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改革創新善治善為 管好用好國土資源——訪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4日 05: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江蘇省南通市在2008年率先啟用國土資源部統一版式的基本農田保護標誌牌,圖為南通海門市農民在基本農田保護標誌牌前駐足觀看。

圖為農村土地整治項目區。

  記者:您如何評價過去五年的工作?

  徐紹史:“十一五”國土資源工作成效顯著,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相關部門、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和全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過去五年,國土資源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統籌保障發展和保護資源,積極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新機制,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抗擊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災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國土資源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十一五”期間,全國共批准新增建設用地3300多萬畝。單位GDP建設用地下降29%。全國土地出讓收入近7萬億元。新增石油、天然氣地質儲量56億噸和3萬億立方米;新增煤炭資源儲量3380億噸、鐵71億噸、銅1656萬噸、鉛鋅3345萬噸、鋁土礦5.1億噸、金2226噸。主要礦産品産量持續增加,石油近10億噸,天然氣超過3800億立方米、煤炭140億噸、鐵礦40億噸。

  國土資源保護和監管秩序持續向好。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15.6億畝以上。全國土地整治面積6000多萬畝,新增耕地2000多萬畝,農業生産能力提高10%—20%。完成了125萬平方公里農用地分等定級評估和165萬平方公里54種土壤微量元素測評分析。整合礦區6574個,減少礦業權2.6萬多個。土地礦産違法違規形勢逐步好轉,尤其是近三年來,違法建設用地宗數、面積和佔用耕地面積平均分別下降25%、24%和26%,無證勘查開採礦産資源案件發生率下降32%。

  國土資源維護民生力度不斷加大。徵地補償標準提高30%以上,2500多萬被徵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供地超過68萬畝。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提高,在全國30個省(區、市)1000多個縣開展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成功避讓地質災害3000多起,避免人員傷亡近19萬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20多億元。幫助缺水地區解決了1000多萬人飲水問題。

  國土資源發展後勁日益增強。國土資源規劃體系逐步完善,土地、礦産、地質勘查和地災防治四項基礎規劃全面完成。依法行政不斷加強,土地、礦産“兩法”修改穩步推進。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礦産資源潛力評價、利用現狀調查和礦業權核查取得積極成果,利用科技手段創新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全國1:5萬區調和航磁工作程度分別達到23%和39%。全系統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執行力、戰鬥力不斷增強,部門公信力不斷提升。

  在“十一五”國土資源改革發展實踐中,我們一是堅持以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新機制為主線,既抓頂層設計、又抓業務基礎,統籌工作佈局,為國土資源事業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二是堅持統籌保障發展和保護資源,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三是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推進管理理念、職能和方式轉變,為國土資源改革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堅持推進業務工作和黨建工作的有機交融和深度結合,持續提升幹部隊伍踐行科學發展的素質和能力。

  記者:從國內看,“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推進,土地和礦産資源需求將持續上升,國土資源管理形勢依然嚴峻。您如何看待土地管理的兩難局面?

  徐紹史:“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快速推進,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問題更加突出,經濟增長的資源約束不斷強化,國土資源管理肩負著保障發展和保護資源的歷史重任,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和複雜的局面。一是我國基本國情、發展階段和資源稟賦決定了資源約束將長期存在。二是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對資源剛性需求的持續增長導致資源供需矛盾不斷加劇。三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國土資源管理改革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變化和全球資源競爭日趨激烈導致利用國外資源的風險和難度加大。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資源消費大國,立足國內提高資源保障能力、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是保障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必然選擇。

  土地管理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焦點,也是我們工作中的重點難點。由於多種因素疊加,土地管理的“兩難”局面和雙重壓力日益突出。

  “十一五”以來,全國每年建設用地需求量不斷增加,與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之間的缺口日益加大。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和鞏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成果政策措施的落實,特別是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和政策的實施,以及加快水利、交通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産業、社會民生、旅遊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建設等,用地供需矛盾將進一步突出,統籌保障發展與保護資源面臨更加艱巨的任務。

