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紅十字會公信力缺失:官方慈善機構存體制困局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5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受惠于"扶貧救心行動"的兒童手捧紅領巾向伸出援手的社會人士致敬。

  ■解碼社會組織

  ■編者按

  7月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繼續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定不移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

  廣東如何"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不斷推動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偉大實踐,是擺在省委、省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務。今日起,南方日報在前期"聚焦社會管理創新發現社區"系列報道的基礎上,繼續推出"聚焦社會管理"系列報道。系列報道將以"解碼社會組織"系列調查、"走近縣域青年"深度報道以及系列"策論"為廣東決策提供諮詢和參考,敬請垂注。

  如果説2008年汶川大地震開啟了中國慈善事業的春天,那麼,目前仍在延燒的"郭美美事件",則讓中國官方慈善機構陷入信任泥沼。

  有專家指出,中國紅十字總會只是一個靶子,網友窮追猛打,針對和質疑的是官方慈善機構長期的壟斷性、不透明運作。政府應該放開管制,允許更多的草根慈善組織獲得合法身份,與官方慈善機構形成良性競爭、互相監督之勢。其中,企業家群體作為主要的捐贈者,應該創新慈善模式,重塑慈善公信力。

  記者近日採訪了一些熱心於"參與式慈善"的企業家,從中看到了許多可喜的嘗試。

  企業家"參與式慈善"的革新

  "我們倡導的是,中小企業家自己親力親為,參與慈善活動全過程,這樣更容易監督、更有成就感和責任心。"

  "郭美美事件,對我們來説其實是好事,可以促進改革。"廣東省紅十字會企業家會員服務總隊長謝東祥認為,紅十字會品牌還是很有價值的,關鍵在於與時俱進、創新管理、更好地與民意互動。

  這位瘦削黝黑的中年漢子是廣東慈善圈內出名的"公益達人",因為一句口頭禪"包在我身上"而人稱"包哥"。他2003年參加廣東獅子會,打響"復明"品牌,發起救治了1.5萬名白內障患者,去年轉戰紅十字會,"以前是一個進口的慈善平臺,現在換了一個國産平臺"。

  "包哥"的精力和效率驚人,服務總隊去年10月成立以來,已相繼建立6支服務分隊,吸引了300名中小企業家加入。他説,"我們的加入,除了幫紅十字會籌款,還可以更好地監督紅十字會,這些錢都是我們隊員及其親友捐出的,一定會盯著紅十字會用好。"

  今年3月,當省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馮玲告訴他準備舉行扶貧"救心"行動,幫全省3409個貧困村1000多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免費手術,需要募集善款2000萬元時,謝東祥當即拍胸口:"包在我們身上!"

  如今,他已募到了1900萬元。"我不是什麼大老闆、有錢人,但為什麼能'忽悠'呢?"他認為,最大的創新在於倡導"透明慈善"、"參與式慈善"。

  "以往很多大老闆都是一口氣捐出上千萬、上億元,但這些錢都是給慈善機構,自己沒有後續跟進和參與。我們倡導的是,中小企業家自己親力親為,參與慈善活動全過程,這樣更容易監督、更有成就感和責任心。"謝東祥説。

  在謝東祥看來,公益事業也需要借鑒營銷理念,要有賣點,不斷創新模式。他們籌款不是以往的開大會宣講動員,而是用每個分隊成立同時舉辦慈善晚會義拍的形式,吸引更多親友嘉賓參加。義拍拍品也很有心思,像6月25日拍出35萬元高價的一個"福"字,就是他專門到深圳弘法寺請105歲高齡的佛教大師本煥為此次籌款題寫的。

  "最近忙籌款,累病了。"他笑稱,自己做公益是靠"三水"——— 汗水、口水、心水。不斷遊説老闆們,"你賺那麼多錢是為了什麼?要拿來做好事,證明自己是個好人,才不枉一生。"

  官方慈善機構存體制困局

  公眾把資金捐給慈善組織,但最後還是由政府來執行項目,這是個很現實的體制問題。紅十字會、慈善會都面臨這一尷尬。

  企業家參與式慈善,與當前官方慈善機構的困局形成對比。

  "萬元賬單、天價帳篷,包括郭美美,其實都是偶發事件,根子出在體制上。"中山大學一位公共管理專家説,在國際上,公益慈善機構是民間獨立組織的,但在中國卻被打上深深的官方烙印,受制于管理體制。

  目前,中國的兩大官方慈善機構,都存在這一問題。慈善會是挂靠在民政部門的事業單位。紅十字會原來挂靠衛生部門,從2000年後開始轉制獨立,改為政府領導聯絡,省市級紅十字會會長一般由副省長、副市長擔任,參公管理,由財政供養,享受類似"工青婦"等組織的待遇。

  這種鮮明的官方特性,使這兩大慈善機構擁有強大的政府資源,一旦發生大災或政府舉辦重大扶貧活動,它們都是官方指定的接受善款單位。但也容易出現活力不足的機關化弊病。

  他認為,國外的紅十字會等慈善組織,都是獨立運作,靠工作績效贏得社會信任,依法從社會捐款中提取5%—10%作為工作經費,用以聘請高水平的專業人員,提高管理水平,實現良性運作。"他們的獨立定位決定了必須接受社會監督,一旦出事就沒人給你捐款,機構就完蛋了。這是目前國內體制下很難做到的。"

  "官方"體制之弊,除了"吃大鍋飯"的惰性,還體現在自主性不足。2010年,清華大學對汶川地震善款流向所作的調查估測,"地震善款八成流入政府財政專戶",變成了政府的"額外收入",由政府部門統籌用於災區。

  公眾把資金捐給慈善組織,但最後還是由政府來執行項目,這是個很現實的體制問題。紅十字會、慈善會都面臨這一尷尬。

  有專家批評,兩大慈善機構變成政府的"小錢袋","救災籌款,錢都到了財政專戶,長此以往,他們哪有積極性?對公眾也不好交待。"

責任編輯:侯永勝

熱詞:

  • 體制困局
  • 官方
  • 社會管理
  • 紅十字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