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贛州古城緣何千年不澇?緣于一條宋代排水溝?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3日 10: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科技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贛州古城緣何千年不澇?

  - 新聞緣起

  7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劉寧介紹當前防汛抗洪工作情況,並答記者問。

  入夏以來,中國南方地區發生了汛情,尤其是近日長江流域的洪峰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劉寧指出,截至7月20日,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受洪澇災害影響,受災人口1.13億人,因災死亡701人,失蹤347人。

  劉寧通報了當前汛情災情的五大特點:降水過程多、強度大;汛情發生早、超警多;災害種類多、範圍廣;洪澇災害重、影響大;受災區集中、損失重。

  (據新華社)

  - 將新聞進行到底

  近期暴雨連連,眾多大中城市慘遭水浸。

  而江西的贛州也連遭暴雨,卻未出現明顯內澇,甚至沒有一輛汽車泡水。當洪峰到達贛州時,卻是另一番景象:兒童在城門口水灘裏嬉戲釣魚,買賣人在滔滔洪水邊安然地做著生意。看起來,他們絲毫沒有把“洪澇”當做“災害”。此時,離贛州不遠的廣州、南寧、南昌等諸多城市卻被市民冠上“東方威尼斯”的綽號。

  是誰讓贛州安然無恙?贛州城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

  ———— 疑 問 ————

  古城為啥不淹水?

  在問及“老城為啥不淹水”時,贛州的老人們都説,贛州是座“浮城”,而且是烏龜形,龜首在城南,龜尾在城北,所以不管江水怎樣漲,贛州城都能跟著浮起來。關於“浮城”,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當時的朱元璋為了統一天下,派軍師劉伯溫領兵攻打贛州。劉伯溫幾經攻打都不成功,這時,有人告訴他,贛州城的西面是章江,東面是貢江,兩江在城北匯合成為贛江。三江環繞著贛州城,這個城墻的輪廓線在地圖上看就像一個烏龜。烏龜的腦袋在南門,烏龜的尾巴在八境臺,就是外面的河灘地這塊地方。劉伯溫聽了似乎有所領悟,於是,他用四顆鐵釘釘住了烏龜的四隻腳,結果,贛州被水淹沒了。就這樣,劉伯溫打下了贛州城。

  在贛州市博物館文博專家萬幼楠眼中,這些民間傳説都不大靠譜。“不發生洪澇完全得益於一套現在看來都相當先進而科學的城市排水系統。”他説。

  緣于一條宋代排水溝?

  史料記載,在宋朝之前,贛州城也常年飽受水患。北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年—1077年),一個叫劉彝的官員在此任知州,規劃並修建了贛州城區的街道。同時根據街道佈局和地形特點,採取分區排水的原則,建成了兩個排水幹道系統。因為兩條溝的走向形似篆體的“福”、“壽”二字,故名福壽溝。

  萬幼楠分析説,在現代,如果下水道的坡度不夠,一般都要用抽水機,而福壽溝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採用自然流向的辦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不過,每逢雨季,江水上漲超過出水口,也會出現江水倒灌入城的情況。於是,劉彝又根據水力學原理,在出水口處,“造水窗十二,視水消長而後閉之,水患頓息”。在萬幼楠看來,水窗是一項最具科技含量的設計。原理很簡單,每當江水水位低於水窗時,即借下水道水力將水窗衝開排水。反之,當江水水位高於水窗時,則借江水力將水窗自外緊閉,以防倒灌。同時,為了保證水窗內溝道暢通和具備足夠的衝力,劉彝採取了改變斷面,加大坡度等方法。這樣確保水窗內能形成強大的水流,足以帶走泥沙,排入江中。

  至今,全長12.6公里的福壽溝仍承載著贛州近10萬舊城區居民的排污功能。有專家評價,以現在集水區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處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應付,也不會發生內澇,“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讚嘆”。

  還是得益於水塘?

  萬幼楠説,按照劉彝當初的設計理念,福壽溝僅是整個贛州排水防洪體系中的一環。修建於宋代的堅固城墻是最好的防洪堤壩,還有城內的數百口水塘。劉彝曾差人將福壽溝與城內的水塘連通起來,以發揮重要的調蓄作用。

  “就像長江流域有鄱陽湖、太湖、巢湖,這些湖也都起了類似的作用。”萬幼楠説,水塘增加了城市暴雨時的雨水調節容量,以此減少街道淹沒的面積和時間。

  然而,讓古人想不到的是後人竟會填塘建房。

  與古人倡導的因勢利導不同,今人看上去更加崇尚用現代科學的力量去改造大自然。在贛州,古城門裏裝上了密封性更好的防洪鐵門,新城區埋下了更粗的排水管,泵站裏裝配了馬力更強勁的抽水機。即使沒有水塘,也不過是多消耗點電就能把水送出去。

