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州奶協理事長:喝低標準牛奶還不如喝白開水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7日 03: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製圖吳尚楠

插圖勾犇

  6月15日,生乳國家標準頒布實施一年後,素有“中國奶業第一炮筒”之稱的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在業內會議上炮轟該標準為“全球最差,是全球乳業的恥辱”,並稱“中國生乳標準被個別生産常溫奶的大企業綁架”。

  這場業內討論,再一次引發公眾對中國乳製品行業的信任危機。

  中國乳品新國標是否真的過低?依據在哪?修改前的標準是否真的難以達到?昨天,本報再次就此事對話王丁棉。

  【很少的蛋白質,那麼高的細菌,那還不如喝開水。消費者錢花了,得不到應有的營養回報,還損害健康】

  京華時報(微博):6月15日,你在奶業發展研討會上炮轟乳業新國標。這是什麼性質的會議?你為什麼要説這番話?

  王丁棉:當時是在福建福州召開“南方巴氏鮮奶發展論壇”,這是福建省奶業協會主辦的,旨在討論如何把巴氏奶的市場做得更好、更大,給消費者提供更高營養、更新鮮的牛奶。

  我的發言內容涉及到了低標準奶源的問題,因為低標準的奶源是做不了巴氏奶的,做成了也有很大的不安全因素。這就把剛實施一年的乳業新標準帶出來了。

  京華時報:你説中國乳業新標準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標準,理由是什麼?

  王丁棉:主要體現在“細菌總數”和“蛋白質含量”兩項指標。2010年以前,我國生乳收購標準是每毫升細菌總數不超過50萬個,蛋白質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而2010年新修訂的標準,將每毫升細菌限量總數提高到200萬個,蛋白質最低含量下調至2.8克。

  新標準中蛋白質含量遠低於發達國家3.0克以上的標準;而菌落總數放寬3倍後,是美國、歐盟(10萬個)標準的20倍。這一標準堪稱“世界最低,全球最差”。

  京華時報:舊標準規定生乳中細菌總數分為每毫升低於50萬、100萬、200萬和400萬四個等級。新標準的200萬相當於原來的三級,為什麼您認為標準是降低了?

  王丁棉:舊標準實施期間,南方乳製品企業對生乳細菌總數的要求基本都低於每毫升50萬,廣州的企業能達到10萬以下。據我了解,北方的企業要求生乳細菌總數低於50萬的應該在三分之一以上,高於200萬接近400萬的佔少數。所以我説現在的標準和原來以及實際情況比,都降低了。

  京華時報:新標準下的牛奶會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損害嗎?

  王丁棉:標準高與低,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權益。先説蛋白質,不要看到它比原來標準只少了1.5%這麼一點小數,但營養其實少了很多,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

  再説細菌總數,200萬個細菌裏面,除了包含乳酸菌、酵母菌等,還有致病菌。細菌數越高,致病菌的分泌産物保留在牛奶裏面的就越多,這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雖然細菌高一點不會立即生病或者死人,但當中可能存在著你看不到的潛在的、慢性自殺型的東西。很少的蛋白質,那麼高的細菌,還不如喝白開水。消費者錢花了,得不到應有的營養回報,還損害健康。

  京華時報:會議有哪些人參加,有人當場反駁嗎?

  王丁棉:很多人參加了那個會議,有當地政府官員、中國奶協領導、部分生産巴氏鮮奶的企業、教授、營養專家,還有近30家媒體。我發言時沒有人回應,散會後也沒有遇到反擊和質疑。媒體隨後就此採訪其他專家時,有人提出了反駁,進而引發了這場爭論。

  【依據我掌握的信息和調查了解的情況,是某些大企業甚至個別協會在標準中捆綁了自己的利益】

  京華時報:有人認為,修改前的標準很難達到。是這樣嗎?

