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別讓誠信價值倒挂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3日 16: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 ——《禮記儒行》

    本來無價的誠信,變成了真正的沒價。不僅沒價,而且價值倒挂。該付代價的事情變成了獲利益的事情,該受損失的事情變成了佔便宜的事情。失信成了聰慧,而守信變成了愚傻。久而久之,人們深深地跌入渴望誠信,自己又難做到誠信的漩渦中。

    聽説過油價倒挂、煤價倒挂,難道誠信的價值也會倒挂?

    在生活中,與朋友相約,毫無理由地遲到一分鐘,並編造理由,算不算失信?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小事,更別説上升到誠信的層面了。

    誠信是什麼?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證”,是日常行為誠實和正式交流守信的合稱,它包括誠與信兩個部分。如果考量一個個體的誠信,就會發現,“誠”關乎個體言論、行為的真實,“信”關乎個體與他人之間的守時、守約、守信。

    在現實生活中,遲到一次,哪怕是一個小時,都可以對付過去,等待者會善意諒解,因為遲到者的身份、名望,以及有求於其的利害關係,消解了遲到者失信應付出的代價。遲到者也可以通過編個不真誠的理由化解內心的不安。在這個過程中,不誠信的代價甚至會出現負值——被爽約的人還會道歉説:讓您趕得那麼急,真不好意思。

    若遲到已成為一個人的習慣,成了一個社會的普遍現象又會怎樣呢?我們驚異地發現,大家僅僅是説,這個傢伙不太靠譜,而不會有更嚴格的判定。對策就是故意將下次相約時間提前,以不真實的相約時間應對不守信。

    正是在這種氣氛下,社會對誠信的要求在不知不覺中衰退,每個人都在有意無意地助推誠信價值的流失。

    原本,個人不誠信要付出不菲的代價。在一些誠信記錄製度非常嚴格的國家,人們對誠信記錄的忌憚是難以想象的。一個人不誠信的言論和行為,一旦留底,就會成為污點長久地伴隨著他,嚴重影響其將來生活、求職的方方面面。

    可是我們沒有嚴格的誠信記錄機制,也沒有對誠信缺失的嚴厲懲罰,多靠道德約束來完成誠信的內化。一個人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對就業、學術地位影響甚微;一個品牌或廠家,涉嫌生産有害食品,開個媒體公關會,鞠幾個躬,頂多損失一兩個月的營業收入,而不會危及到品牌和廠家的生死;一家著名超市,玩弄價格標簽障眼法,賠上物品價格的5倍、10倍,即可轉危為安;一位地方領導幹部,弄虛作假騙取政績,給地方穩定、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失,也僅僅是免職了事。

    這樣,本來無價的誠信,變成了真正的沒價。不僅沒價,而且價值倒挂。該付代價的事情變成了獲利益的事情,該受損失的事情變成了佔便宜的事情。失信成了聰慧,而守信變成了愚傻。久而久之,人們深深地跌入渴望誠信,自己又難做到誠信的漩渦中。

    做染色饅頭的人,以為只要不吃自己做的饅頭就安全,殊不知,放了工業鹽的鹹菜就在他自己碗裏。顧客都覺得,商家騙一次人被揭穿,下次就不敢了,殊不知,你再次走進這家商場,它仍克制不住再欺詐並僥倖得逞的衝動。因此,恪守自己的誠信應該是一個底線,抵制身邊的失信應成為一個基礎。對有欺詐行為的商場,我們應不進它的門;對不誠信的幹部應一票否決,且永不啟用,如此,試想哪個商家,哪名幹部還會以身背信?同樣,在生活裏,如果我們對身邊的人,對有交往的關係人,都採取“失信零容忍”的態度,是不是每個人在誠信上就會多些顧慮?

    回歸誠信的價值,別讓誠信的價值貶損、流失,別讓守信者吃虧失信者獲益,是解決當前誠信危機的一個重要途徑。不能讓遲到的人只得到一個“不靠譜”的“雅號”,而要讓他因為遲到的習慣喪失可能的合作機會,甚至喪失與人交往的資格。這樣,誠信這個做人起碼而珍貴的品行,才會在更多人心中生根,並轉化為切實的行為,凈化全社會的氛圍。(朱 煦)

責任編輯:劉潔

熱詞:

  • 誠信
  • 誠信大家談