也就意味著一年內又有5000名病人能及時做上手術。

  經過不懈努力,協和日均門診量達1萬人次以上,最高單日門診量高達1.27萬人次,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患者的就診需求。院長趙玉沛説:“病人需要什麼,我們就考核什麼。要讓績效考核成為指揮棒,破解效率、質量與服務難題。”

  安全是“1”,其他是“0”;每開一台手術,就像起飛一架飛機

  黨委書記姜玉新説,日常工作中,協和人對於安全的管理理念是:安全是“1”,醫療、教學、科研、管理是“0”。擁有安全,後面的一切都是成績;失去安全,後面的一切就無從談起。

  8時剛過,麻醉科交班會結束,麻醉醫師、手術護士分頭扎進自己主管的手術室,開始了一天的緊張工作。一名女病人被推進3層手術室第八號間,她因患左側甲狀腺癌將接受甲狀腺切除手術。這時,麻醉醫師、手術醫師和巡迴護士一齊走到病人床邊。麻醉醫師拿著一張表格開始提問,內容涉及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手術方式、知情同意等,手術醫師逐一回答,巡迴護士對照病歷逐項核對後也一一回答。

  2009年1月,北京協和醫院在國內率先開展手術安全核對制度,分別在麻醉實施前、手術開始前、病人離室前三個時間點,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手術護士三方共同進行手術過程中重要環節的核對,保障病人的手術安全。

  在國際上,手術安全核對起源於航空業飛機起飛前的安全核對,能夠有效規避安全隱患。北京協和醫院根據國際慣例制定了本土化的“手術安全核對表”,並提出一個新理念:每開一台手術,就像起飛一架飛機。

  麻醉科主任黃宇光教授説,北京協和醫院在手術安全管理方面有嚴格的制度。但是,這些制度不夠簡潔,尤其是缺乏手術醫生、麻醉科醫生和手術護士三方的有效溝通,容易出現互相依賴和推卸責任,存在漏洞和隱患。新制度的最大特點是,既保障了病人安全,又方便了臨床操作。

  讓醫護人員主動報告自己的差錯失誤,這聽起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可是,在北京協和醫院,主動報告不良事件已經成為一項例行制度。2009年4月,醫院要求:對可能因診療行為造成病人明顯損傷後果的不良事件,實行強制報告制度;對可能轉化為不良事件的安全隱患,實行自願報告制度。對於積極報告醫療過失差錯的當事人,不僅不處罰,還要給予獎勵。

  制度運行兩年來,全院報告的不良事件達1200多件。

  院長趙玉沛認為,如果將每家醫院“吃一塹”摸索出來的經驗,讓全國醫療行業都“長一智”,就可以避免患者為同樣錯誤而付出代價。

  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協和人的主流價值觀;關愛,是醫生給病人開出的第一張處方

  在老一輩協和人中,流傳著很多醫患情深的佳話。林巧稚和病人交談時,總是拉著她們的手;查房時,總是細心地為患者掖掖被角。如今,這種人文關懷精神依然在傳承。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已經成為協和人的主流價值觀。這正如婦産科主任郎景和教授所言:關愛,是醫生給病人開出的第一張處方。

  一名患者家屬曾這樣寫道:“7月初,我帶著不幸患上淋巴瘤的侄女到血液科求助。我們挂的是沈悌專家的號,等到就診時,已到了下班時間。我內心很著急,生怕因是下班時間,影響了醫生給孩子的看病效果。但是,我走進治療室,看到高齡的沈悌醫生,舉止儒雅和善,在他臉上絲毫也看不出整個下午出診的疲倦和不耐煩情緒。他非常細緻耐心地問診。當看完放射片和有關化驗單後,沈醫生很耐心地説:不要怕,這類疾病治愈率很高,要有信心。隨後,沈醫生又非常仔細地開始為她做全身檢查,包括腿部、胳膊等部位,細細地詢問是否有痛的感覺。正在這時,門被打開,走進一位沈醫生熟悉的老朋友。但沈醫生並沒有放下檢查,而是溫和地對那位朋友説:有事請等到我下班後再説。沈醫生的言行,讓我內心很受感動。沈醫生在結束所有檢查後,和藹地告訴我們,要抓緊時間辦理住院手續,爭取儘快做治療。他還説,如果實在辦住院有困難,可以再來找他,他會幫助解決。我和侄女是懷著希望和信心走出協和醫院的。當我看到大門口的‘協和’兩個字時,眼睛濕潤了。協和醫院正是有了這樣一批醫德高尚的醫生,才能百年不衰!”

  內科主治醫師吳東曾遇到一位來自河北的病人。患者是一位長途卡車司機,患肺炎後在當地治療沒有效果。吳東接診了這位患者後,一直苦於查不清患者是什麼細菌造成的感染。有一天,他考慮到病人的工作性質,請其家人離開病室,通過耐心開導,患者説出自己曾在跑長途中有過不潔性史。聽到這裡,吳東高度懷疑他是艾滋病患者。檢驗結果證實了他的判斷,患者是卡氏肺孢子蟲肺炎。後來,吳東只使用了幾角錢的磺胺,就控制住了患者的肺炎症狀。在他看來,協和醫生之所以能治好許多疑難病人,不僅是靠尖端的儀器,而是舍得花時間和患者耐心交流,仔細問診。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但協和精神沒有變。在張孝騫、林巧稚等巨星隕落之後,協和依然群星閃耀。新一代協和人繼承了忠於人民的奉獻精神和忠於科學的事業精神,在醫學的高峰上奮勇攀登。

責任編輯:邢斯馨

熱詞:

  • 就診需求
  • 患者家屬
  • 協和醫院
  • 診療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