  王丁棉:不是很難的事。比如説提高蛋白質,不需要多難的技術,只要給奶牛提供充足的、優質的飼料,不出三到五天,蛋白質指標立即就會上去。細菌總數也一樣。即使小規模的散養戶,做得好的話,也跟大規模的奶牛場一樣可以把細菌總數控制在50萬以下。

  很多人認為,現在是以散養為主的格局,而散養的衛生條件差,保障不了菌落總數達到高標準。但事實上,細菌群落與農民的養殖技術根本沒關係,不是農民做不到,而是企業的設施跟不上。牛奶在剛離開牛的乳房的一瞬間,菌落總數其實非常低,最多也不過一兩萬個。菌落總數之後能達到200萬個,主要是牛奶進入加工環節前的時間太長。另外,牛奶剛擠出來的1小時內沒有迅速將其降到4攝氏度(沒用低溫抑制細菌繁殖)。再有就是裝牛奶的桶、運牛奶的罐子消毒不徹底。這都不涉及什麼高級的技術。

  京華時報:既然之前的標準不難達到,為什麼還要修改?

  王丁棉:依據我掌握的信息和調查了解的情況,是某些大企業甚至個別協會在標準中捆綁了自己的利益。

  有些消費者可能不太清楚,市場上銷售的液態牛奶主要分為巴氏奶和常溫奶兩種。在牛奶加工過程中,135℃-152℃高溫瞬間消毒殺菌製作的牛奶稱為“常溫奶”,保質期半年左右,可常溫存放;75℃到85℃緩慢加熱殺菌的稱為“巴氏奶”,以酸奶為代表,需低溫儲藏,保質期多在一週左右。理論上來説,巴氏奶的營養比常溫奶要高。因為殺菌溫度過高時,菌類被殺死,營養成分也隨之流失。

  新國標將菌落總數提至每毫升200萬個,用這樣的牛奶做巴氏奶,不但風味、營養受到影響,還會引發一些不確定的食品安全因素,但這對於超高溫加工的常溫奶倒是影響不大。新國標過於偏向常溫奶,大企業也希望降低標準,因為低標準的奶源不能做巴氏奶,就由做常溫奶的大企業收購。這種市場競爭根本不用價格戰來打你,從奶源就把你斷了。這也導致巴氏奶在我國液態奶中所佔的份額不到20%。在發達國家,常溫奶被稱為罐頭牛奶,很少有人喝。

  京華時報:除上述分析外,你還有別的依據證明大企業綁架了乳業標準嗎?

  王丁棉:標準討論期間,我們一直反對降低標準,只是反對無效。地方奶協和專家提的20條意見,基本沒有被採納。你想想,制定乳業標準,行業內引發爭議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出現一邊倒的聲音和結果,那就不正常了。很顯然,有大企業在背後控制這個標準的出臺。

  京華時報:內蒙古奶業協會常務理事金海提出,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內在的原因在於,我們將牛奶檢測標準中的蛋白質含量定得太高,農戶因不能達標,才添加三聚氰胺來提高蛋白質含量。你怎麼看這個觀點?

  王丁棉:我覺得他是不了解情況,冤枉奶農。三聚氰胺的使用,是因為部分收奶站和個別奶農人為造假,在牛奶里加了水使指標都降低了,這才去使用三聚氰胺,並不是農民本身養的奶牛産奶達不到標準。還有一個原因是搶奶源,在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一部分人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線去造假。

  京華時報:該協會的秘書長提出,中國奶業發展現狀由國情決定,執行更高標准將導致奶農倒奶,甚至殺牛。你如何評價這個觀點?