  不過,一位市政工作人員也感嘆,“幸好八境臺公園的那口蓄水塘還在。”今年的幾場暴雨中,雨水總是先匯集到水塘,然後泵站才能直接從水塘裏往江裏抽水。“否則,根本來不及排水。”

  ———— 釋 疑 ————

  宋代排水系統力保城市不澇

  作為古代贛州的城市排水系統,整個系統分為福溝和壽溝兩大部分,福溝排城東南之水,壽溝排城西北之水。福壽溝根據贛州城的地勢,採用明溝和暗渠相結合,並與城區的池塘相串通的方式。這樣既可避免溝水外溢,又可利用廢水養魚和種植水生植物。福、壽兩溝均通過城墻下面的水窗,將廢水分別排入章江和貢江。整個福壽溝排水系統,是古代城市建設中富有創造性的綜合工程。

  贛州博物館的專家韓振飛介紹説,這個城市排水系統就是現在看來也還顯得比較先進和科學。“福壽溝”是一個生態和環保的排水系統。韓振飛説,這個排水系統把整個市區的水塘都溝通了,而且利用水位的落差把經過處理的污水排入贛江的入口處,建成了消漲自然閉合的系統。江水漲時自然關閉,江水落時自然開啟。

  這個排水系統依然在為贛州古城服務。文物專家認為,這是世界城市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跡。

  ———— 連 線 ————

  劉樹坤(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

  和過去我們處理幾十年一遇的城市洪水災害不同,城市暴雨內澇災害已經是一個經常發生的問題,它充分暴露了現代城市的脆弱性。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發展過快,是城市化進程中必然遇到的問題。所以,“建設不怕水的城市”,要完善城市防洪的工程體系和非工程體系,即使發生超標準洪水也不會對城市造成太大損失。在城市防洪減災中,有三種新的技術和理念在國內外已經得到廣泛地運用:洪水風險管理技術;第二,城市雨洪調蓄技術;第三,流域防洪的理念。

  鐘永浩(贛州市水利局副局長):

  福壽溝是一個主次分明、排蓄結合的排水網絡。福壽溝與沿線眾多的池塘連通,這些池塘在暴雨來臨時可以調節流量,減少下水道溢流,平時還可以養魚種菜,形成生態環保循環鏈。

  李益飛(給排水專家、南昌市城市規劃設計院總工程師):

  目前我國城市排澇工程的標準規範太低。原來的城市排澇標準是防禦20年一遇的暴雨,目標是“一日暴雨一日排幹”。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密度的不斷提高,極端氣候的頻繁發生,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這些標準早已不符合時代的要求。

  - 延伸閱讀

  城市排水系統規劃與建設的國際經驗

  日本:日本東京擁有全世界最知名的排水系統。東京下水道系統以合流制管道系統(污水和雨水採用同一管道排放)為主,包括管渠、抽水泵站和污水處理場。其污水管、雨水管和合流管的總長度超過1.5萬公里,用於管道清掃和維護管理的檢查井超過47萬個,平均每33米就有一個。

  德國:為提高城市排澇能力,近年來,德國開始推廣新型雨水處理系統——“洼地—滲渠系統”。該系統包括各個就地設置的洼地、滲渠等組成的設施,這些設施與帶有孔洞的排水管道連接,形成一個分散的雨水處理系統。通過雨水在低窪草地中短期儲存和在滲渠中的長期儲存,保證盡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滲。

  法國:法國歷來十分重視城市排水系統的設計規劃,並且以歷史悠久而著稱。法國巴黎的下水道系統歷經數百年的傳承和完善,目前總長達2347公里,遠遠超出了其地鐵系統規模。除規模矚目外,其設計和管理也極為週到。城區下水道均建於地面以下50米,縱橫交錯,密如蛛網;管道設計採用多功能設計理念,有供檢修人員通行的便道。如此寬大的排水系統,不僅有利於快速排水,而且有利於電力、通訊設施線路的佈局。

  荷蘭:荷蘭鹿特丹市位於海平面以下,經常面臨海水倒灌的威脅,同時城區洼地眾多,排澇壓力頗大。為有效應對這種情況,鹿特丹開創了其獨有的“水廣場”防澇及雨水利用系統。水廣場順地勢而建,由形狀、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組成,水池間有渠相連。平時是市民娛樂體閒的廣場;暴雨來臨,就變成一個防澇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