  2011年,雖然中央要求在“十二五”開局之年要防止盲目鋪攤子、上項目,但各地加快發展的勢頭依然強勁,土地需求十分旺盛。與此同時,土地供給相對不足與土地利用粗放浪費並存,節約集約用地的難度很大。

  近幾年,各地在國土資源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已經觸及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深入推進的難度加大。從土地管理來看,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城市低效利用土地的二次開發、徵地制度改革等,需要進一步探索推進。審批制度、管理方式的改革,還需要持續推進。改革創新,既不能等、要積極探索,又不能急、要穩妥有序,更不能亂、要依法依規。改革創新需要在協調配合中不斷凝聚共識,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執法形勢總體向好,但違法違規用地依然總量大、比例高,從2009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結果看,重點工程項目用地和部分行業用地違法問題嚴重,土地管理的形勢更為複雜。

  面對複雜的形勢,對照中央的要求,我們要準確把握國土資源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方位、承擔的職責和肩負的使命,更加準確地定向、定位、定思路,改革創新,善治善為,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切實有效推進國土資源管理各項工作。

  記者: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從哪些方面入手來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徐紹史: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已經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按照中央關於“十二五”的總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節約優先戰略,把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作為破解發展與保護難題的根本途徑,大力推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努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保經濟發展,保耕地紅線”年度行動是我們落實保障發展和保護資源的重要平臺,我們將持續抓好,不斷深化,著力促進發展方式轉變。

  建立差別化供地政策。一是按照國家宏觀調控要求,因地因時制宜制定政策,強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執行力。二是積極探索不同區域、不同産業差別化用地政策。探索實行精細化、差別化管理。三是系統總結在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等特殊時期以及改革試驗中臨時性應急措施和特殊政策,及時規範上升為制度性政策。

  加強和改善房地産用地調控。科學編制和實施房地産用地供應計劃,確保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不低於住房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70%,確保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堅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出讓制度。認真總結、規範和完善“限房價競地價”、“雙向競價”、“綜合評標”等多種房地産用地出讓模式,推動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和租賃制,推動土地供應由“價高者得”的單一目標向完善市場、保障民生等多目標管理轉變。繼續加強房地産用地供應和開發利用的動態監管,大力推進閒置土地整治清理,加大違規違法房地産用地信息公開和查處力度。

  大力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認真總結國家級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經驗,開展開發區、高新區等各類園區節約集約用地情況的調查清理。組織實施好礦産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專項,開展礦産資源綜合利用現狀調查,加強礦山企業“三率”考核,運用經濟手段激勵礦山企業提高礦産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建設一批礦産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基地。積極推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市)創建活動,全面開展達標建設,不斷總結推廣新模式、新機制,推進理論創新。

  健全完善耕地保護制度。會同有關部門認真做好2010年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部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開展耕地保護補償試點。採用信息化手段等有力措施,進一步強化耕地佔補平衡動態監管,探索耕地佔補平衡市場化的方式。做好農用地分等定級評估和土壤微量元素測評分析成果應用,探索成果動態更新機制,促進耕地質量保護。

  嚴格規範增減挂鉤試點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整治。一是按照《國務院關於嚴格規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整治的通知》要求,開展增減挂鉤試點和農村土地整治情況的清理檢查。二是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整治工作,認真組織實施10個重大工程,落實配套資金和工程監管,規範推進農村土地示範省的建設。三是加強政策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真正把增減挂鉤和農村土地整治這件利國利民、利鄉利城、利農利工的好事辦好。

