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偉大歷程:心繫“三農”安天下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8日 07: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中國共産黨一貫的戰略思想。“三農”問題始終是關係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根本性問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

  走進“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小崗村,當年的“大包乾”&&人嚴宏昌憶起小崗之變,依然感慨不已。

  1979年早春,小崗村的18位農民在一紙分田到戶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行“大包乾”。“大包乾”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解決了億萬農民的溫飽問題。

  溫飽之後,如何讓數億農民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這是黨在新時期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一年跨過溫飽線,二十年沒過富裕坎”。嚴宏昌説,分田到戶第二年,小崗村就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可之後的20年,小崗的經濟發展基本上處於停滯。

  小崗村的經歷,是當時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當時的農業和農村發展,處於十分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村基礎設施脆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突出……

  對於中國來説,9億農民是一個作出過巨大奉獻的群體。

  200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04年12月,胡錦濤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國現在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

  在著眼城鄉統籌發展的基礎上,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

  2006年,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説:“我國有13億人口,農村人口占大多數,農業和農村發展搞不上去,農民生活得不到顯著改善,我們就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不能實現全國的現代化,不能實現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能實現國家長治久安。”

  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近年來中央多項重大涉農政策高強度密集出臺,其支農力度之大、強農措施之強、惠農政策覆蓋之廣,前所未見。

  從向農村“取”到向農村“予”,這一歷史性轉變,僅僅用了短短幾年時間。

  2006年,延續了2000多年中國農民“種田交稅”的歷史,被中央一號文件畫上了句號,每年減輕農民負擔超過1335億元。

  “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三農”投入累計近3萬億元,年均增幅超過23%。

  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接踵而至。從糧食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到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農村和農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績。糧食産量屢創歷史新高,糧食産量連續4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2010年達到54641萬噸,連續7年增産。農民收入大幅提高,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919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0.9%;增量達到766元,刷新歷史紀錄;實際增幅超過城鎮居民……

  農民日子越過越好,農村發展進入一個新時代。

  如今的安徽小崗村,再次成為全國農村的一個縮影。農民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近1/3的農戶購置了小汽車,村裏舖上了柏油路,路邊有新房,田間有大棚。

  小崗農民編了一段“惠農政策順口溜”,來描述農民生活:“種田不交稅、種糧有補貼、看病有農合、養老有保險、上學免學費、走路‘村村通’、家電還下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性任務,要靠幾代人艱苦奮鬥。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在科學發展觀引領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將取得新的勝利,廣大農民的生活將越來越幸福!

  (據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 記者代群)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三農
  • 惠農政策
  • 糧食直補
  • 村容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