  王丁棉:這是沒有道理的。我們原來執行了25年的那個標準並不是很高,屬於中間標準,與國際標準相差很遠,並不過分。

  以前的25年裏,奶農從沒有因為標準問題倒奶、殺牛。目前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三聚氰胺事件後,奶粉賣不出去,鮮奶收購價壓低到了奶農無力支付飼養成本。當然,這裡面還有行業整頓的因素,小規模企業被停産,周邊奶農賣牛奶受影響,因此殺牛、倒奶,這和指標高沒關係。我認為,降低乳業標準的結果才是奶賤傷農,低標準只能賣低價錢,沒有辦法讓奶農用優質奶源賺到更多的錢,也沒有辦法提高奶農的養殖水平。

  【我批評新國標,是對整個中國奶業負責任,是對“奶農因標準低拿不到好處、永遠走不出困境”負責任】

  京華時報:有人認為,乳

  業新國標的爭論,其實是巴氏奶和常溫奶之爭,因為南方的巴氏奶企業打不過北方的常溫奶企業。是這樣嗎?

  王丁棉:兩大陣營的鬥爭確實存在,巴氏奶處於弱勢地位,常溫奶則佔上風,且步步緊逼、氣勢淩人。

  你剛才説的質疑,我了解到蒙牛、伊利的高層也這樣認為,他們覺得南方的大部分中小企業生産巴氏奶,鬥不過北方的常溫奶,不服氣。

  京華時報:這次炮轟新國標,是給巴氏奶陣營代言麼?

  王丁棉:不是。但我贊同巴氏奶的陣營,因為他們的觀點、利益與我的相符合。我做巴氏奶的研究有13年,寫過四五十篇關於巴氏奶的論文。但我不在他們的陣營,不是他們的代言人,更不是某個企業的代言人,也沒有從他們身上獲得一分錢。

  我批評新國標,是對整個中國奶業負責任,是對“奶農因標準低拿不到好處、永遠走不出困境”負責任,也是對中國實現低碳環保負責任。同時,我也在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利益的取得權,本身我就是一個消費者。

  京華時報:你覺得兩大陣營之間的分歧,通過爭論,有可能達成共識麼?中國奶製品行業怎樣才能形成一種消費者、奶農、奶製品企業共贏的局面?

  王丁棉:達成共識會很難很難,除非蒙牛、伊利兩個大企業主動放棄常溫奶,但這是不可能的。他們把常溫奶作為佔有市場的主要手段,會輕易放棄麼?不可能。除非由國家出面,用政策限制他們,用很高的稅收來限制他們,並獎勵巴氏奶企業發展。但目前來看,巴氏奶和常溫奶,在中國會永遠存在,會永遠鬥下去。

  京華時報:你認為,怎樣才能有效地重建消費者對國産乳製品的信心?

  王丁棉:第一,乳業標準要恢復到原來;第二,消費者應將消費選擇放在巴氏奶;第三,企業要真正遵守行業規則,包括奶農生産者、乳品加工者,不能突破道德底線。

  ■關鍵詞

  生鮮牛乳收購標準演變

  1986年頒布的GB6914-86《生鮮牛乳收購標準》規定,生乳中細菌總數分為四個等級,一級每毫升低於50萬個,二級每毫升低於100萬個,三級每毫升低於200萬個,四級每毫升低於400萬個。生乳蛋白質含量每100克不低於2.95克。

  2010年6月公佈的新版《生鮮牛乳收購標準》中,將生乳中細菌總數規定為每毫升低於200萬個。生乳蛋白質含量每100克不低於2.8克,比原來標準降低。國際上,發達國家的生乳蛋白質含量為每100克3.0克以上。菌落總數普遍為每毫升20萬個以下,標準最高的為美國,每毫升10萬個以下。

  近日,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高工孟瑾透露,農業部正制訂生乳分級標準。

  ■人物

  王丁棉

  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曾任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

  曾屢曝行業內幕,包括質疑企業往牛奶中添加香精、增稠劑,要求明確鮮奶標識等。

  本報記者裴曉蘭

責任編輯:滕雪

熱詞:

  • 巴氏奶
  • 喝白開水
  • 低碳
  • 搜索更多巴氏奶 喝白開水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