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清華北大招博“申請制”引質疑 保證公平是關鍵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4日 13: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筆試到評議:創新人才能否“破繭”?

  透視清華北大招博“申請制”

    新華網北京9月4日電(“新華視點”記者 潘林青 李江濤 潘瑩)為進一步提高博士生招生質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近日決定,部分院係2012年博士生招生將進行改革,初試環節由評委審核考生遞交的碩士畢業論文、專家推薦信等有關申請材料,合格者即可進入復試,考生無需再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筆試。

    從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到清華北大博士生招生改革,人們不難看出我國高招制度改革的不停探索。然而,很多人擔心,在免除筆試後人為評價因素增加的情況下,能不能保持公平,會不會滋生腐敗,以及能否培養出創新人才?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就此問題走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降低入學門檻?增加評價指標?

    今年在西安一所大學讀研三的蘇海濤,近期決定報考清華大學博士。不過,他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泡”在自習室死記硬背教科書,而是在忙著準備申請材料。“今年清華招博出新政策了,原來初試環節中的筆試取消,改成了遞交申請材料。”蘇海濤説。

    我國傳統的博士招生方式分為筆試和面試,其中筆試科目為專業課、外語等。然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決定在2012年部分院係博士招生初試環節只審核考生遞交的碩士畢業論文、專家推薦信等有關申請材料即可,考生無需再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筆試。

    日前出臺的《清華大學2012年博士生招生改革的説明》規定,該校機械工程系、工業工程系、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係、航天航空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將對普通招考博士生的考核方式、考核時間進行調整。

    據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高策理介紹,博士生招生改革試點可概括為“申請+考核”制,即部分院係不再採用學校組織的統一筆試作為初試,而是對遞交申請的學生進行審核,通過審核者將再接受復試,進行擇優錄取。

    北京大學研究生招生辦主任魏志義解釋説,北大部分院係將不再通過學校組織的考試錄取博士生,而是採用先對遞交申請的學生進行審核,合格者再接受能力測試的“申請制”,等於免去了初試的環節。這次博士招生的改革涉及光華管理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心理係和分子醫學研究所5個院係。

    有人認為這種做法降低了博士生的入學門檻,對此,高策理、魏志義解釋説,傳統招博方式只有筆試和面試兩個環節,而招博“申請制”則改為初試(材料審核)、復試(筆試、面試)等多個環節,注重增加對學生科研能力考查的同時,並未忽視對考生專業基礎方面的考查,將對通過申請的考生在復試階段增加筆試環節,客觀公正地考查他們的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

  人為因素增加,如何保證公平?

    無論哪個層次的招生改革,最難過的是公平這一關。近年來,一些地方在藝術特長生考試以及自主招生考試方面暴露的舞弊現象,明顯增加了人們對自主招生透明度及公正性的擔憂。

    此次“招博新政”也引發了同樣的擔憂。北京師範大學高教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洪成文等多位專家認為,這次改革增加了人為考查的因素,一些有權力、有經濟實力的人士如果想讀博,肯定會托關係、走後門,那些博士招生把關者能否秉持公平公正?

    專家的擔憂不無道理,目前社會上確實存在利用不正當手段獲取博士學位的現象。如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曾撰文質疑,原本是歷史專業的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王益,為何能在短短兩年間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一些領導幹部在職期間獲取博士學位,容易讓人聯想到權力或金錢的介入。

    清華、北大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減少人為主觀因素、確保公平公正方面,學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規定面試評委必須達5人以上,每個考生的面試時間必須不少於30分鐘;其次,加強博士招生各環節監督,包括院係要將具體的考試選拔過程在學校備案、研究生院和學校紀委都接受投訴和舉報;以及要求相關院係做出有關規定,加強監督,防止暗箱操作。

    一些教育界人士認為,清華、北大此舉雖然初衷良好,但要想“好心辦好事”,還得加強制度建設,確保招生公平公正。

    如在博士招生過程中發現不正當行為,學校應對“關係博士”開除學籍,並取消相關教授博士生導師資格,情節嚴重者還應依法進行處罰。

    可借鑒國外“寬進嚴出”的做法,根據學科特點不同,對博士生畢業時所需學分、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科研實踐能力、外語水平等多方面能力做出詳細規定,適當提高淘汰率,收緊博士畢業出口,讓“關係博士”哪怕進得來,也出不去。

    取消“博導終身制”,對個別教授評上博導後不思進取,脫離學術研究的前沿,對博士生不管不顧,造成博士質量下降的,應當予以解聘;同時,將一些有能力培養博士生的年輕學者,大膽予以聘用。

    實行博士生導師的學生報選制,只要是一個博士點的教師,有博士生選他做導師就是博導,沒有人選就不是博導。通過雙向選擇讓博士生導師“能上能下”,進一步提高博士生質量。

  “好苗子”能否成為創新人才?

    高策理認為,傳統的招博方式仍由筆試“唱主角”,“重成績輕科研能力”問題突出,難以有效選拔出綜合能力較強的博士生。一些學生筆試成績很好但科研能力並不強,而科研能力強的學生可能由於初試分數低不能進入復試。

    清華、北大此次招博改革,旨在革除舊弊,選出“好苗子”。進一步完善適應高層次優秀人才特點和規律的選拔機制和模式,提高博士生招生質量。

    魏志義表示,試行“申請制”可更好地與國際接軌,激發申請者的學術能力和學術潛力;特別是將審核權交給學院,則更能夠根據每個學科不同的特點更科學地選拔人才。

    北京城市學院院長劉林等專家認為,此次招博改革初衷良好,注重考查考生綜合素質,為革除舊弊走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不過,將“好苗子”選進來後,能否培養成為創新人才,還要看學校的人文環境,諸如學術氛圍、師資水平等。

    目前,我國高校數量居於世界前列,而創新人才明顯不足。有專家指出,我國人才培養和使用存在一些問題,如培育過程中的“乖孩子現象”,選才時的“完人現象”,對待人才的“捧殺現象”等,凡此種種説明,科學認識創新人才成長的內在規律,更新人才觀念,創新管理體制,是促使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關鍵。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指出,如果社會中金錢至上的氛圍過濃、急功近利而且浮躁,缺乏科學的精神和自主創新的志氣,“官本位”思想嚴重,缺少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和用人機制,這種社會環境是很難産生創新人才的。必須在創新體制機制方面下工夫,形成有利於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包括薪酬制度、用人制度、評價制度等。

責任編輯:溫風浩

熱詞:

  • 清華
  • 北大
  • 招博
  • 申請制
  • 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