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錢三強妻子逝世享年97歲 被稱“中國居裏夫人”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0日 04: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何澤慧大學畢業照

在居裏實驗室

與丈夫錢三強合影

晚年留影

晚年工作照

  6月26日清晨,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門前排起長隊,數百名親友和市民靜靜地等待著,等待著送何澤慧院士最後一程。告別廳裏,沒有低回的哀樂、沒有痛哭的場景,“她生前爽快利落,一定不願意看見我們難過。”何院士的老同事們説。告別廳正前方,懸挂著老人的大幅彩照。照片裏,她微微瞇起眼睛,臉上,是暖暖的笑意……

  何澤慧

  籍貫:山西靈石

  享年:97歲

  逝世時間:2011年6月20日

  生前身份: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

  何澤慧,1914年生於蘇州,193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系,後在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研究彈道學,首次提出測量子彈飛行速度的新方法,獲博士學位。

  1946年,何澤慧從德國到法國巴黎,和大學同學錢三強結婚。此後,他們一起在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和居裏實驗室工作,合作發現了鈾核裂變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在國際科學界引起很大反響。

  1948年,何澤慧和丈夫一起回國。新中國成立後,她參與組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上世紀50年代後期,她領導建立了中子物理和裂變物理實驗室;上世紀70年代,她主要從事空間科學方面的工作。同時,她對中國原子彈、氫彈的成功研製也做出了貢獻。因在專業領域內的卓越成就,何澤慧被西方媒體稱為“中國的居裏夫人”。

  不擅言“愛” 心繫家國

  6月25日,何澤慧告別儀式前一天。兒子錢思進坐在母親遺像對面的一把木椅上,他的身旁擺放著一架鋼琴,琴聲在記憶裏迴響……“我和你媽媽這一生也沒有其他長處,只希望你終生守著一條準則:無論做什麼事,都應該好好去做。”錢思進閉著眼睛,復述著父親當年寫給他的一封信。

  那時,他正在山西“上山下鄉”,心中有苦悶,就寫信跟正在五七幹校勞動的父母訴苦。基本上都是父親回信給他,但他知道,信裏同樣包含著母親的惦念和期待,母親,是一個不擅言“愛”的人。

  據何澤慧的子女們回憶,新中國成立初期,父母都在位於房山的原子能科學院工作,每週末回家一天和孩子們團聚。女兒錢民協説,儘管母親工作很忙,但她一直保持著做剪報的習慣,每次回家都會帶著一沓剪報文章那是她特殊的教育方式,“媽媽從不説什麼讓人感動的話,她對我們的愛很含蓄。”

  含蓄的愛不僅是對子女,更是對國家。

  1932年,何澤慧考入清華物理系,4年後到德國攻讀博士學位,選擇了“實驗彈道學”的專業方向。蘇州十中是她的母校,該校教師徐思源説,何澤慧曾告訴她,之所以選擇去德國留學,就是因為看到當時國民政府聘請的軍械製造專家都來自德國,她要去德國學習先進的軍械製造技術,讓祖國不再受欺辱,“這是何先生一輩子的精神寫照,科技報國是她最大的心願。”

  “文革”期間,何澤慧和錢三強被下放到幹校勞動,何敲鐘,錢種地。面對當時的狀況,無論是同事還是子女,都沒有聽到過她一句抱怨,她曾説:“不管國家對得起對不起你,對國家有益的,我就做。”

  老房不修 “能住就行”

  很多人回憶起她的時候,都會説出兩個詞“簡樸、節省”。

  中關村14號院是一片灰色老樓,何澤慧和錢三強從1955年起居住於此。走進室內,墻壁上是歲月沉積留下的灰黃,咖啡色的木地板被步履磨得發白。

  何澤慧的學生周蕙明回憶,2002年前後,曾與老同事一起去看望何老,走進她家的第一感覺是:時光倒流30年。全是舊家當,地面和墻壁沒有裝修過的痕跡。問她為何不裝修,她就説“這不是很好嗎!能住就行,何必找麻煩。”説完她又補充,“也刷過,外孫女中學校際交流的法國學生要來訪問,我就讓女婿給發黑的墻壁刷了一層白灰。”説完,她孩子般地大笑起來。

  女兒錢民協説,曾想過給母親換一套條件好的住宅,但母親不肯,“她説出門就能碰到老鄰居,日子過得熱絡。”小紙條、小布條、紙繩、鉛筆頭,她都留著用。“不能隨便扔了,能用就用。”女兒説,這是母親常説的話。家裏的舊毛衣都被改成了坐墊。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陳和生説,直到2000年86歲時,她還每週堅持到高能所上班,謝絕轎車接送,乘坐所裏班車,假期沒有班車時就乘公共汽車。

  敢做敢言 “何保護傘”

  在許多年輕研究人員眼中,何澤慧是敢做、敢言的“何先生”。“沒有何先生的倡導、支持和保護,我國高能天體物理研究不可能有今天的基礎和局面,她是有遠見的科學家。”何澤慧的老下屬、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天體物理學家李惕碚院士如是説。

  1948年,何澤慧和丈夫錢三強回到祖國,參與北平研究院原子學研究所、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組建,擔任重要的實驗研究工作。她開拓交叉學科、支持研究高空氣球及天體物理研究。尤其是在經費欠缺、沒有實驗室,甚至被某些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的情況下,何澤慧頂著壓力,帶領研究人員參加高空氣球的學習和研討。十幾年來,無論哪個小組有實驗,她都親自參加,六七十歲了,還曾遠赴雲南。

  曾與何澤慧共事的丁聲耀老人説,何先生毫無架子,很多事都親力親為,“她對年輕人特別有耐心。”這一點,同樣令李惕碚感觸頗深。

  1980年,李惕碚受邀訪問英國,因某些原因受阻。何澤慧得知後去找高能所的領導,為李爭取訪問機會,李惕碚得以如期赴英。“對她而言,壓力和風險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她反感‘空頭科學家’,她有自己的信念和原則,只要你愛國、努力工作,就會得到她的賞識,她是我們的‘何保護傘’。”李惕碚説。

  耄耋老人 更愛花草

  晚年的何澤慧保持著年輕時的利落,直到七八十歲仍自己打理生活。

  上世紀90年代初,3個孩子都在外地工作,70多歲的何澤慧不雇保姆,獨自在家照顧患病的老伴,“她還曾在病房外搬個馬扎坐在門口,多大的官來了都不讓進。”錢民協説。

  只是從80多歲開始,她做這些顯得有些吃力了。“你幫我把這些弄一弄。”這是老人第一次要求女兒幫忙。錢民協看到母親把換季的衣服全都攤開來,錢民協一件件疊好、分類,這也是她第一次意識到母親老了。

  愈發老邁的何澤慧更加喜歡花草,“只要是有生命力的東西,她就喜歡。她養君子蘭、綠竹,更是對一盆蝴蝶蘭愛護有加,那是溫總理到家中看望她時送給她的。”子女們稱,最近兩三年,老人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今年初,她因病住院,後來,多器官衰竭。

  6月20日一早,護工給母親擦了臉,錢思進見母親狀態平穩,便出門上班了。可剛離開醫院,就被喊了回去。隨後,錢民協也趕到醫院,“媽媽,我來了。”她一如往日地喊著母親,聽到女兒的呼喚聲,97歲的何澤慧安然離去。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安穎

責任編輯:張冀文

熱詞:

  • 錢三強
  • 妻子
  • 逝世
  • 中國
  • 居裏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