  全面強化土地督察和執法監察。一是堅決貫徹敢於碰硬、不怕得罪人、毫不鬆懈的要求,進一步做好土地督察工作。完成60個地級以上城市的例行督察,加強對地方政府貫徹落實土地調控政策和重點地區耕地保護政策執行情況督察,不斷強化對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業務的全程監管。二是完善執法監察體系。堅持每季度公開通報和掛牌督辦一批違法案件。切實抓緊做好2010年度土地礦産衛片執法檢查和實施問責相關工作。建立與法院、檢察院、公安和紀檢監察機關聯席會議制度。推動部、省、市、縣四級12336國土資源違法舉報工作互聯互通,及時發現和報告土地、礦産的違法違規行為。全面投入使用國土資源遙感監測全國“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

  同時,我們要高舉推進地質找礦新機制、開展“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兩面旗幟,實現“地質找礦三年有重大進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到十年重塑礦産勘查開發格局”的目標,著力提升能源資源保障能力。

  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堅持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崇高的生命任務,把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作為防治工作的最高價值準則,以建立健全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應急體系為核心,強化全社會地質災害防範意識和能力,科學規劃,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全面提高我國地質災害防治水平。

  記者:在增強國土資源發展動力方面有哪些考慮?

  徐紹史:改革創新始終是提高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水平、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將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夯實工作基礎,提升隊伍素質,著力增強國土資源發展動力。

  要繼續推進審批制度改革。開展城市批次用地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繼續改進單獨選址建設項目用地審批,確保重點建設項目依法及時落地。開展礦業權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組織實施煤炭礦業權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及時總結完善礦業權出讓制度。

  要規範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穩妥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産權制度改革。全面加快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加快推進徵地制度改革。持續推進並逐步深化試點工作,探索縮小徵地範圍途徑和方式,完善徵地補償安置機制。推進集體建設用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加強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管理,有序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試點。

  要深化國土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及時出臺新修訂的劃撥用地目錄,逐步擴大有償用地範圍。堅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出讓制度,認真總結、規範和完善房地産用地出讓模式,推動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和租賃制,推動土地供應由“價高者得”的單一目標向完善市場、保障民生等多目標管理轉變。推進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礦業權管理,規範礦業權協議出讓。建立健全土地和礦業權有形市場。加快推進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建設。有序開展採礦用地改革試點,總結完善相關制度。

  要促進地勘單位改革發展。抓住當前礦業繁榮的大好時機,持續推進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發展,加快企業化,鼓勵走勘採一體化道路或技術服務道路。加強政策、信息服務,積極推動地勘單位“走出去”。按照“整體規劃、急需先建、先易後難、逐步推進”的原則,建精建強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大力推進地方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組織開展第一屆全國地勘鑽探職業技能競賽。探索建立註冊地質師制度。

  要不斷夯實工作基礎,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有機融合,著力提升國土資源管理水平和幹部隊伍執行力。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和創先爭優工作,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加強執法監管,切實管好用好國土資源,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國土資源管理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當前特殊的發展階段,面對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我們一定要保持昂揚奮發的精神狀態、攻堅克難的充沛激情,解放思想、銳意改革,協調聯動、統籌推進,加強調研、關注基層,盡職盡責、善治善為,努力開創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新局面,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90週年。

  “十二五”期間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鏈結)

  “十二五”時期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落實資源節約優先戰略,實行總量控制、供需雙向調節、差別化管理,堅持積極主動服務、嚴格規範管理,統籌保障發展、保護資源,不斷深化改革、開拓創新,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新機制,以加快資源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提高國土資源保障能力和保護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基本要求是:

  ——堅持把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作為國土資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正確處理保障發展與保護資源的關係,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統籌土地利用規模、結構、佈局和時序,開源與節流並舉,保障各業各類用地合理需求。加快建立地質找礦新機制,著力推進地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為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

  ——堅持把強化國土資源保護作為國土資源管理的中心任務。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規劃和計劃管控,創新完善耕地保護和補償機制。嚴格執行礦産資源規劃,加強總量調控、分區管理和準入管理,強化對重要優勢礦産資源的保護和開採管理,建立重要礦産資源儲備體系。加強海洋資源保護,維護海洋權益。

