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我國成功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 眾志成城闖險隘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5日 05: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眾志成城闖險隘(偉大歷程)

——我國成功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

  據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 (記者朱立毅)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不僅戰勝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妥善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還成功抵禦了國際金融危機等經濟社會領域的風浪。在危機險隘面前,“眾志成城”成為中國人最響亮的口號。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考驗降臨華夏大地——肆虐的非典疫情,使得那一年的春天躁動不安。

  面對嚴峻疫情,黨和政府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胡錦濤總書記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和政治局會議,及時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向全黨發出堅持“兩手抓”、奪取“雙勝利”的號召。國務院先後召開10多次常務會議,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重要防治措施;制定並公佈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將防治工作納入依法、科學、規範、有序的軌道。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國人不會忘記——8級強震猝然襲來……汶川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一次地震,重創中國大地。

  面對嚴重的災情,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弘揚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迸發出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的偉大力量,取得了抗震救災的偉大勝利,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偉大奇跡。

  作為異地重建的縣城,北川新城的建設,牽動著黨中央的心。新縣城選址安昌鎮以東約兩公里處,取名“永昌”,寓意新北川和全國一樣永遠繁榮昌盛。經過建設者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奮戰,2011年4月20日一早,巴拿恰商業街在永昌3萬多居民的歡笑和淚水中開啟。直到午夜,這裡仍然水泄不通……

  北川新縣城的建設只是災區浴火重生的一個縮影。三年中,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在13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完成城鎮再造,為近2000萬受災民眾重建家園,讓破碎的山河重現勃勃生機。

  在接下來的玉樹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面前,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全國人民緊急應戰,風雨同舟,以驚人的勇氣和力量,奪取了一次次救災鬥爭的重大勝利,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

  在搶險救災的關鍵時刻,在重建家園的重要節點,黨中央果斷決策、週密部署,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充分發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制度優勢,科學調度全國資源,有力有序有效地指導搶險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一個善於從自然災害中總結和汲取經驗教訓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堅強和不可戰勝的。”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抗震救災總結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是中華民族對災難的鏗鏘回應。

  歷史的災難最終將通過歷史的進步得到補償。

  在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理念的引領下,黨中央、國務院加強應對災害和突發事件的對策,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性極強的重大舉措。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成立應急預案工作小組;2005年,《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突發事件應對法;汶川地震5個月後,國家立法機關修訂防震減災法,提高學校、醫院的抗震設防標準,並對應急救援機制、過渡性安置、災後恢復重建等作出相應調整。

  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防範——我國防災減災工作發生著深層變革。

  無論是猝不及防的重大自然災害,還是駭浪驚濤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共産黨人始終勇立潮頭,沉著應對,于災難中托起興邦偉業。

  2008年末,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出口受到重創,國外訂單驟降,大量企業開工嚴重不足,失業人數增加……

  兩個月的時間裏,胡錦濤總書記三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形勢,研究對策,果斷制定和推出重大舉措。判斷之準、速度之快、力度之大,世界為之矚目。

  在準確研究判斷形勢的情況下,黨和政府及時出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一攬子計劃。果斷及時、靈活有效的應對,迅速扭轉了經濟增速過快下滑的趨勢。2009年,中國經濟出現了令人驚嘆的“V”型反轉,在全球率先實現回升向好。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實踐證明,只要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任何困難也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