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解讀軍史中“使命數字” 領略艱苦卓絕戰鬥歷程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1日 15: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櫛風沐雨,人民軍隊履行使命的每一個足跡都深印下一串數字,珍貴如塵封的化石;綿延如生長開去的年輪。

  一組組數字,將歷史的真實不加雕琢地直接呈現在世人面前,讓我們的靈魂一次次被震撼——

  “長征總行程6.5萬餘裏,比北京與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距離還要長”“抗美援朝時,張桃芳單兵作戰32天,擊發442次,斃敵214名,創下朝鮮戰場冷槍狙擊射殺最高紀錄”……這些定量的描述比之模糊的華麗辭藻,更能讓人領略我軍艱苦卓絕的戰鬥歷程。

  一組組數字,仿佛帶著當時主人公心中的熱望,跨越時空的阻隔,讓我們也隨之激情燃燒、熱血沸騰——

  “紅軍先後跨越了近百條江河,征服了約40座名山險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皚皚雪山”“3年解放戰爭中,晉冀魯豫解放區參軍的農民累計達158萬人;山東解放區先後有59萬青年參軍,700萬民工隨軍征戰……”

  年輪有不同的深淺紋路,數字幫助我們在軍史的橫斷面上,揭開這支紅色武裝一路成長壯大的奧秘。或是藏著血與火的生死訣別,抑或存儲著保家衛國的信念能量,賦予它們意義的或許是名青澀的八路軍小戰士,或許是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在歷史長河中閃閃發光。

  數字不僅限于記錄歷史,它們的相互聯絡,為許多歷史結論作了最好的證明。它們是浩瀚軍史海洋里長出的珍珠,璀璨而又彌足稀缺;它們是探索軍史富礦時頭頂的礦燈,光明而又絕無僅有。

  數字在逝去的記憶裏明眸閃動,感動今夕。數字在歷史的長河裏波瀾壯闊,震撼世人。

  鐮刀和錘頭在中華大地交融之際,一支支部隊便像一支支箭鏃,攥緊了力量向著黨旗指引的方向,聞令而動、呼嘯前行。而那條用數字記錄的使命軌跡,分外生動、難以磨滅。

  (丁雅涵、劉海亮)

  使命選擇

  240銀元與5分錢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褚 銀

  【數字信息】 240銀元月薪與5分錢伙食費。

  在中國革命處於低潮的時刻,已身居湘軍團長高位、月薪240銀元的彭德懷同志毅然決然地加入中國共産黨,甘冒萬死奮起組織著名的平江起義,投身於險象環生、艱難曲折的革命鬥爭中。

  銀元,亦稱大洋或銀洋,幣值很大。當時的湘贛邊界普通家庭人均生活費為1元多,240銀元的月薪在長沙市可以養活80人。而紅軍的物質生活極其匱乏。毛澤東在《井岡山的鬥爭》一文中作了這樣的描述:“從軍長到伙伕,除糧食外一律吃5分錢的伙食。發零用錢,兩角即一律兩角,4角即一律4角。”

  【讀數話使命】以彭德懷同志的待遇為例算筆賬:任湘軍團長,240元30天=8元/天,參加紅軍後伙食費為5分錢,兩者相差160倍,足見彭德懷堅定的革命信念。但這又豈止彭德懷一人,還有身為國民黨軍長的賀龍、軍參謀長的葉劍英等等,以及數以萬計的國民黨軍下級軍官和士兵。是什麼促使他們放棄厚祿呢?那就是為國為民、救國救民的理想信念。

  把救國救民作為自己的信仰,是他們的共同選擇。歷史一再證明,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推動我們黨的事業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我黨我軍戰無不勝的力量源泉,是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

  使命源泉

  127萬打敗430萬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郭 芳

  【數字信息】 全面內戰爆發時,我軍和國民黨軍總人數分別約為127萬和430萬,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我軍最終戰勝敵人,贏得民族解放。

  【讀數話使命】陳列在中國民兵武器裝備陳列館中的一根小竹竿上,密密麻麻地刻著山東、江蘇、安徽等地的88個地名。這是淮海戰役期間,山東特等支前模範唐和恩在支前途中每走一地就在竹竿上刻一個名字而形成的,見證了人民群眾支前的壯舉。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我軍的歷史使命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高度一致,因而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的全力支援。

  解放戰爭是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戰爭。大軍所至,維持作戰的物資消耗極其巨大。一場大戰下來,擔架的需求量往往在幾萬副,糧食、馬料動輒需要以幾百萬公斤計算,彈藥更是不計其數。

  人民群眾為解放戰爭提供了取之不盡的人力、物力支援。淮海戰役中,各解放區人民為此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支前運動。在冰天雪地裏,幾百萬推著小車運送糧食的民工大軍奔流在千里運輸線上,構成一幅恢宏、動人的人民戰爭畫卷。

  無怪乎,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曾深情地説:“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有力地保證了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充分顯示了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

  我軍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是我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一大法寶,也是我們這支人民軍隊不竭的力量源泉。無論戰爭形態怎樣變化,這個道理永遠不會過時。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使命
  • 數字信息
  • 軍史
  • 戰鬥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