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樓市“涼意襲人” 開發商或“降價換量”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4日 14: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中秋節,熱點城市樓市“涼意襲人”。假期前兩天,北京新建商品房網簽總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45%。滬、深、穗等地樓市的假期樓市也堪稱慘澹,以往的“金九銀十”成色嚴重不足。樓市調控效應是否出現“拐點”?

  停漲:降價是否尾隨而至

  在中秋節以前,過去“屢調屢漲”的房價已呈現少見的調整跡象。

  上海、深圳等十大城市8月住宅均價環比下降0.41%,這是一年來首次下降。從最近幾個月走勢來看,北京新建普通住房價格呈現“穩中有降”趨勢。

  “部分熱點城市是樓市‘風向標’,也是調控和限購最嚴厲的地區。這些城市房價受到遏制,將有利於引導市場預期。”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説。

  房價受抑背後,是市場的深度演變。截至8月30日,已披露年報的98家上市房企上半年累計實現凈利潤193億元,其中33家公司業績有不同程度下降。這些企業債務總額達1.01萬億元,平均資産負債率為62%,有60家企業資産負債率出現上升。

  “以前,什麼企業都往房地産行業擠,現在則是不少企業在賣房産項目。”嘉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谷文勝説,“調控讓房地産面臨整合,人們終於看到,樓市不再是一個人人能賺錢的行業。”自去年初競得一幅住宅地塊以來,嘉華公司至今沒在上海拿地,“根據目前行情,我們已基本斷了拿地念頭”。

  “停漲”之後,進一步的降價是否將尾隨而至?上海綠城玫瑰園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旦臨稱,由於一些開發商此前對今年宏觀調控政策的預期過於樂觀,導致年初制定的銷售目標過高;為完成業績考核,開發商會在三四季度想辦法增加銷量,降價會更明顯。

  北京市房協副秘書長陳志表示,如果今後堅持房地産調控決心不動搖、方向不改變、力度不放鬆,預計未來幾個月市場有望形成“降價換量”的整體格局。

  僵持:房企具有“耐藥性”調控力度不能減

  “只要不是資金特別緊急,房東還是會選擇繼續觀望。”上海房産仲介“合富輝煌”一位門店業務員説,“我們店七八月份的成交量比五六月份下降了一半。”

  種種跡象顯示,小範圍的房價調整尚未帶動量的釋放,不可對調控效果盲目樂觀。

  成交量持續“深跌”,市場博弈加劇。在北京,8月份成交商品住宅套數環比下降22.9%,這是2009年來的最低值。在上海,8月商品住宅成交量環比下跌25.6%,創下2005年以來的新低。

  上海中原地産研究諮詢部總監宋會雍認為,如果高房價的“大壩”難有鬆動,成交量很難有起色,預計今後幾個月成交低落的行情會延續。

  不可否認,近期一些輿論鼓吹“降價潮”“抄底”等,實際上有意無意誇大了市場的實際情況。上海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説,一些開發商故意把“吹風價”定得遠遠高於最終銷售價,給外界造成“大幅降價”的假象。

  上海復旦大學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傑還提醒,一些地區配套商品房等中低價位住房成交比重加大,也會拉低統計上的“均價”,對此應有辨別。

  谷文勝説,有人曾預測,開發商會因為調控壓力而大幅促銷,使商品房價下降達40%以上。但這種情況目前並未發生。經過幾輪調控,大型房企已有“心理準備”和“耐藥性”,在沒有生存危機的情況下,降價動力不大。

  “為應對調控,不少上市房企正調整債務結構,大幅提高長期借款比重。”陳晟等專家表示,今年房企海外融資、房地産信託等大幅增長,一定程度上衝抵了國內銀行住房貸款的收緊。

  有關專家據此認為,簡單依據熱點城市房價一時“停漲”或“微降”,就認為已達到調控效果,是短視的。可以預見,如果“限購令”等強力措施不能延續和擴面,房價必然出現強力反彈。

  破局:抓住“窗口期”施“治本”之策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近期表示,將不折不扣地將各項房地産調控政策落到實處。國家近期也重申了限購、增加供應、推進保障房建設、督促檢查等一系列調控措施。

  “調控政策的延續已經很明確,而且有從緊趨勢,市場預期將進一步向既定方向轉變,開發商‘降價換量’將是必然選擇。”陳晟説。

  問題關鍵是,目前部分地區樓市價格某種程度上是一個“虛假價格”,因為政府“限需求”和開發商“緩供給”形成了虛假供求關係,扭曲了價格信號。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樓市有效供應不足、投資屬性過重等問題,就難以從根本上打破僵局。

  樓市“治本”,其一在規範“房貸”監管制度。中國房地産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等專家認為,當前應從“開發端”和“銷售端”兩頭管理好房地産資金,壓縮投資、投機性資金流入樓市的渠道,並注意“區別用力”,保護保障房開發和自住及改善型購房的資金需求。

  其次是保障房建設真正“提速”。陳傑等專家表示,保障房的推進不能因調控鬆緊而“變速”,要加快做大保障房的“蛋糕”,從供地、融資、建設、分配等各環節形成制度體系,真正使樓市從市場“單腿跳”轉為市場、保障“雙輪驅動”。

  從長遠來看,最根本的還是加快配套改革。有關專家呼籲,破除地方政府對房地産過度依賴,必須從房地産稅制、財政體制等方面進行系統性改革,國家應在條件成熟的地區儘快擴大試點範圍。

責任編輯:祝新宇

熱詞:

  • 樓市
  • 開發商
  • 低價位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