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陽光拆遷破解“天下第一難”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5日 05: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去年6月,當得知家裏5畝林地要被政府徵收的消息時,正在廣東一家工地上幹活的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農民劉仁成心裏一沉,擔心自己拿不到一個合理的徵地補償。

  而今劉仁成住著一棟200多平方米、裝修一新的樓房,家裏冰箱、空調等家電一應俱全。他和村裏的夥伴組成一支施工隊,承包政府分配下來的土方工程,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每個月能賺到四五千元。”

  劉仁成笑著説,這一切都要感謝政府的陽光拆遷,讓自己獲得了合理補償。他的5畝林地,每畝獲得了將近兩萬元的補償,還享受就業、就醫、就學等各方面的優惠政策。

  近年來,重慶、山東德州、湖南江華等一些地方開始探索“陽光拆遷”,讓素有“天下第一難事”之稱的拆遷工作,從飽受各方詬病,到廣泛贏得民心。

  民意優先,拆遷工作贏得百姓支持

  2008年至2010年,重慶以大規模危舊房改造和市級重點公益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為工作重點,共完成拆遷1815萬平方米,涉及群眾20萬戶。在主城區危舊房改造工作中,重慶著力推行風險評估機制,切實尊重民意,使各種矛盾得到及時有效化解,實現了“和諧拆遷”。

  “拆與不拆,群眾自己説了算。”渝中區十八梯片區是重慶主城危舊房改造規模最大的片區,共涉及近7000戶居民,拆遷面積近40萬平方米。拆遷以前,渝中區專門成立了民意調查小組,派出幹部和民警發放6000多張民意調查表進行摸底。後來他們又舉行了全體居民公開投票,並邀請轄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居民代表以及公證員全程監督。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贊成拆遷的居民高達96.1%,這之後渝中區才正式啟動了拆遷工作。

  在大渡口區茄子溪片區,工作人員在前期摸底中發現77%的住戶反對拆遷。通過風險評估,決定尊重民意、暫緩拆遷。後來他們又加強了政策宣傳,在取得91%住戶支持後重新啟動拆遷工作,拆遷公告第一天就簽約32%,第一週簽約已達66%。

  這些天,山東省德州市經濟開發區八里莊村的楊吉福抽空就到回遷房工地轉轉。作為村裏推選的監督員,他每天的任務是檢查新居建設用料、監督施工質量。“以前每逢下暴雨,水都會漫進舊平房。再過3個月,我家就徹底告別這種日子,搬進新樓了。”楊吉福激動地説。

  “對於涉及被拆遷人的敏感問題,如測量、排序、選樓號、兌現補償等,德州均徵求群眾意見,陽光透明操作。”德州市開發拆遷辦主任魏增連説,政府堅持先安置後拆遷,最終讓群眾得到實惠。

  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拆遷辦從一開始入戶測量就執行“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全程保證4人以上簽字,每戶一圖片,一戶一檔案,戶主現場簽字認可。針對群眾關心上樓後的各種規費問題,開發區管委會決定由區直部門指導,由各村居委會從土地收益、集體經營中拿出部分資金自行安排管理。對失地農民全部納入城鎮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符合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條件的,按規定入保,享受有關社會勞動保險,符合低保條件的按規定領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村居按土地收益的比例進行産權置換,預留部分營業用房,通過獲取的租金收益安排村民的社會保障及福利。

  江華縣江華工業園在丈量面積、確定標準和金額等一系列徵地拆遷環節都做到了公開,將所有涉及的農戶土地面積、徵收標準、補償金額全部在村務公開欄裏張貼,請廣大群眾進行監督。對於群眾的一磚一瓦都嚴格按照政策規定給予補償,保證按照徵收標準足額地將全部補償款發放到位。近年來,共發放了徵地補償資金1.6億元,沒有拖欠群眾一分錢徵地款。

  讓利於民,讓老百姓樂意拆遷

  拆遷過程中,德州市從群眾利益出發,堅持民主決策、陽光操作,因地制宜地制定補償政策,保證了拆遷改造平穩順利進行。今年3月,德州市“舊城區改造與環境提升工程”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德州市將拆遷資金兌付統一納入政府結算,高標準建設回遷安置樓,盤活騰空土地,通過市場化運作籌集資金,快速推進拆遷改造工程。德州市規定,安置房必須兩證齊全;被拆遷房屋不足46平方米的補足46平方米;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可優先申請住房保障;民政、勞動等部門要對拆遷後存在生活困難的家庭給予援助。在補償政策上,充分考慮群眾利益,因地制宜地實行按人口補償、按院落補償等方式。

  經濟開發區簸箕劉村孫漢泉家有6口人,按政策每人可購買40平方米新房,兩代人以上再加40平方米,共享受280平方米新房,另加一個車庫、3個儲藏間。按照回遷價格,購買新房共需21萬元。孫漢泉拆遷原有兩處宅基地,分得30萬元補償款,除去買房的錢,還剩9萬元。“280平方米分成3套,每套房都經過簡單裝修,配好2台空調、整體廚房,拿到鑰匙就能住!”孫漢泉説。

  湖南江華縣江華工業園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何勇介紹,在選址上,園區主要利用荒地、坡地、林地,做到不與群眾爭“口糧田”。

  其次,園區投入800多萬元資金支持各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00多萬元,解決了梯子嶺、華蓋、楊家灣等8個村的公墓山問題;投入25萬元,為梯子嶺、鐮刀灣等村挖人畜飲水深井,解決了村民的飲水難題;出臺了失地農民過渡安置辦法,對全失地戶和半失地戶按實際被徵用水田分別按600斤稻穀/每年/每畝和300斤稻穀/每年/每畝的標準給予補助,過渡性補助期限執行5年。

  此外,園區還將對徵拆戶在就醫、就業、就學等方面出臺相關政策,每年拿出一定資金支持各村參加新農合,對考上大學的學生給予獎勵等,幫助解決村民就醫和上學難題。

  在危舊房改造中,重慶堅持讓利於民,制定出各項優惠的拆遷政策,受到群眾廣泛歡迎。以渝中區為例,貨幣安置補償加上拆遷獎勵、裝修補償、困難補助等,可達到每平方米5500至6000元,而拆遷戶購買安置房的價格僅為每平方米2800至3800元。群眾買下安置房並裝修完畢後,一般手裏還能留下一筆錢。

  3年來,通過落實各種補償性的優惠政策,重慶主城共有15萬戶群眾告別了空間小、配套差、安全隱患突出的居住環境,戶均面積由43平方米增加到68平方米。重慶還將拆遷地塊的一半以上用於建設廣場、綠地等社會公共服務場所,讓更多群眾從城市改造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拆遷改造
  • 拆遷政策
  • 陽光操作
  • 口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