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香港如何防“水浸”(鏈結)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5日 05: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香港年降水量高達2300毫米以上,加之受颱風滋擾,雨後低窪地帶積水問題卻不嚴重。城市整體內澇現象近十年中不斷改善,香港是如何解決的呢?

  每年雨季前進行防洪設施檢查

  週詳的設計,包括不斷的巡查、清沙及修理在內的預防性維修計劃,對保障排水系統正常運作至關重要。香港特區政府定期巡查有問題的路面集水溝、雨水入水口、排水渠及水道。

  在2008年,渠務署巡查了大約1623公里的排水渠及水道,並定期清理潮汐墊和疏浚, 比如用高壓水槍來清理淤塞排水渠,使排洪能力不會受到上遊地區衝下來的沉澱物影響。用於維修工程的開支約為1.09億港元,在不能派人進入巡查的排水渠內,已大量使用閉路電視。

  政府每年都進行一次檢查防洪裝置(包括洪泛抽水站及洪水警告響號系統)特別計劃,以確保這些裝置在暴雨期間能完全運作正常。

  新區市區排水系統200年一遇

  在香港,城市內澇也被稱為“水浸”。對於新發展區的雨水排放設施的設計,政府要求必須能抵禦在“平均重現期”(約在該期間內發生一次)發生的一次嚴重的水浸事件。這主要包括:市區排水幹渠系統200年一遇,市區支渠系統和主要鄉郊集水區防洪區為50年一遇,鄉村排水系統為20年一遇。不過政府也認為,要改善現有的排水渠系統(尤其是市區舊區內)到目前的水平並不實際可行。

  混凝土排洪渠已被取代

  渠務署在整治下水道及防洪工程中注入保育自然生態的元素。10多年前普遍採用的全混凝土排洪渠設計,已被生態環保的設計概念所取代。這些環保設計旨在加強工程建設與自然景觀的和諧及保育原地的生態環境,其中已引進到工程項目中的包括:在河岸以混凝土草格建造草坡及被草河床以美化環境及孕育自然生態;以纖維植被鞏固河岸兩邊斜坡;保持原有河床讓各類動植物免受浸害。現有香港不少翠綠和生物繁多的河岸、蘆葦池、河曲和紅樹林,都是多年來注意保育自然生態的成果。

  警告系統通過自動電話通知

  為減少水浸的損失,政府在易受水浸鄉村安裝了地區性洪水警告響號系統,當洪水水平達到某一個預定的發出警報水平,便會向村民示警。警報的傳播方式是透過水浸警報器或通過自動電話致電村代表。

責任編輯:張洋

熱詞:

  • 水浸
  • 排水渠
  • 自然生態
  • 洪泛
  • 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