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重慶市探索貧困山區農民致富新路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2日 04: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重慶市是大城市與大農村並存的直轄市,城鄉二元結構問題突出,區域發展不平衡。根據自然地理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可把全市分為兩部分:以主城區為中心、一小時通勤為半徑的“一小時經濟圈”;以三峽庫區為主的“渝東北翼”和以武陵山區少數民族聚居區為主的“渝東南翼”。“兩翼”地區包括17個區縣,集中了全市50%以上的農村人口、80%的貧困人口,有14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1個市級貧困縣。“兩翼”地區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僅3903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250元。為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重慶市把農民增收作為振興“兩翼”的突破口,實施“兩翼”地區農戶萬元增收工程(以下簡稱“增收工程”),即從2010年開始,用3年時間使“兩翼”有勞動能力的農戶95%以上增收1萬元。前不久,我們對“增收工程”進行了專題調研。

  創新舉措

  突出工作到戶。“增收工程”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實行增收目標、項目規劃、政策扶持、幫扶指導、培訓服務“五個到戶”。市裏為“兩翼”300萬農戶統一製作“增收明白卡”並張貼上墻,增收年度計劃、支撐産業、扶持項目及幫扶責任人等一目了然;制定出臺低門檻、普惠性的扶持政策,去年用於扶持農戶發展生産的資金達6.3億元;開展“三進三同”和“結窮親”活動,組織幹部和科技人員與農民結對幫扶;採取“市級培訓大戶、區縣培訓能手、鄉鎮開展普訓”的方式培訓農民。

  突出産業帶動。“增收工程”最關鍵之舉就是大力開發農村閒置資源來發展經濟,將增收“建”在産業上。一是放活山林經營。在注重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發展林下養禽、林下養畜、林間種植、林果産業、林業産業等林下經濟。二是盤活閒置水庫。利用三峽水庫打造天然生態漁場。三是挖掘土地潛力。利用荒山荒地發展柑橘、蔬菜、中藥材等優勢産業,並依託龍頭企業發展特色經濟。四是用好閒勞閒資。積極引進電子産品、水晶飾品、打火機零部件加工等項目,組織農民利用農閒時間組裝加工,實現增收。

  突出科技支撐。市裏分三批建設良種場111個,區縣自建良種場119個,確保每個支柱産業都有相應的良種場支撐。選聘108名高級專家定向服務“兩翼”,派遣科技特派員700余名,編印發放“傻瓜技術”資料100萬份。健全農技服務責任制,縣級專家包片,鄉鎮農技員包戶,實行責任、績效、考核“三挂鉤”。推進高産示範,在“兩翼”建立糧油高産創建示範片91個,面積95萬畝。

  突出政策扶持。明確“三大投入”、“四項扶持”的扶持政策。“三大投入”,即財政、項目、金融投入。建立“增收工程”專項資金,政府3年投入100億元;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的營業稅地方所得部分全額返還,去年5家銀行向“兩翼”累計投放貸款近200億元。“四項扶持”,即實行林下經濟補貼、良種繁育體系建設補助、龍頭企業稅收返還和貼息補助、農業保險保費補助。對財政投入,將資金切塊到區縣,由區縣結合實際,以農戶為單元明確扶持重點和補貼標準。

  突出改革創新。一是創新金融服務。出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居民房屋及林權抵押融資辦法,建立農村産權抵押融資風險補償專項資金。設立村鎮銀行3家、小額貸款公司19家,發展融資性擔保機構14家。二是推進農戶聯合與合作。實施“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試驗項目”,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634個,農戶入社率達到33%。三是發展産加銷一體化。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實施“龍頭”帶動。市財政補助1.8億元,建設18個大型農産品綜合交易市場;開展農商對接、市場建設等“五大行動”。四是創新“龍頭”帶動模式。推行“托養”、“寄養”等辦法,由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出資購買種畜禽,農戶無需墊付成本即可發展生産。

