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龍向5000米深海挺進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2日 04: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潛水器水下各項功能工作正常

  7月3日,“向陽紅09”試驗母船運載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按預定計劃向東北太平洋海試區域進發,並於北京時間16日14時抵達目的地。

  21日3時,海試現場指揮部劉峰總指揮下達下潛指令,崔維成、葉聰、楊波三名潛航員駕馭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開始下潛任務。5時26分,達到4027米。

  整個下潛試驗歷時5個小時,潛航員對潛水器水下各項功能進行了試驗,工作正常。

  第一個走出“蛟龍”號艙門的是潛航員崔維成,然後是楊波、葉聰,三人狀態都非常好。

  “我的狀態非常好,在水裏一點也不暈。這一次試驗應該來説已經完全達到了我們預想的目標。這次下潛,也達到了驗證技術的目的。”崔維成説。

  “海洋六號”保駕護航

  這次,為保障“蛟龍”號能順利完成海試,工作人員先期對各種環境和設備進行了大量的測試和檢驗。

  7月16日,擔任這次海試保障警戒任務的“海洋六號”船,也同時抵達海試區域並展開科學考察,為“蛟龍”號深潛探路。

  工作人員用一根約5000米長的鋼纜,把名為卡蓋式採水器的探測儀器沉到海底,用這臺探測儀器提前去為“蛟龍”號將要下沉的區域探路。由於“蛟龍”號本身不配備用來測量海底環境的儀器,因此,這些數據對於“蛟龍”號5000米深潛試驗非常重要。

  此外,在“蛟龍”號下潛前,工作人員也對其水面支持系統關鍵設備做了反復全面的功能體檢。特別是對高達13米的大A架。因為它是幫助“蛟龍”號潛水器離開母船,安全順利進入水中和回收的核心設備。

  “儘管前兩天經歷了不佳的天氣,但現在看大A架的狀態很正常。” 載人深潛試驗相關負責人説,“這套系統能在5級海況下工作,它的最大提升速度達到每秒1.5米,它是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全、性能先進的載人潛水器收放系統。它中間有一根吊纜,是用一種超高分子纖維做成的。這個纜的破斷力達到近300噸,能在海面上提起40多噸的重量,所以,對於提起22噸重的‘蛟龍’號是非常輕鬆的。”

  84小時物資保障及時到位

  84小時,這是“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所能提供的生命供養的極限時長。因此,試航員一次下潛帶進載人艙的物資,也要保障84小時的生命支持。

  7月17日,這次載人深潛5000米級試驗所必備的物資就已全部到位,都集中擺放在了試驗的海上指揮部。這些物資都是一次下潛所必備的,平時它們分散在不同的儲藏間裏,現在集中在這裡,清點之後就要集中打包等待入艙了。

  潛航員葉聰拎起其中的工具箱介紹説:“裏面有必備的手電、螺絲刀、電工膠帶,還有暈船藥,以及我們電路的接線圖。如果有什麼問題,我們現場查閱這些圖紙進行解決。”

  除了必備的用件,毛巾、襪子等生活的普通用品也被列入其中。

  試航員唐嘉陵説:“我們每次帶的食物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高熱量。因為到了四五千米深度的時候,艙裏面就會非常寒冷,所以我們需要補充大量的熱量來抵禦寒冷。”

  除了高熱量的零食,試航員們也能在艙裏吃上熱乎的飯菜。如果這些都不合口味,可以提前告訴廚房的師傅們,開個小灶,得到深潛部門同意後可以帶進艙內。

  為7000米級海上試驗奠定基礎

  據悉,根據試驗海域的天氣和海況,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蛟龍”號還會繼續向5000米的深海挺進。

  中國大洋協會秘書長、載人海試領導小組副組長金建才説:“我們這次海試的總體目標是,在去年已完成3000米級海試的基礎上,針對其中發現的問題和今後實際應用的目的來進行技術改造。為下一步7000米級海試和今後的實際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對於如何才能證明5000米海試是成功的,金建才表示,“如果我們能夠潛到5000米的深度,然後安全地返回;同時通過下潛的試驗來檢測潛水器的各項功能和性能,就可以説我們完成了這一次試驗的任務。如果我們能開展對海底地形的環境測量,包括光學、聲學的測量,並取得一些現場的多金屬結核的樣品,甚至包括一些生物的樣品,那麼可以説,我們圓滿地完成了這次海試的任務。”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蛟龍
  • 載人潛水器
  • 環境測量
  • 電工膠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