  ——堅持把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作為國土資源管理的主攻方向。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基本國策,增強資源節約觀念,建立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完善節約用地標準,加強用地節地責任和考核。推進礦産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綠色礦業和循環經濟,創新礦産資源節約技術和機制。

  ——堅持把服務社會維護權益作為國土資源管理的重要準則。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強化公共服務,促進民生建設,發揮資源在城鄉統籌、扶貧開發、社會保障、收入調節、防災減災等方面的調節、引導和促進的積極作用。積極參與房地産調控。搞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做好徵地補償安置,維護農民土地權益。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拓寬地質服務領域。

  ——堅持把強化執法監管和土地督察作為國土資源管理的重要保障。不斷完善“全國覆蓋、全程監管、科技支撐、執法督察、社會監督”的執法監管體系,切實加強執法監察,全面實施國家土地督察制度,強化礦産資源勘查開採監督管理,維護良好的土地和礦産資源管理秩序。

  ——堅持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作為國土資源管理的強大動力。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的國土資源體制機制。改革管理制度,從重計劃配置、項目安排向重市場調節、制度設計轉變。轉變管理職能,從重行政審批、微觀管理向重市場監督、宏觀管理轉變,做好保障和服務。

  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和戰略部署,統籌發展與保護,兼顧當前與長遠,今後五年國土資源管理的主要目標是:

  ——國土資源保護成效顯著。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億畝,基本農田不低於15.6億畝,土地整治總面積4億畝以上,補充耕地2400萬畝。鎢、錫、銻、稀土等優勢礦産資源和特定礦種的保護明顯加強,地下水、地質遺跡和地質礦山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海洋資源和環境保護取得顯著進展。

  ——國土資源保障能力明顯增強。新發現大中型礦産地500處以上,形成10處以上大型資源勘查開發基地。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65億噸、天然氣3.5萬億立方米、煤層氣8500億立方米、頁巖氣6000億立方米、油頁巖1000億噸、煤炭3000億噸、鐵礦石100億噸、銅1500萬噸、鋁土礦8億噸、鉛鋅4000萬噸、金1600噸、鉀鹽3億噸。南海北部、東海海域和陸域凍土區水合物資源勘查鎖定3—5個富集區並優選目標實施試採。促進和帶動企業油氣勘探開發,形成1—2個具有大中型油氣田形成條件的勘探後備基地。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合理用地,新增建設用地總量3450萬畝。海洋經濟地位作用進一步提升。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基本建成,信息化測繪體系基本形成。

  ——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斷提升。城鄉土地利用結構佈局得到優化,存量建設用地挖潛力度進一步加大,單位國內生産總值建設用地面積降低30%。礦産資源整合取得顯著進展,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升,礦産資源總回收率提高5個百分點。

  ——國土資源服務民生取得重大進展。民生用地供應優先保障,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用地應保盡保。徵地制度不斷完善,徵地範圍逐步縮小,徵地程序嚴格執行,補償標準逐步提高,做到被徵地農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和長遠生計有保障。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防治和應急體系初步建立,防災減災能力明顯提高。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和廢棄地復墾取得明顯進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率達到35%以上,歷史遺留礦山廢棄地復墾率達到35%以上,新建、在建礦山廢棄地全面復墾利用。

  ——國土資源管理秩序進一步好轉。國土資源調查評價監測與信息化建設全面加強,綜合監管平臺建立健全。國土資源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水平不斷提升。國土資源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基本確立,依法行政能力顯著提高。國土資源執法監管體系不斷健全,國家土地督察制度不斷完善,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國土資源市場配置和宏觀調控機制進一步完善。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和統一、競爭、開放、有序的礦業權市場初步建成,市場體系進一步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合理的資源價格、收益分配與補償機制基本形成。國土資源規劃計劃管理不斷完善,總量控制、供需雙向調節和差別化管理的資源調控機制初步建立,與財稅、産業 、信貸、環保等政策的協調聯動機制進一步健全,國土資源參與宏觀調控水平顯著提升。

  (本版圖片由國土資源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