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微時代”考驗幹部“微素養”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8日 04: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滿天“圍脖”(微博)

  來源:南方都市報

  “官員面對網絡,無外乎幾種:一部分身體力行,直面網民;一部分匿名‘潛水’,靜觀其變;一部分作壁上觀,指指點點;一部分視若無物,掩耳盜鈴;一部分心生懼意,問為何要有網絡?

  微博是輿論放大器,也是是非攪拌機,要避免被這一‘雙刃劍’所傷,黨政幹部還需進一步了解網絡、學習網絡、善用網絡。在‘微時代’,只有學習,而不是逃避,才能真正適應形勢。”

  對普通網友,微博是人人都可以有的“麥克風”,是個人表達的媒介;對黨政官員,微博是傾聽民聲、接觸民意的重要渠道;對實名開微博的官員,還有更重的意義——藉此讓群眾了解、理解自己的工作,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增強政府公信力。

  “微時代”來臨,官員應該怎麼把握自己的網上行為?上微博要掌握哪些技巧?怎樣把握生活與工作的界限?提陞官員“微素養”勢在必行。

  “學用微博”

  還是“遠離微博”

  經常上網、熟悉微博運用的官員,可以利用個人在網上的影響力介紹工作情況,獲得理解支持,那麼,不經常上網、對微博一知半解的官員,會怎麼樣?

  前段時間爆出江蘇溧陽某官員“微博開房”事件,在網友的強烈“圍觀”下,當事者遭到停職檢查、接受組織調查處理,這樣的結果,讓人唏噓。而陜西商洛一交通協警身著制服、誇張搞笑模倣演唱“神曲”《忐忑》的視頻被發到網上後,當事三人被辭退,對此,一些網友指責該協警影響了警察形象,但也有網友認為“辭退”處罰過重。    

  “微時代來臨,官員微博發表什麼內容,以什麼態度和語氣發表內容,常常會被媒體和民眾進行多方位的解讀,對當下的社會心理髮生影響。”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單學剛分析,在網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主體,網友比現實中更容易去質疑甚至批評政府和官員,一些官員的不當作為有可能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被放大、甚至激化。

  “微博是輿論放大器,也是是非攪拌機,要避免被這一‘雙刃劍’所傷,黨政幹部還需進一步了解網絡、學習網絡、善用網絡。”單學剛説,“在微時代,只有學習,而不是逃避,才能真正適應形勢。”

  “一哄而上”

  還是“紮實推進”

  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不完全統計,在人民微博、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三大微博平臺上,活躍官員微博有200多個。“活躍”,是指具備一定“粉絲”(關注者)規模,且發佈頻率較高。

  然而,“圍脖”(微博)有人“織”得勤快,有人卻“默不出聲”。近日,有網友整理了一下江蘇省的官員微博,發現揚州、泰州很多官員的實名認證微博自去年3月下旬後就從未更新過。

  9月7日,記者在新浪微博上隨機查看了幾個獲得身份認證的微博,其中名為“hangq”的微博用戶,新浪認證身份為“江蘇泰州市委秘書長韓國強”,粉絲數4791位,但微博數僅為6條,首條微博是2010年1月14日發佈的“大家好”,到2010年3月26日轉發一條微博之後就再也沒有更新。

  “官員開微博是好事,但既然認證了身份,走上了舞臺,為何又選擇‘潛水’呢?只能説明他們是被迫上網、純屬作秀。”一位網友對此表示不解。 

  這不禁讓人想起多年前的“政府網站熱”、“博客熱”,在一窩蜂似的開通之後,大量的官員博客成為無人問津的“空地”。與歷史驚人相似,三分鐘熱度之後,有人甚至關閉了微博的評論功能,拒絕與網友交流。

  單學剛認為:“官員上微博,須力戒作秀心理,破除迎合粉絲的心態。開微博不是取悅網友、取悅上級,而要踏踏實實構建交流平臺。”

  “個人行為”

  還是“公職身份”

  “官員面對網絡,無外乎幾種:一部分身體力行,直面網民;一部分匿名潛水,靜觀其變;一部分作壁上觀,指指點點;一部分視若無物,掩耳盜鈴;一部分心生懼意,問為何要有網絡?”作此番總結的,是雲南曲靖市委宣傳部部長何華,較早試水微博的官員之一。他的微博“曲靖何華”,現有粉絲2萬餘人,裏面滿滿噹噹記錄了他的工作與生活。

  點開“曲靖何華”微博主頁,何華和兒子的合影十分醒目,細看微博內容,有工作經歷、思想感悟,也有家人照片、溫馨點滴。

  9月4日,曲靖市召開鉻渣污染事件處置情況新聞發佈會,何華的微博作了現場直播,隨即有多個熱心網友跟帖留言。而此前他就此事件的回應,被轉發上千次。

  “開通微博的目的,就是為了反映我作為一個地方宣傳部長的工作和生活全貌,並沒有刻意劃定一個公職與個人的界限。”何華説,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發微博。

  “以真實姓名、身份或機構名稱註冊並接受網站認證的官員微博,説話必須謹慎,發佈的信息要可靠實在。對一些新聞事件、工作安排,可以在自己權限範圍之內實事求是地介紹情況,不能無端揣度,要避免發佈與身份不合適的觀點。畢竟網友會將言論與其公職身份聯絡在一起。”何華坦言,粉絲數量不斷增加,肩上責任愈顯沉重。

  “無論個人行為也好,公職身份也罷,走上微博的官員,必須拋棄假大空的作風,與網友交流溝通、面對網友質疑時應該個性發言,這才能被網友接納,才符合網絡生態。”何華説。

  “憑感覺用”

  還是“有技巧發”

  浙江省委黨校將“微博與領導工作”列入官員脫産學習班的必修課;北京市委黨校為幹部補習包括微博和MSN在內的新媒體技能;國家行政學院開設“提高網絡社會領導力”課程……“微時代”如何提升“微素養”,成為不少地方、部門的重要課程。

  “新形勢下貫徹群眾路線,就要關注微博,傾聽微博。”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一副院長葉小文曾這樣強調微博的重要性。

  “就跟下基層跟群眾面對面一樣,通過微博等新媒體工具在網上與網友交流,同樣需要技巧。官員只憑感覺上微博遲早要出事。”單學剛告訴記者,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曾發佈“黨政機構和官員微博使用的七點建議”,目的是指導官員更好地使用微博。

  這七點建議包括:“坦誠面對網民的質疑和批評”、“慎重處理網民對現實問題的訴求”、“積極面對網絡舉報”、“提升與網民溝通的技巧”、“在突發事件中用好微博”、“處理好個人和公職身份間的關係”、“及時刪除蕪雜帖文”。

  對此,何華完全贊同。“作為官員,我在微博上的發言,遵循三個原則:與網友不作正面交鋒、不擺高高在上姿態、和網友樂交朋友。”何華説,多數情況下對網友的質疑和批評應該理解寬容,官員沒必要針鋒相對去“吵架”。如果網友談到的具體事實不屬實或理解有偏頗,可以作適當解釋,及時回應關切,務求坦誠相待。

責任編輯:侯永勝

熱詞:

  • 微博
  • 領導力
  • 粉絲
  • 微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