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高鐵速度”不能超越客觀規律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6日 03: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截止到25日18時,“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已造成39人遇難。雖然這次動車追尾可能是由於雷電破壞了動車的動力系統,導致剎車不及時才釀成後果,但把原因僅歸咎於自然因素的解釋,顯然已不再有任何説服力。

  在“7-23”特大事故發生前,因受大風雷雨天氣影響,運營不久的京滬高鐵供電線故障已經連續數次中斷供電,高鐵受雷暴雨影響的安全隱患接二連三地顯現,鐵路部門為何不緊急“停車”排查事故原因,卻任憑列車帶著隱患行駛?特別是短期內5次故障已經引起媒體和網友對高鐵安全性的強烈質疑,竟然沒有喚醒鐵路和安監部門更高的安全警示。

  對此,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表示,京滬高鐵開通以來,暴露了一些問題,主要是設備處於磨合期,出現了一些故障,不影響安全。既然是設備處於磨合期,試運行其間,就應該以成千上萬乘客的安危做賭注嗎?為何不等到安全保障完善後再上客運營?難道鐵道部的“臉面”比顧客的生命還高貴嗎?

  雖然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安全的設備,但雷電是經常發生的自然現象,如果高鐵不堪雷擊,還有什麼安全保障可言。因此,“7-23”特別重大事故的發生絕非偶然。

  近兩年時間裏,中國高鐵大有多上快上之勢。行駛速度第一,長度第一,發展速度第一。而現實是,我國高鐵的歷史非常短暫,一系列技術問題和安全問題並未成熟,在建造中存在一些遐次和技術漏洞在所難免,但絕不能輕視與放縱問題的存在。面對許多專家就此提出的不少中肯的意見和建議,鐵道部不但沒有認真吸納,反而高調辯解。

  早在今年2月份,某退休鐵路工程師就已經看出了中國高鐵的缺陷。他坦言:我這輩子出門堅決不坐高鐵。同濟大學孫章教授在今年初就曾告誡,高鐵需要經受住時間的考驗,首先一定要具備安全性。日本新幹線自1964年運行至今,46年零事故,就是一種考驗。

  應該説,高鐵在防範自然災害能力、單車應對意外險情能力、調度能力、應急措施等方面,都沒有做到與高鐵相適應的“快速運轉”。這種一味追求高速度、高增長,違背客觀規律的做法,必然會在現實的軌道上“翻車”。

  表面上看,此次高鐵事故暴露出高鐵供網系統設計防雷雨不足、對地方天氣預報預警重視不夠等問題。天氣現象只是外因,而系統設計與技術管理方面的不足,可能是內在原因。同時,也不排除人為因素。這説明,無論從設備質量保證,還是運營管理,安全應急保障等方面,都與高速度不相稱。

  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高鐵發展的“速度”不能超越客觀規律。“7-23”特別重大事故背後,還暴露出不少官員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惡習依然嚴重,暴露出不少建設人員對人民、對國家高度負責的使命感只是空談。而其背後必然隱藏著許多罪惡的利益。中國對日益增多的安全隱患與事故責任的查處,已經到了大動干戈的時候了,還必須以高鐵一樣的速度。

責任編輯:侯永勝

熱詞:

  • 客觀規律
  • 停車
  • 京滬高鐵
  • 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