  初步成效

  農民增收步伐明顯加快。2010年,“兩翼”農民人均純收入4700元,較上年增加800元,增長21%;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有30%左右的農戶一年就實現萬元增收目標。

  農村發展煥發生機活力。“增收工程”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産積極性。目前,17個區縣的特色産業逐漸形成,農村發展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落到實處。重慶市把“增收工程”確定為市委、市政府領導的“一把手”工程。各區(縣)分別設立由區(縣)委書記或區(縣)長任組長的專職機構,實行“一把手”負責制,使“三農”工作真正成為重中之重。

  黨群幹群關係更加緊密。在“增收工程”中,各級幹部入村到戶,幫扶責任到人。據輿情監測,農民對“增收工程”的知曉率、擁護率、參與率達97.2%。“增收工程”實施以來,農村各類信訪量下降25%左右。可以説,“增收工程”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取得了寶貴經驗。首先,“增收工程”要求95%以上有勞動能力的農戶戶戶增收1萬元,追求的是“共同致富”。它強調“戶戶”而非“平均”,防止平均數下的部分農戶“被增收”。其次,“增收工程”強調的是“縮小三大差距”,即通過從最薄弱的板塊發力,以農民增收引領“兩翼”振興,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和貧富差距。第三,“增收工程”探索了貧困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路子。山區資源豐富,但一些地方卻“守著金山受窮”。重慶市提出喚醒沉睡的大山、變荒山窮山為秀山寶山,大力發掘閒置資源增收潛力,這對西部其他省區很有借鑒意義。第四,“增收工程”豐富了山區現代農業發展的經驗。這就是:以森林工程為抓手,綠山與富民結合,開發與保護並重,大打特色牌,實現農、工、商一體化。第五,“增收工程”減少了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社會難題。“增收工程”實施後,許多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還吸引了9.6萬名農民工返鄉創業。

  啟示與建議

  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農民貸款難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2009年,重慶市涉農貸款1570億元,僅佔全市貸款總額的17.9%,低於全國平均水平3.9個百分點;全市農戶貸款佔比僅為2%,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為破解農村融資難題,重慶市正在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居民房屋及林權抵押融資。但由於金融機構屬條條管理單位,而且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村居民房屋抵押融資還有政策和法律障礙,地方實施起來難度大。建議加快農村金融服務改革創新步伐,大力支持發展村鎮銀行、農村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鼓勵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居民房屋及林權抵押融資;建立農村金融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

  完善農村土地確權後的有關政策。按照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要求,去年重慶市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但配套政策尚不完善,特別是種糧直補等與土地有關的各項補貼仍按原承包證記載面積執行。據國土部門詳查資料,重慶市耕地面積3358萬畝,而二輪土地承包記載面積僅1986萬畝,農民實際耕種的面積遠大於承包經營權證記載的面積,沒有得到應有補貼。應進一步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在標準不變的前提下,按確權後的實際耕種面積給農民補貼。

  扶持發展林下經濟。發展林下經濟是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特別是“增收工程”實施以來,重慶市各地在發展林下經濟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可以考慮將重慶市“兩翼”地區作為發展林下經濟的試驗示範基地,安排專門項目和資金,加大扶持力度,為其他地區發展林下經濟積累寶貴經驗。

  提高山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補助標準。山區貧窮落後,主要落後在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拉大了城鄉和區域發展差距。山區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投入多、成本高。應提高山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補助標準,降低乃至取消對山區區(縣)財政的配套比例要求。

  加大農産品市場體系建設力度。農村“賣難”和城市“買貴”現象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體系建設滯後,農産品流通渠道不暢。應加大對農産品市場體系建設的投入力度,在重要農産品産區建設一批大型農産品綜合批發市場,形成區域性農産品集散地;加快“農超對接”推進步伐,扶持發展農産品加工銷售龍頭企業。

  (作者為農業部原副部長、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主任)

責任編輯:張毅

熱詞:

  • 重慶市
  • 貧困山區
  • 農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