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援非,帶著尊重與友誼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8日 05: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幫助安哥拉修建的本格拉體育場。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非洲學員授課。

中國赴利比裏亞維和醫療分隊為當地民眾義診。

  當西方國家關注"能力建設"等"軟體項目"時,中國把更多投資投向了道路、橋梁等看得見、摸得著,並能使當地百姓直接受益的基礎設施"硬體項目"上。當西方使用"內戰"、"貧困"、"疾病"、"腐敗"和"欠發達"等負面詞語描述非洲時,中國使用"和平共存"、"共同發展"、"互利共贏"、"友誼"、"真誠"和"相互尊重"等積極詞彙來描述中非關係。

  非洲製造業不發達。長期以來,大多數國家的工業製成品及日用消費品都依賴進口。以往來自歐美的商品因價格高昂,一般老百姓根本消費不起。中非貿易和物美價廉的中國日用品則為非洲人提供了買得起的商品,客觀上提高了當地民眾的購買力和生活水平

  "感謝中國人"

  一位來華進修的尼日利亞軍官曾激動地説,感謝中國,尼日利亞普通百姓現在不必再穿來自歐美的二手舊衣服,買得起來自中國的新衣服了。在他看來,穿新、舊衣服的區別體現出的是一種期盼已久的自尊。

  2007年年底,中國水利水電集團與安哥拉政府正式簽約安哥拉盧班戈體育場和本格拉體育場的建設項目。這兩座體育場是安哥拉為2010年舉辦非洲盃足球賽而建,體育場建成後在安哥拉乃至非洲都是標誌性的建築。事實上,安哥拉最先向巴西和葡萄牙兩國尋求幫助,然而由於項目交付時間限定為18個月,巴葡兩國未能答應安哥拉的請求。中國水利水電集團經過一天的會議,就作出了決定,不論遇到何種困難,都要幫助友好國家解決燃眉之急。在當時安哥拉政府資金週轉困難,其他國家更不願意參加競標的情況下,中國水利水電集團主動墊付了建設資金,如期完成了兩個可容納幾萬人的體育場建設項目,為安哥拉承辦非洲盃足球賽做好了準備,維護了安哥拉的國家形象。

  剛果(布)被聯合國發展組織認定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沒有像樣的交通基礎設施,唯一的黑角港碼頭物資裝卸能力極為有限。為了非洲兄弟的夢想,中國建築剛果(布)有限責任公司披荊斬棘,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與當地工人共同修築長達600公里的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寬15米、雙向四車道的柏油路蜿蜒在剛果(布)的崇山峻嶺和原始森林間,贏得剛果(布)政府和百姓的廣泛讚譽,總理姆武巴動情地説:"感謝中國人!"而與之相對的是,在西方對非洲漫長的殖民主義歷史上,西方殖民者僅在非洲沿海地區和礦區修築了簡單的道路,以便運出礦産和資源。

  當西方國家關注"能力建設"等"軟體項目"時,中國則把更多的投資投向了道路、橋梁等看得見、摸得著,並能使當地百姓直接受益的基礎設施"硬體項目"上。迄今,中國在非洲已經援建了2000多公里的鐵路,3000多公里的公路,建了100多所學校,60多所醫院,還減免了200多億人民幣的債務。

  和西方的對非援助相比,中國對非援助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不附加任何條件"和"不干涉內政"、重視雙邊援助而非多邊援助上,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等"硬體項目",而非研究及能力建設等"軟體項目"。儘管中國對非援助的規模越來越大,但中國官方迄今從未稱自己為"援助國",而是將對非援助視為一種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和南南合作,是一種"窮幫窮"的模式

  "不附加任何條件"

  和冷戰後西方將援助與所謂"民主"挂鉤的干涉政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對非援助完全"去意識形態化",強調不干涉內政和尊重非洲對發展道路的自主選擇。中國的對非援助也從不附加任何條件。2009年11月8日,溫家寶總理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的開幕式主旨講話中,再次重申了這一原則並堅定地承諾:"中國對非洲的支持和援助,過去沒有、將來也永遠不會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中國尊重非洲國家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從不尋求向非洲國家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和發展模式。反觀自殖民時期以來的西方對非政策,在"直接"或"間接"殖民之後,原殖民宗主國又通過英聯邦、法非首腦會議等機制試圖繼續保持對非洲的控制和影響。冷戰後,通過實施將援助與是否實行西方式民主相挂鉤的政策,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大國通過"胡蘿蔔"(援助)與"大棒"(停止援助)交相結合的方式,強行向非洲國家推行西方式民主、自由和人權等政治價值觀。無論是克林頓政府提出的《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簡稱AGOA,主要對非洲國家出口美國的服裝和紡織品實行配額和關稅免除),還是布什政府首創的"千年挑戰賬戶",美國對其提供的每一筆發展援助都設立了所謂的民主、自由、人權的條件和門檻,不達標的國家是無緣接受美國伸出的"橄欖枝"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信奉儒家禮數原則的中國外交尊重並充分相信最了解自己本國國情的非洲國家和人民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無需外國的"指點"和干涉。非洲的發展不需要"教師爺",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夥伴。

