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我國500強企業缺核心競爭力 利潤依賴資源壟斷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5日 05: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0年來,中國內地入圍世界500強的企業數量從10家躍升到58家。中國經濟正在由全球經濟的融入者逐步向全球經濟驅動者轉換

  ●全球研發投入的80%、技術創新的70%、技術轉移的60%都是由世界500強主導完成的。但我國500強的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平均只有1.41%,與跨國企業存在巨大差距

  9月3日—4日,中國大企業峰會在成都召開,2011中國企業500強出爐。與往年相比,中國500強企業的體量更大了,營業收入超過千億元的企業數量已達80家。然而,2011中國企業500強的平均壽命僅為23年,人均營業收入只相當於世界企業500強和美國企業500強同類指標的45.6%、45.7%,仍然缺乏核心競爭力。

  企業塊頭越來越大,今年58家內地企業入圍世界500強

  與2010中國企業500強相比,2011中國企業500強的入圍門檻有了大幅提高,年營業收入從上年的110.8億元提高到了141.98億元。中國企業“千億俱樂部”繼續快速擴容。2011中國企業500強中,中石化的營業收入已經逼近2萬億元大關,中石油和國家電網的營業收入也都超過了1.5萬億元。同時,營業收入在1000億元以上、1萬億元以下的企業有77家,比上年增加了17家,其中包括9家民營企業。

  2011年中國內地入圍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也取得歷史性突破,排名大幅上升。2011世界企業500強中共有69家中國公司入圍,其中內地公司58家,中國台灣地區8家,香港特別行政區3家。中國內地入圍企業比上年凈增加15家,創下年度入圍企業增加數量歷史紀錄。而且,上年入圍世界500強的43家公司全部繼續入圍,排名平均上升了42.6位。

  今年是中企聯發佈中國企業500強名單的第十年,回顧10年榜單,中國大企業在世界大企業中的地位大幅提升。2002至2011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年均增長22%,明顯高於同期世界企業500強的6.9%和美國企業500強4.1%的水平。

  “就近10年的平均水平看,中國大企業與世界和美國大企業相比並不遜色。”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王忠禹説,“中國大企業已經成為世界大企業中的重要力量。”

  競爭性行業的表現欠佳,體現了我國大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缺失

  儘管成績突出,但中國企業500強與跨國企業存在的巨大差距,依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善。

  首先,我國大企業的行業分佈明顯不合理。2011中國企業500強企業數量分佈前10行業都具有較強資源壟斷和規模經濟特徵,其中約有一半屬於自然壟斷、資源壟斷開採與利用性行業。而2011世界企業500強前10行業中,除公用設施行業之外,其他都屬於競爭性行業。

  其次,中國大企業的利潤來源主要為資源壟斷、規模經營和低成本。2011中國企業500強凈利潤榜前10位,全部來源於國有金融部門和壟斷企業,而2011美國企業500強利潤排行前10位的不少行業都具有典型的技術密集特徵,如制藥、計算機與辦公設備、計算機軟體行業。從2011世界企業500強排行榜看,有23個行業中國沒有企業入圍,這些行業的競爭力更多體現為對消費者的深入研究、全球品牌、核心技術、全球供應鏈、長週期高強度的研發投入等。

  “在競爭性行業方面的不足,體現了我國大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缺失。”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副主任繆榮認為。大企業往往決定著技術標準和行業發展方向,全世界研發投入的80%、技術創新的70%、技術轉移的60%都是由世界500強企業主導完成的。但2011中國企業500強的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平均只有1.41%;研發強度在3%以上的也僅佔17.77%。“絕大多數中國500強企業的增長,並不是靠技術進步推動的。”繆榮説。

  此外,在歷年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佔2/3,民營企業佔1/3。這種格局近10年來沒有大的變化。而且國有大企業與民營大企業的規模差距依然懸殊。

  企業做大做強,首先需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2011中國大企業發展的趨勢、問題和建議》認為,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由全球經濟的融入者逐步走向全球經濟驅動者的新起點上。我國大企業需要全面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政府也需要繼續為企業做大做強做久,創造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中國大企業要做大做強做久,首先仍然需要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種創新能力不僅是指核心技術和産品的研發能力,更是企業營銷和管理模式的創新能力。“不突破沒出路。”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認為,中國企業發展目前進入創新導向的階段。如今企業的市場營銷需要更靈活,必須從大規模製造升級為大規模定制,和消費者共同創造價值,而企業組織結構也應因此發生變化。

  其次,還需利用好海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特別是要注意充分了解境外投資環境,加強産業鏈企業的聯合。“很多企業境外經營經驗不足,抗風險能力差。産業鏈‘抱團出擊’能提高企業的談判能力,降低投資成本,例如製造業和基建企業可以攜手開闢海外市場。”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李建明説。

  當前國家對大企業的管理服務存在不平衡的局面,一些涉及民營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性問題多年來難以解決。不少當選2011中國企業500強的民營企業呼籲,審查並清理壟斷部門自行設置的市場準入門檻,從體制機制上激活國有和民營企業間資源雙向流動,定期清查有關部門出臺的涉企法律法規和行政性規章,並建立執行情況的督查機制,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環境。

  “融資難仍是目前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國家在鼓勵支持國有企業大發展的同時,應進一步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説。

責任編輯:焦健

熱詞:

  • 核心技術
  • 核心競爭力
  • 國家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