  中國對非洲的理解和信心源自中國對非洲大陸一貫的積極看法。正如英國愛丁堡大學前任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肯尼斯金教授所觀察到的,西方援助國通常把非洲視作世界上最貧窮,而且是最沒希望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大陸。而一個有趣的對比是,當他仔細閱讀中國政府發佈的《中國對非洲政策白皮書》時,除了多次提及經濟合作,文件竟從頭到尾沒有出現"貧窮"一詞。當西方使用"內戰"、"貧困"、"疾病"、"腐敗"和"欠發達"等負面詞語描述非洲時,中國則是使用"和平共存"、"共同發展"、"互利共贏"、"友誼"、"真誠"和"相互尊重"等積極詞彙來描述中非關係。

  塞內加爾總統瓦德2008年初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通過直接投資、貸款和各種公平合理的合同,中國已幫助非洲國家建立了許多基礎設施項目……提高了數百萬非洲民眾而非少數精英分子的生活水平。"他還説:"我們與世界銀行簽合同要花5年時間討論,而我們與中國只需3月……比起西方批評者,中國人更有競爭力,較少官僚作風,更適合在非洲做生意。"

  一些西方媒體和政要肆意渲染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其根本原因在於擔心中國提升對非關係將對其在非利益形成挑戰,擔心中非聯手在國際事務中的分量和影響力的加強有可能挑戰西方主導的現存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對此,世界銀行負責貧困國家融資事務的前副總裁傑夫蘭姆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出現這種言論的原因,在於"在商業領域,中國'侵犯'了傳統援助提供者的'地盤',引起了西方決策者們的驚愕。從某種程度上説,這是危言聳聽,或者説是言不由衷"

  "因為中國在非洲太成功"

  筆者在劍橋參加一個中非關係研討會時曾詢問過一位西方學者,為什麼西方如此熱衷"渲染"中非關係。他一語道破:"因為中國在非洲太成功了。"

  事實上,半個多世紀的中非友好合作關係雄辯地證明,中非關係的發展不針對任何第三國,中非之間是一種平等互利的南南合作夥伴關係。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日前在讚比亞訪問時聲稱,非洲國家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應注意"新殖民主義",中國在投資非洲和向非洲提供援助時,並不總是顧及非洲人民的利益,"新的殖民主義"正在非洲大陸蔓延。對此,當天一同出席新聞發佈會的讚比亞總統魯皮亞班達則回應説,讚比亞在宣佈獨立以前就已經與中國建立了緊密的關係。無論是在該國尋求獨立期間,還是獨立之後,讚比亞總是與中國彼此相互支持。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讚比亞有幸得到中方的支持。中國在那時仍對讚比亞生産的産品顯示出興趣,讚比亞也因此能夠快速從國際金融危機中擺脫出來。

  溫家寶總理2006年6月訪問非洲時明確表示:"'新殖民主義'這頂帽子絕對扣不到中國的頭上。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遭受了大約110年的殖民主義侵略。中華民族懂得殖民主義給人民帶來的苦痛,也深知要同殖民主義作鬥爭。我們長期以來之所以支持非洲民族解放和振興,這是一個主要原因。"

  縱觀歷史,無論是300年前骯髒的奴隸貿易還是1884年瓜分非洲的柏林會議,是早年西方殖民者依靠刀與火的血腥野蠻掠奪逐步把非洲變為其原料供應者和商品傾銷地,使非洲形成了依賴西方宗主國的依附型單一經濟結構。正如印度一家報刊文章所指出的那樣:"中國今天在非洲的做法和西方殖民者過去的做法有一個關鍵性差別,那就是中國沒有對非洲弱小國家進行軍事佔領和破壞當地的經濟,並借此把一些貿易條件強加給這些國家。"相反,正如德國《經濟週刊》載文指出的,中國"令非洲經濟在2005年增長了5%以上,而且也將通貨膨脹率壓縮到25年來的最低水平。在非洲歷史上,以經濟投資形式流入的資金首次超過了以發展援助形式流入的資金","非洲有史以來首次掌握了自己的命運,而為這塊大陸創造這一絕佳契機的正是中國人。"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非洲所主任)

  本版圖片來自本報資料圖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友誼
  • 中非關係
  • 利比裏亞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